俞俊成,李引刚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83;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体沉积于关节腔内,促使滑膜内炎性因子释放而出现关节红肿疼痛的代谢性疾病[1],其疼痛大多数以第一跖趾为主,偶可见到膝关节疼痛。笔者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35例,均为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门诊患者。男29例,女6例;年龄18~52岁;病程1个月~3年。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制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①滑囊液中查见特殊性尿酸盐结晶;②痛风石经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含有尿酸钠结晶;③具有以下6项及以上表现: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b.炎症表现在1d内达到高峰;c.单关节炎发作;d.患病关节皮肤呈暗红色;e.第1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f.单侧发作累计第1跖趾关节;g.单侧发作累计跗骨关节;h.有可疑痛风石;i.高尿酸血症;j.关节非对称性肿胀;k.X线摄片示骨皮质下囊肿不伴骨质侵蚀;l.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凡满足以上①②③中任何1项即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35例均给予中药内服、金黄膏外敷。内服中药为土茯苓40g,威灵仙15g,白花蛇舌草40g,萆薢20g,猪苓15g,丹参30g,黄柏12g,车前子10g。疼痛甚者加地肤子10g,乳香、没药各6g;肿胀甚者加炒槟榔18g,木瓜18g,木香6g;水煎,温服,每日2次,服后药渣熬水泡脚。金黄膏由天花粉、姜黄、白芷、苍术、 胆南星、甘草、大黄、黄柏、厚朴、陈皮、黄丹熬制而成,取适量平铺于棉垫上敷于关节肿痛处,每剂用12~24h。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血尿酸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血尿酸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未见缓解,血尿酸检查无明显下降。
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时间最短8天,最长4周。
陈某,男,45岁,于2017年6月25日刻诊。左跖趾关节反复肿痛2年,加重2天。初见体型肥胖,平素喜饮啤酒,追问病史,2年前曾因饮酒后出现左足拇趾肿痛,于外院测尿酸(具体不详)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口服激素类药物后得以缓解,此后症状呈反复性,3天前饮用啤酒后症状再次发作,夜间痛甚,难以入睡。查体示左跖趾关节处红肿,压痛(+),活动后疼痛加重,舌红,苔滑腻,脉数。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109/L,血尿酸502µmol/L,左足X线片示左跖趾关节处软组织增厚,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辨证为湿热蕴结,瘀浊内生。治以清热利湿,化瘀祛浊。药用土茯苓40g,威灵仙15g,白花蛇舌草40g,萆薢20g,猪苓15g,丹参30g,黄柏12g,车前子10g,地肤子10g,乳香、没药各6g。水煎,日2剂,同时配以金黄膏外敷患处,每日2次。循上法治疗2日后,自觉疼痛明显减轻,仍有肿胀,但夜间睡眠已大为改善,继续治疗7日后疼痛、肿胀基本消除,复查血常规、血尿酸基本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续服6剂,3个月后随访未再发作。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关节红肿疼痛为表现的一种疾病。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医属于“痹症”范畴,又称作为“白虎”、“历节”等。“痛风”之名始于金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中指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风痹》提到“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清·林佩琴《类证治载》则曰“痛风,痛痹一症也,......初因风寒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至痛,遇夜更剧”[3]。中医认为,痛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伤脾,或因年老体幼致脾肾功能失调,并与饮食、劳倦、环境等因素有关,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湿热、痰瘀、毒浊阻滞经脉、流注关节为主,病机且重,故治以清热利湿,化瘀祛浊。
本方出自朱良春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方,重用土茯苓[4]。朱老认为,本病系湿浊瘀阻,停滞经遂而致骨节肿痛,应予搜剃 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用量达40~60g,同时配伍萆薢以解毒、除痹、通利关节,多获良效。猪苓、黄柏、车前子三药共用,以利湿化浊,使浊毒从水而去。外敷金黄膏直达病所,起到加快消肿、止痛的功效。
痛风性关节炎属代谢性紊乱,单一疗法起效缓慢,多种方式联合治疗多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