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2018-03-16 20:41杭燕楠
江苏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教学英语

【摘 要】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这使得文本的内涵和其表达的韵味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基于儿童视角和文本本身对文本进行解读。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9-0053-04

【作者简介】杭燕楠,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一级教师。

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教学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体验的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因此,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基于语篇内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1]解读,即读者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从而合理地认识文本的教学价值,并结合学情设定科学适切的教学目标的过程。[2]

当下,教师的文本解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儿童立场缺失。综观英语阅读教学,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学习,课堂上理性较多,趣味过少。细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不难发现,多数教师缺乏一颗童心,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而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以自己的喜好代替儿童的兴趣。

第二,文体解读单一化。文本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它是生动、完整、具有严密逻辑的。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文本中的知识与信息,教学时,常常将这些知识和信息一个不落地传授给学生,而文本的内涵往往被忽视。解读文本的过程应该是读者和文本深层对话的过程。如果只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的阅读素养将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完善实践,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解读文本:

一、基于儿童视角,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离不开对个人生活经验的关注。文本重要,学生更重要,文本解读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有着较少经验和较少知识去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微型成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成人不同,因为他们不具备成人的心智。因此,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用符合其心智水平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笔者曾观摩一位青年教师执教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的第一课时,在处理最后一段Mike看到Tim画的船反问Is this a boat?时,教师抓住了文本的留白,引导学生思考Tim会如何回答,学生给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

S1: Yes, its a boat.

S2: Yes, its just like a banana.

S3: Yes, its difficult, but can you try?

学生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学生一致认为虽然Tim画得不够好但仍然值得肯定,而教师基于成人立场,认为学生应该谦虚地向Mike承认不好,所以在学生猜测完后,教师的课件上呈现出原有的预设“Im sorry.”“Im sorry. Can you draw it, Mike?”“I can try again.”此时,教师显得极其尴尬。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态度和方法。

二、从文本本身入手,解读文本

(一)关注文本的表层信息

当教师接触文本时,首先应该关注该文本的表层信息。教师需要重点解读文本直接陈述的基本信息,即事实和观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例子等。[3]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梳理文本,用图示的方式使文本的表层信息更为直观、可视。

关注文本的表层信息,梳理出知识结构,能让我们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文本,从而为深度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二)关注文本的深层信息

1.理解信息点之间的联系。

要找出散落在文本各处的信息点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重点解读时间、地点、事件、例子、场景之间的关系,如事实与观点、观点与观点、观点与例子之间的关系。

例如:解读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文本时,不难发现,四位小朋友分别介绍了自己动物朋友的特征,见表1。

细究这些动物的特征,主要是颜色、身体特征和各自的能力三个方面,且这些特征是按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如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能关注到这一点,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各信息点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逻辑性的表达,促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向发展。

2.理解观点和思想。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也是读者结合已有知识和体验与作者进行碰撞进而产生共鸣的过程。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就要解读文本的目的、内涵、推断、语气等,这需要教师首先深入解读文本,然后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例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4 Hobbies(Cartoon time),主要講述Billy和Sam谈论各自的爱好,Billy吹嘘自己十分擅长溜冰,然后溜冰时,Billy不慎跌入冰窟,浑身又湿又冷的事。我们知道,Cartoon time有别于Story time,旨在通过趣味卡通故事,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我们能够深入解读文本,即使是这样一篇看似简短的小故事,也能挖掘出其中育人的道理。以这个故事为例,如果我们细读文本,不就会产生以下反思:Billy为何会从一开始的洋洋得意,到后来的狼狈不堪?为何Billy从一开始喜欢溜冰到后来讨厌溜冰?这样的价值观是否正确?通过这样一连串的反问,教师就能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从而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建构和精神成长。

3.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

文体,即文章、文学作品的体裁。以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为例,笔者认为可以依据不同的文体特征,将文本大致分成:对话文体、记叙文体和说明文体这几类。其中,对话文体占比最大。对话文体有别于其他文体,其教学的初衷在于将“如何发起对话、如何得体应答、如何转换话轮、如何得体地结束交谈等作为理解的内容”。[4]解读记叙类文本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故事的情节来抓住故事主线;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来解读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分析文章的主题、语言的内涵体会文章的主旨要义及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说明文则需要关注其基本结构,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是从主到次还是从现象到本质等。[1]

例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Story time),文本特征如下:(1)打破了常规的ABAB式问答,此文本在结构上呈现出ABAB―BABA的特点,因为B主动发起了话轮。(2)打破了常规的问一句答一句的模式,在回答了Shes a writer.后又继续补充说明:She writes stories. She works at home.而且还对他人的回答给出了及时的反馈:Thats nice!Thats Great!Oh,really?

又如:譯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显而易见,文章是一篇记叙文,讲述金发女孩在森林木屋中的奇遇。细读文本,文本的四个段落几乎都毫无例外地采取了先旁白后独白和对话的戏剧式的文体。因此,这种独特的文体就更适合学生通过表演来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情感的变化。

4.理解文本的内在结构。

根据Meyer& Rice的观点,“文本结构指的是组织文本的信息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与句子、段落、篇章的顺序有关。”[5]准确把握文本的内在结构,有利于学生提高其阅读能力、文本信息的记忆速度和记忆容量,同时也能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内在结构时应关注文本的两种结构: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显性结构,指文章的层次结构。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就采用了“总—分”的形式。隐性结构,指文本的逻辑结构,这通常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常见的逻辑结构有四种:因果关系、问题和解决、比较和对比、时间顺序。笔者结合这四种逻辑结构对译林新版英语教材进行了梳理:

因果关系:六上Unit 2 What a day!天气不同,主人公做的事情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

问题和解决:六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课文介绍了为什么要保持城市清洁以及如何保持城市清洁,此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较和对比:六上Unit 4 Then and now 课文介绍了四组人物过去和现在的不同,阐述了人们在通信、交友、购物等方面的变化。

时间顺序: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 课文按时间顺序描述了Mike一家圣诞节的活动。

不难发现,具有逻辑结构的文本通常出现在小学高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也应关注文本的逻辑结构。

5.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文化。

语言总是和文化相关联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各种语言只有在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既应该习得语言也应该习得文化。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包括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教师可通过知识搜集、内涵比较、异同分析、精华吸纳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并进一步引导其形成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本土文本,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

例如: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 (Story time)描述了Mike一家过圣诞的一系列活动。西方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圣诞节,西方人圣诞节吃什么,做什么,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而文本仅讲述了Mike一家圣诞节所做的事情,这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对未知文化的好奇心。因此进行文化的拓展和对比,有助于丰富文本内容,增进学生对于西方节日的了解。

(三)关注文本的目标语言

对语言的处理可以从话题、功能、修辞等角度进行。对语言的解读必须贯穿于整个文本解读的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的处理更多的是从话题和功能两方面进行的,即从话题入手,提高语言运用的丰富性;从功能入手,确保语言运用的得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语言的处理有两种极端的倾向:有部分教师过分关注语言,在语篇学习前,就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这使得语言学习脱离文本情境;也有部分教师,只关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全然不顾目标语的学习,学生一节课下来,既没感知到目标语,更不会初步运用目标语。

近年来,随着学科关键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有些专家和教师主张教育应该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能力(素养)为中心”;更有学者认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克服学科知识本位。

笔者认为,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养)的培养并非是此消彼长、互相制约的关系,而是水涨船高,共同进退的。只有掌握更丰富的知识,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素养。

在进行语篇教学时,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必须相辅相成,不能顾此失彼,这样学生才能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进行语篇理解和语言表达,从而提升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需要关注文本的语言知识。这里的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6]这些知识是否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是否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有联系,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学生感知、理解、阐释、记忆进而运用,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所要着重思考的。

例如: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5 A party第一课时的目标语为be going to,其实在六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中,學生就已经学过be going to 的特殊疑问句和答句的用法,因此这节课的目标语不再是影响学生理解文本的难点,而应该是学生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并要在反复的运用中加以巩固。鉴于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以“Childrens Day is com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引入话题),“What 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do for the party?”(看图预测),“What 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do at the party?”(阅读寻找)三个大问题,引领教学,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不断地运用目标语,实现语言意义和形式的有效结合。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两个字:度——准确解读,把握尺度,不多不少;活——关注文本解读的开放性、多元化、个性化。只有这样,文本的解读才能从语言的外壳走向文本的细节与主题,再到思维的提升;从输入性的理解走向输出性的表达;从字面的信息走向文本的内涵与思想。

【参考文献】

[1]张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1):11-16.

[2]傅咏梅.从同课异构看文本解读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12):48-51.

[3]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张伊娜.对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忧与思——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授课观摩有感[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4(7):32-36.

[5]MEYER B J F & RICE G E.The Interaction of Reader Strategies and Theorganization of Text[J]. Text,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Dis-course,1982(2):155-219.

[6]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阅读教学英语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