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小学校 何 跃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将通过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并与社会性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充分融合,努力挖掘,使学生能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动脑筋地生活。
近段时间,“文化自觉”一词备受关注,上网查了一下,才知晓“文化自觉”源自费孝通先生,是借用中国人类学家、社会学教授费孝通先生1997年提出的概念。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指教师要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研究教育,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教育劳动成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即教师自觉地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激发自身的创造力,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从而产生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与职责感。通俗一点说,就是自觉学习,留意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把学习习惯化,和自己的专业融为一体,并能通过这种学习进行有效地、高效地教学。其实,细细想一想,长年进行品德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有了“文化自觉”的习惯和行为,“文化自觉”早已深入到每一位品德教师的心里。
课改后的品德课和以往的品德课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和现行的语文课、数学课有很大的区别。它包罗万象、涉猎广泛:社会、生活、地理、历史、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等方面。再加上教科书采用大开本,文本又以大量的照片和图画方式呈现,需要与课者自己的收集、拓展和生成。这就相应地要求品德课教师,必须以更广阔的知识层面和更深刻的知识内涵面对学生,面对教学。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主题活动时,就觉得教学起来很轻松,收集资料也比较轻松。我喜欢旅游,到过很多城市,参观过上海博物馆、海南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特别是重庆的三峡博物馆,更是不下三次地参观细赏。拍了无数的照片,也做了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无形当中就更新了自己的知识,拓展了思考。在教学时,还鼓励孩子们利用周末去参观细赏《三峡博物馆》,特别是在《远古巴渝》展厅里,展示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历史文物,用生动的、立体的形象展示了人类由猿到人的历史进化过程,还用实景的、生活化的布景,展示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形式和工具,集中展示了古老的文明,追溯到3000年前的文化根源。因为自己的知识面比较宽泛,又有诸多照片辅佐,在教学时就显得游刃有余。特别是在教学青铜器时,里面有一款陶瓶,尖尖的底部,侧面还有两个环。我第一次见到时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当时就产生了兴趣,也向导游提出了为什么是尖底的疑问,导游当时就告诉我,这款尖底陶瓶是仰韶时期较为常见的汲水器,它巧妙地利用了重心原理和平衡原理。使用时将尖底瓶放置于水中,等水自口流满时,尖底瓶会自动竖起。一般瓶身有对称的双环,可系绳。所以当学生问到我时,我侃侃而谈的教学令不少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这难道不就是“文化自觉”带给我的吗?
在游览江苏宜兴时特地参观了紫砂壶原产基地,了解到原料为紫砂泥,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用紫砂壶泡茶能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传热慢,保温,但用手拿不会有烫手之感。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紫砂壶的冷热急变性好,既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长,壶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另外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而且隔夜茶也不会变质。于是在教学《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中有了丰富的拓展和生成。仅仅只是一堂课,而从中看到的文化元素太多了,一个品德课老师如果没有“文化自觉”何来信手拈来?一个品德课老师如果没有“文化自觉”何来精彩纷呈?一个品德课老师如果没有“文化自觉”何来教学生成?
课改下的品德课对品德课教师的要求是很广泛和严苛的,我们品德课教师应该在这种模式下更加注重“文化自觉”,把生活和教学紧密相连,通过不断进取,不断求知来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在未来,品德课教师将更加自信,品德课教学将更加精彩,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将更加高效!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3]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