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提出打造以示范性特色专业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群、构建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与企业联合办学、促进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合作优化中职教育等措施,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联动衔接机制,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使中高职教育衔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关键词】广西 中高职衔接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集团 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055-03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推动广西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的教育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进步,《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办法”等任务,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与沟通的“立交桥”,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创造机会,积极探索中职与高职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一、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
广西政府为了巩固职业教育的攻坚成果,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广西教育厅全面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以设区市为主整体规划职业教育发展,推进学校和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2011年,广西确定30所高职院校为首批“3+2”形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主办学校,全面开始探索中职与高职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中高职两段式教育成为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亮点。此后,为了拓宽中职毕业生升学的渠道,完善中等职业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办法;广西积极探索五年一贯制、“3+2”和“2+3”学制等多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广西已经实现了34所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的对口招生。
从表1可以发现,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直接升学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6年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来看,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39149人,其中高中起点学生202806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4.80%;中职起点学生27174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1.36%;其他生源为9169人,占3.83%。这说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作用逐步凸显,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选择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二、广西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改革与创新
(一)打造以示范性特色专业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指出,高职院校专业重置率较高,其中财经类、电子信息类、文化教育类等专业的重置率达60%~80%。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招生中,如果职业院校脱离自身办学条件,盲目扎堆开设热门专业吸引学生,不仅会导致办学资源的浪费,还会拉低自身的教育水平。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合理定位办学,以自身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面向中职招生,尽可能地专业对口招生,避免陷入“重数量、轻质量”同质化办学的恶性竞争。如某财经类高职院校拥有国际商务、会计、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4个广西职业教育示范性特色专业,率先从2011年开始探索“3+2”中高职衔接模式,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示范效应。该学院以示范性特色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了中高职教学衔接的专业群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国际商务、会计、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四大专业群(如图1所示),成为学校面向中职学校对口招生的主力军。
(二)构建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通过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等多种方式,明确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学习准备阶段,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之上,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既要合理衔接又要更进一步。高职院校主动邀请行业专家进校“问诊”,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倒推专业课程设置,并且每年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确定两者相互衔接与递进的教学内容。
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分解。总体来说,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部分。其中,思想素质是人类的心理、品格和文化素質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青少年正处于思想素质形成的最重要时期。除了课堂教育外,他们更多地受到来自朋友、家庭、社会、互联网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以外的“非正式”教育会更加深刻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学校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培养他们优良的思想品质。然而,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起直接决定作用的是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从下至上依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排列,职业素质也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能力素质则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认知能力、操作能力、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一般而言,只有在已经满足低层次素质要求的情况下才可能激励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素质。
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明显地分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阶段,所以课程体系的设置在不同阶段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一般而言,中职阶段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基础”为主,即以对专业技术岗位有基础性认知为主要目标,争取让学生获得所学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专业技术操作的基础技能。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则应该提升至“职业适应”层次,即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分析能力,鼓励他们在毕业之前获得初级职称证书,确保毕业后通过短期岗位培训就能够独立工作,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一直秉承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来设计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素质、能力素质之间的密切程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职业通用课程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程。职业核心课程是指与专业技术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如会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职业拓展课程是指与本专业技术紧密联系的其他专业知识体系,如会计专业的拓展课程一般有经济法基础、企业纳税实务、金融基础等。实训实习课程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包括校内外的各种实训和实习课程。为了搭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两阶段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内容上要求相互衔接、学习难度上依次递进,高职阶段应该比中职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会更进一步,即从“是什么”的认知能力全面提升至“怎么做”“为什么”的操作技能与技术分析层次。同时,教学内容必须把握“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专业应用能力,突出实用技能,并注意与本科层次的教学内容有所区别。
(三)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与企业联合办学。广西的职业教育长期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社会化办学之路。2007年,由某高职院校牵头成立了广西第一家行业型职教集团—— 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吸收了广西商业学校、广西商业高级技工学校、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等11 所中职学校,南宁华南城集团、梦之岛集团、广西商业汽车运输公司等56家企业,广西国际贸易学会、广西会计协会、广西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等4家行业组织成为会员单位。目前,经广西教育厅备案成立的有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广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等13 个职业教育集团,吸引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和企业纷纷加盟。职业教育集团不仅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也为全面完善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机制,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添了新的助力。如依托广西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某高职院校与广西博览事务局、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等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获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8个,并与企业合作开设多个订单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工作成效显著,给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了提供完备的实训实习条件。该学院通过实施“企业见习—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五步式”教学模式,所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在50%以上,从课程实训到综合实训、从基本技能训练到职业技能训练、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从校内实训到校外实习的专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高职阶段的全过程。
(四)促进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合作,优化中职教育。長期以来,县级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一直困扰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广西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的通知》,启动实施县级中职学校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该计划每年从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中专业对口招收一批优秀学生,采取2年制本科模式,为县级中职学校“订单式”培养专职教师。广西县级中职学校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采取定向与非定向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和住宿费,领取生活补助。在学习期间评选国家和自治区各项奖助学金时,定向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在校生享受同等待遇。定向生取得本科毕业证、学位证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之后,按协议安排就业,须在协议县的中等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6年以上,纳入公办教师统一管理。同时,鼓励非定向生本科毕业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学院3所高校每年从全区的高职院校招收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后备人才,涉及汽车服务工程、机械工程、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6个专业,惠及20多个县(含11个贫困县)。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深入合作,一方面实现了高职优秀毕业生继续求学的梦想,解决了他们就业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满足了县级中职教育的师资需求,为优化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高职教育衔接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中高职教育衔接必须坚持适应社会需要,改革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为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雪梅.中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
[2]苏宗敏.新形势下中高职联动衔接机制改革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3(12)
[3]曾仙乐.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
[4]冯伟国,乔刚,侯立玉,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5]苏宗敏.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3+2”高职阶段课程体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8)
[6]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