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与策略

2018-03-11 13:41邓雪梅覃锦霞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广西方向一带一路

邓雪梅 覃锦霞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与策略,在明确培养国际化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供智力支持等重点方向的基础上,提出广西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诊断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教育与文化交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形式;以项目为依托,产学研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关键词】广西  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  建设  方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004-03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需要政策、设施、贸易、金融和民心“五通”的协同推进,而且需要文化传播交流与教育合作的先行。国家要實现“一带一路”建设目标,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播交流与教育合作的重任。广西占据着天然良好的地理位置,上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下连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地理位置优势,谋划好布局,参与到“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建设大潮中。广西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发挥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值得探究。

一、明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

探索要有明确的方向。广西高职院校只有选择好与“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点区域,才能找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突破口。作为知识与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广西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应该是培养国际化人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文化传播交流与教育合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供智力支持。

(一)培养国际化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民心相通”的重要性阐述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强调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是人才,“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也是人才。换句话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广西高职院校必须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合格的国际化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国际化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备宽广的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知识且通晓行业国际惯例;同时,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独立开展国际活动、运用和处理信息时,能经受住多元文化冲击的全面发展人才。目前,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集中在七大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类(旅游、金融)、外贸类(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工程设计、跨文化交流等。广西高职院校只有据此确立国际化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所涵盖的“五通三同”的建设对人才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

(二)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精神,“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重点在于开展教育的互联互通合作,加强教育政策的沟通、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的畅通、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推动学历学位标准联通、开展人才培训合作。高校作为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的主体,在开展国际合作工作过程中,将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合作渗透于教学、科研、管理中,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东盟国家有相邻地缘优势的广西高职院校可秉承“己欲立而立人”的中国传统,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传播交流与教育合作。如实行“多路并举”的方略,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官方、民间、企业共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改革课程设置,创新课程体系,将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合作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坚持产学研合作,开展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合作中技术应用创新研究,将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教育合作融入校园歌舞、音乐、戏剧、民间工艺、各类职业技能实训教学活动中。同时,与东盟国家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互派学生到对方国家进行实习和学习,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企业文化走向世界,形成高职院校与沿线国家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教育合作多赢局面。

(三)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供智力支持。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目前全区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如下:复合型外贸人才必须掌握一定外语同时又熟悉外贸业务;旅游高级人才必须掌握两门以上外语、熟悉旅游业运作规程;导游人才必须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风土人情,具备国际导游资格;银行业高端人才需要通晓国际业务;营销类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销售能力、一定的本行业专业背景知识、跨国公司工作经验以及良好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

广西开展和推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交流,要提高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建立“智力库”。广西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条件与东盟国家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学生互访学习、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双方沟通和了解,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中国—东盟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策略

(一)诊断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信息化大数据人才、非通用语言人才等“专业+语言+技能”的高水平、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化人才需求缺口较大,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各高职院校正自行诊断人才培养模式,以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龚丽在其研究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定义如下:“一是对职业教育地位、作用和性质的认识是否到位;二是双重服务—— 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是否明确;三是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规格是否准确;四是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是否深入;五是教学组织与方法是否创新,尤其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是否畅通;六是教学基本建设—— 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学风建设等是否加强;七是办学特色是否鲜明;八是毕业生是否真正受用人单位欢迎”。“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建立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系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能从事外贸、商务谈判、翻译、管理、教学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英语高级应用型人才;探索“以英语为核心,商务为背景,实践为主线”的工学结合、商学交替高职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通过各种途径实施专业教学改革,制定了独具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在全区外语专业报名就读人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每年在校生规模依然保持340人左右,每年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这说明,广西高职院校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诊断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广西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加强“一带一路”渗透,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首先,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掌握一定外语同时又熟悉外贸业务的复合型外贸人才”的需求,专业课程设置中“外语知识”和“商贸知识”两大模块的课程设置应比重一致。“外语知识”模块中,综合英语、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洽谈、会展英语、商务英语函电基础等都是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基础技能代表课程。这些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五会能力(听、说、读、写、译),使学生掌握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商贸知识”模块的核心代表课程有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单证、跨境电子商务等。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为将来从事与商业活动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对高规格小语种导游人才的需求,在小语种专业或者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增加外语课程或导游课程选修课的方式,培养既有文化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外语”的综合性人才。

(三)加强教育与文化交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形式。学校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阵地。广西高职院校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与合作等活动,相互交往,相互学习,共同培养人才。

1.“走出去”国际合作办学。“走出去”开展教育与文化的交流,包括教师到沿线国家合作高校进行为期5~7天的学术访问交流,或担任3~12月的教学工作,或担任1~2年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也包括学生到沿线国家进行1年的留学。典型代表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学院的应用泰语和应用越南语专业的学生在本校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1年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这种“跨国教学”“跨国实习”“跨国就业”“跨国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曾入选为全国八大“高职国际影响力案例”。合作期间,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由于该模式适应了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泰语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稳中有增,每年在校生规模均保持在200人左右。8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在泰国就业或者升学。

2.“引进来”国际合作交流。依托广西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广西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与策划举办“一带一路”相关论坛,开展文化、旅游、宗教、艺术等对外传播与交流,将广西特有的历史民俗文化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社会生活中。同时,依托政府、企业、行业的力量,设立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培养既懂汉语又有技术,了解中国的青年力量。以“2016中越城市绿化交流培训班”为例,此培训班由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与越南河内市政府共同举办,来自越南河内园林局的24名员工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8天的交流培训,学习“中国绿城”南宁市在城市绿化、园林设计和建设以及植物养护等方面的经验。此项目为加快中越文化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寻求双方之间利益交汇点,拓展合作资源和构建更广阔领域的互利共赢关系,搭建更多更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举行的“泰友趣”中泰文化交流月活动,邀请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参加汉语基础课程、毛笔书画、糖艺、食品雕刻、中国特色美食制作、坭兴陶制作、乒乓球、武术等学习和培训,参观职业教育生产实训基地,游览绿城南宁名胜古迹,体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泰国留学生在华期间还向南宁职院师生展示和分享泰国歌舞、民族服饰、礼仪、民俗手工艺品和美食。类似的交流活动成就并且培养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各行业的骨干。

(四)以项目为依托,产学研合作,共同参与建设。广西高职院校可以携手区内外行业内的商会、企业,共同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在教学中以真实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驱动教学,并引领学生开展企业调查、市场调研、服务推广等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将企业、商会等引进入驻校园,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创业园项目,集实训、实习、就业与创业为一体。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外语专业加强与行业的结合,建设“南职义乌国际贸易生产性实训与创业基地”,贯彻“外语专业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主动寻找项目,调整课程教学时间安排,组织学生从第一学期开始至第五学期到实训基地进行“工学交替”企业课程实训学习,从实训基地开始就可以完成学生由模拟的职业情境进入真实工作角色的重大转换,实现外语专业跨界人才的培养目标。除外语专业外,该基地还与学校的传媒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共建课程,共同承接项目,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依托项目,阿里巴巴云桂区海外事业部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扶持广西六大产业“凤凰涅槃”计划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基地。

广西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须准确定位,胸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立足广西区情,从学校实际出发,把一切教改活动落实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上,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研究,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成明,张磊,王晓阳.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6)

[2]金洪培.“一带一路”建设与地方民族高校的新使命[J].东疆学刊,2016(10)

[3]龚丽.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12)

[4]刘光林.“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部高校发展机遇探析[J].高教学刊,2016(10)

[5]刘国斌,孙雅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17)

[6]王灵玲.“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創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5)

猜你喜欢
广西方向一带一路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位置与方向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