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晶
摘 要:要精心预设,促发“精彩”生成;创设情境,诱发“有效”生成;学会倾听,捕捉“亮点”生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促进、捕捉、引领、启发学生的智慧生成。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会更加精彩。
关键词:精心预设;创设情境;学会倾听;生成
一、精心预设,促发“精彩”生成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学也一样。教师要对当堂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等做好设计,将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留足生成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将所想的都说出来,这样才可促进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可以这样说,精彩的预设能促发精彩的生成。
例如,在執教《世界多美呀》一文时,第三自然段中小鸡出壳这一环节十分有意思,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鸡出壳的欣喜,我结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通过朗读表演去理解,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了孩子5分钟的准备时间后,有一个孩子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我的配音也随之响起“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孩子站在讲台上有些紧张,动作非常生硬,不一会就演完了。他演的不是很好,孩子在下面叽叽喳喳的显然有很多话要说,我灵机一动没有自己点评而是及时地将话语权交给了在座的学生。“谁来点评一下刚刚的表演”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他刚刚的表演不够好,翅膀一撑,就把蛋壳撑破了,这里要用力一点,否则蛋壳怎么会破呢?”听完孩子们的回答,我简直是太惊喜了,连忙肯定他们的回答并且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练习,学生终于绘声绘色地将自己心中那只可爱的小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创设情境,诱发“有效”生成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要让他们能在一节课中都认真听讲并非易事。如果一味批评,会扼杀学生的天性,让他们没有了灵感,并且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那这样应该如何是好?创设情境就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本就是未知,是一场冒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或是美丽的碰撞,并非所有的一切都是模式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如通过投影展示、音乐、图画、视频等手段来创设,在美妙的情境中学生学会体验、感受。
以执教《放小鸟》为例,这是情意渐深之文,特别是鸟妈妈的那种爱,更是感动所有人。在这样爱的文中,有“焦急”二字最为入眼,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这样的焦急?如何去感觉母爱伟大?这是在课前需思考最多的。最终我选择创设鸟妈妈找孩子以及它们相见的情境日常规范情感,感受“焦急”二字。浅层理解这意思后在音乐的衬托下,我这样深情地说明:那一天,鸟妈妈发现找不到孩子了,到处去找,从天空到树林里,从树木又到小河中,又从小河再转到田间,可是到处都找不到孩子呀?为了找到小鸟,鸟妈妈是白天、黑夜都在忙,无论晴天、雨天从不间断,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为了找到小鸟,鸟妈妈的翅膀要断了,嗓子也哑了,终于,找到了孩子,却发现孩子被关在了笼子里,没有办法相救呀!鸟妈妈非常着急,它不停嚎叫着,你们知道,它对小鸟说了什么?小鸟见到妈妈后,又说了什么?……时间就这样过去,我发现学生真的被感染了,他们一个一个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思考着,慢慢地,脸上表情开始发生变化,这时我知道,学生的心真的被感动了,情感大门打开后,鸟妈妈的伟大母爱深入他们心里,对于焦急这个词语理解也更形象、深刻。
三、学会倾听,捕捉“亮点”生成
在执教《乌鸦喝水》一文时,当我讲到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突然,一名学生插嘴道:“这只乌鸦真笨,往瓶子里放的都是小石子,怎么不用大一点的石块呢?这样水就升得快多啦。”声音虽然不大,却正好将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全部卡在喉咙里,我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顺声而问:“是呀,为什么乌鸦叼起小石子而不是小石块呢?这样水不是升得更快吗?你们继续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再仔细观察下文中的插图,是不是这只乌鸦真的很笨呢?”短暂的阅读后,立刻有学生举手。一名学生说:“这是个玻璃瓶,要是扔大一点的石块进去,瓶子就会被砸坏了,这样就更喝不到水了。”另一位学生说:“插图上的瓶子瓶口那么小,石块根本放不进去啊。”还有一名学生说:“小石子的数量比较多啊,数量少的话水也升不上来。”在这里,正因为教师抓住了学生的随意插嘴,给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并内化建构,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填鸭式地被灌输知识。因此,教师应提供、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及时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学信息与资源,并对文本的理解向纵深延伸,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生成自己独特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李菊梅.善学优导,让阅读教学走向高效[J].语文教学通讯,2016(5).
[2]刘月.“呈现式”课堂:让阅读教学有效[J].广东教育,2012(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