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龙母文化及其产业化研究
——以悦城龙母文化和梧州龙母文化为例

2018-03-08 00:59张文峰
梧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龙母祖庙梧州

张文峰

(广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岭南地区的龙母传说尤其丰富。龙母作为水神,长久以来受西江流域地区民众的崇拜和拥护。时至今日,龙母传说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龙母文化是岭南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西江流域水神文化的象征。国内学者多从龙母传说文本、龙母崇拜或者龙母祖庙的建筑风水等角度研究龙母文化。但是,龙母文化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文化文学化,文化产业化也是龙母文化传承的有效举措。实现龙母文化的生命传承与发展,应在历史地理层面上挖掘其形成原因,使龙母文化获得发展的原生土壤。同时增加龙母文化产业的文化深度,为龙母文化更好地传承以及文化品牌的打造奠定深厚的基础。

一、岭南龙母文化历史概况

关于龙母的传说,最早的记录是晋朝顾微的《广州记》曰:“浦溪口有龙母养龙,裂断其尾,因呼其溪为龙掘,人时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利涉。”[1]此后,南朝刘宋时期沈怀远便以较为完整的文字形式在《南越志》中记载了龙母的传说。《太平寰宇记》引《南越志》,曰:“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尝居涧中,捕鱼以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大如斗,乃将归置器中。经十许日,有一物,如守宫,长尺余,穿卵而出。媪因任其去留。稍长五尺,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余头。再长二尺许,得鱼渐多。常游波中,萦洄媪侧后。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而去。数年乃还,媪见其辉色炳耀,谓曰:‘龙子今复来也。’因盘旋游戏,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德之所致。’诏使者以元珪之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至始安江,去端溪千余里,龙辄引船还,不逾夕,至本所,如此数四,使者惧而止,卒不能召媪。媼陨瘗于江阴,龙子常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土,人谓之掘尾龙。今南人谓船为龙掘尾,即此也。”[2]这是岭南地区民间龙母传说的文本记录,也为后世越来越多元化的龙母传说提供了内容源流。由于岭南地区远离中原政治中心,王朝对其的统治力不从心,因而它在政治上便形成了相对独立与稳定的环境。因此,王朝必须利用龙母传说的神灵信仰来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与此同时,岭南地区流传的民间口头叙事中的龙母被神化,便相辅相成地促使龙母传说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在可考的碑刻文字和文人诗文中,龙母信仰则可上溯至秦始皇时期。这一时期,广州德庆悦城镇出现龙母崇拜,随之建起庙宇。悦城镇位于德庆县东南部、广东西部,地势险要,是历史上有名的驻防重地。此地坐落在西江中游北岸,连接广州与梧州,沟通广东、广西多地,是两广水运航路的中心,也是西江沿岸重要的河流港口及货物集散地。汉时,高祖企图利用龙母崇拜来控制、统治岭南。《明·洪武诏书》:“尔广东肇庆府德庆州悦城孝通庙灵济崇福圣妃之神温氏者,豢龙为儿……汉初封为程溪夫人……往古来今,世世遣官致祭祀……”[3]在唐代行政划分上,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和海南全境以及曾经由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永嘉之祸后,中原文明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技术及资金,使得未开发的岭南地区得到充足劳动力从而迅速繁荣兴旺,一改唐以前因种种原因落后的状况。县丞赵令则、李景休代表官方修建龙母庙,使得了龙母信仰体系走向成熟。宋吴揆《赐额记》载:“《龙母始末》、《图经》与赵令则、李景休二石刻所载详矣。祠宇建立,其来绵远。”[4]封建王朝利用作为地方价值观的民间信仰龙母崇拜,在悦城形成中心祭祀体系。宋元时,悦城龙母文化发展有了稳定的环境,龙母祖庙规模扩大,信仰的民众也日渐增多。显而易见的是,悦城龙母祖庙俨然已经无法顺应远处信仰民众的要求。于是西江沿岸各地纷纷建起庙宇,满足当地信仰民众祭祀参拜龙母的需求。如当时建造在以宋时永济行宫为基址的德庆县西部的龙母庙以及宋元之际建立在播植墟镇的龙母庙。后建起的龙母庙宇与悦城龙母祖庙形成众星环月之势,产生了以祖庙为中心枢纽的初具雏形的龙母祭祀区。明清时,王朝的控制力虽然逐渐减弱,但是却不影响龙母文化的逐步发展。龙母崇拜慢慢下放至民间,龙母信仰在民间的影响力扩大,趋于民间化。

南汉时期,龙母庙在兴业县出现。《南汉春秋》曰:“庙旧名博泉神庙,在德庆州东一百里悦城之南……封为龙母夫人。”[3]3至此,广西龙母文化开始萌芽。宋朝平定南汉初时,把岭南地区行政划分为称为“广南”“广南路”或“岭南道”。后来又将岭南分成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西成为独立的行政单元。广东、广西的地理界定为“北自贺州而南,经封州、康州至南恩州而尽于海,这几州及其以东属东路,其西皆属西路。”[5]此时岭南地区仍然属于偏远区域和荒蛮地区,经济开发程度尚不比中原,其中广西地区愈加是经济文化落后之地。但与广南东路交接的广西中部、南部即梧州、高州等地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成为龙母文化在广西发展的重心所在。宋元之际,这些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之地开始逐渐修建龙母庙。因此,由于梧州龙母太庙的建成,在广西形成了又一龙母文化中心祭祀区。梧州是古苍梧郡、古广信县所在地,宋代时被划在广南西路。它位于广西中部,自古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梧州处在西江中下游,水运发达。西与大西南接壤进行货物交流买卖;同时,又邻近粤港澳,是广西的东大门。因此,商人游客集中,有“百年商埠”之称。优越独特的地理环境,十分易于龙母文化被吸收接纳并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地方龙母文化——梧州龙母太庙文化。此外,宋代梧州的州治所、所辖县以及邻近的藤县、昭州都分布有龙母庙。龙母文化沿着西江流域自东向西以渗透式的方式逐渐进入广西,遍布梧州、藤县一带,并且以梧州为祭祀中心建立了祭祀区。及至明清时,广西境内各府和州属县涉及西江水域的地方皆遍及龙母文化。龙母文化遇水则展,随着西江循序渐进地扩散至广西内部。与此同时,广西、广东的经济文化交流持续增加,龙母文化就以这种经济文化往来交流为沟通媒介,以西江水域为沟通渠道在广东、广西之间传扬。

龙母传说从秦代开始,历经汉唐,到宋代时得到官方的正视。由于龙母被赐封的称号越来越多,龙母信仰在岭南地区日渐增大。到了明清时期,民间崇拜龙母景况更盛,龙母信仰逐渐民间化并扩展到周边地区。

二、岭南地区龙母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6]其中,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龙母文化崇拜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只有将其合理转化为可视听、可体验的物质形式,才能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悦城龙母文化开发现状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悦城龙母文化,其影响深远悠长。通过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单位尽心尽力的创建,改革开放40年来,悦城龙母文化旅游业俨然已形成了旅游文化品牌,受粤港澳地区民众的欢迎及推崇。这不但推动了肇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了城市品位,使得地方文化软实力得以增强,而且有益于肇庆市对外文化交流以及繁荣地方文化。

在广东省政府更加关注文化与经济的绿色发展,提出文化建省的规划纲要时,文化产业被推上首要位置。因此,广东德庆县政府不遗余力推动龙母文化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始建设以悦城龙母文化为代表的西江沿岸龙母文化旅游长廊、举行悦城龙母诞文化节、建设悦城龙母文化村等各项活动。20世纪90年代,德庆县以旅游业为牵引,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县政府不仅邀请业内行家对龙母祖庙附近的建筑进行修缮以及完善基础设施,而且对龙母祖庙景区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设计。随后,德庆县政府推出“龙之旅”游览路径,旨在打造以龙母祖庙为中心,传播龙母文化内涵的旅游路线。90年代末,德庆市开设庙东商业街以及庙西新街、程溪路等商业文化街道,进一步推进龙母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景区产生了以龙母祖庙、德庆学宫、盘龙峡生态旅游景区为格局的“三点一线”旅游路线。至此,“龙之旅”游览路径也被改名称作“龙之旅——龙母故乡德庆游”。2005年起,德庆县与南湖国旅建立合作关系。依靠南湖国旅的宣传手段,“龙之旅”旅游路线更加出名,游客纷至沓来。2009年,《龙母传奇》动画片由广东粤动传媒有限公司开始投入制作。这部动画的制作虽然是由政府在中间起领头的作用,但毋容置疑的是动漫产业早已洞悉了龙母形象对民间大众的广泛的感染力以及对龙母文化产业进行市场开发的巨大潜力。

祠庙的建立是一个地方神明信仰体系完善的重要象征。而祠庙建立所带来的庙会经济是龙母文化产业化的首要来源[7]。悦城龙母祖庙坐落在西江北岸,建筑颇具特色且环境优美。每年龙母生辰诞前后,当地会举行大规模的民间祭祀和庙会活动。活动集祭祀酬神、艺技表演、物资贸易为一体,包含了肇庆市及其辖属县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众,人数可达20万人。龙母诞期内,悦城龙母祖庙人声鼎沸,受益莫大,仅庙会的门票收入便可达千万。在龙母生辰诞期间,龙母祖庙举办的敬拜祭奠活动以及民众自发遵照习俗惯例进行祭祀所带来的收入也不菲。如祭祀所要的纸宝蜡烛和鞭炮,在龙母诞期间,卖香烛的店铺净收入可达20万元,而景区内买卖鞭炮的收入高达200万元。与此同时,餐饮业、土特产店、酒店住宿等收益也颇丰。此外,“龙母生辰诞也是德庆县招商引资的一个有利时机。由于龙母诞期游客多来自港、澳、珠三角,德庆县借此时机,向来参拜的客商介绍德庆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资金,发展本县经济。”[7]每逢庆典,祖庙游客络绎不绝。除了龙母诞辰之外,龙母开金印、龙母得道诞等庆典活动也为悦城龙母文化产业化获取了极大的经济效益。至今,由悦城龙母祖庙带起来的旅游业收入早已过百亿。虽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发展规模与发展态势呈现良好的局面。

悦城龙母文化产业融入了旅游业、动漫产业等可持续发展产业,成为岭南地区以及港澳地区一项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悦城龙母祖庙景区的发展使得肇庆市、县的经济得以可持续有效地发展,使得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和升级,城市品位得以提高。总的来说,悦城龙母文化所走的产业化道路是十分有成效的。

(二)梧州龙母文化发展现状

梧州,古为百越之地,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梧州藤县,则是龙母的诞生地。藤县之前有多处龙母庙,但皆在乱时被毁或被丢弃。如今影响最大的是与悦城龙母祖庙、梧州龙母太庙齐名的孝通庙。《藤县志》载:“龙母庙在水东街胜概坊,……或曰一都水东街孝通坊忍,故其庙名孝通。”[3]13藤县龙母庙位于县内西江大桥东侧,文革时期曾被拆除。后来当地民众自觉发起重建活动,筹备资金再度修建。经过多次修复,又因与悦城龙母祖庙联系频繁,现在已经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名单,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庙宇规模较小、地方偏僻、周边没有与之呼应的设施等多种原因,导致藤县龙母庙的管理完全属于民间性质,政府和文化部门几乎没有参与。只有在龙母诞时,孝通龙母庙会迎来比较多的信众和游客,平时除了村民参拜以外几乎没有游客。因此,藤县龙母庙并没有发展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化产业。如今,藤县龙母庙唯有依附在梧州龙母太庙之下,得到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支持,纳入龙母太庙的旅游路线,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

梧州龙母太庙始建于北宋初年,坐落在桂江岸边,依山傍水。上世纪80年代,梧州市政府把龙母庙古建筑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并投入资金修复因战乱被毁坏的部分建筑,同时增建牌坊、龙母文化广场、龙母素食馆等。随后,龙母太庙重新开光,接受民众参拜,半年内游客便达五六万人。每年,梧州都会举办一系列与龙母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旅游活动。如正月期间的龙母开金库、五月初八的龙母诞辰、八月初一的龙母得道诞以及十一月初一的得道诞。2000年,梧州市隆重地举办了首届龙母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通过此次洽谈会,梧州市正式揭开了“龙母文化”品牌的序幕。洽谈会期间,凭借龙母文化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经济贸易博览会强力地吸引投资,达成了8千多万美元的投资。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以及调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需求,2003年,梧州市举办了首届龙母文化旅游节。在旅游节时期,梧州市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宣扬龙母精神及内涵,提升龙母文化的保护价值和实际意义。如启动“梧州市首届龙母文化节纪念封”活动、举办“龙母文化花灯联展”活动等。2005年,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扩建龙母庙。扩建后的龙母庙面积由原来的5000平方米扩大到10万平米,并建有中国最高龙母圣像。2006年,“龙母诞”项目被评为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之外,梧州市还调动其他艺术形式深度继承和丰富龙母文化的内涵,推广和宣传龙母文化,如梧州粤剧团2008年开始演出的《西江龙母》。2007年,梧州龙母文化公园扩建工程落成;同年底,公园和骑楼城以及历史文化长廊三处共同构成一个景区并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景区也成为了广东、广西省界旅游的精选路线之一。梧州市旅游局与旅游企业还承接了悦城龙母祖庙的“龙之旅”旅游路线,与肇庆市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开发两地及周边地区的龙母文化资源,联合宣传两地的龙母文化。2017年,梧州在苍海新区建设以龙母为主题的大型水上乐园。直到现在,梧州龙母太庙的旅游基础设施还在不断完善,旅游人数也不断增多。由于梧州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梧州市区龙母文化活动非常活跃,使得龙母文化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相对于悦城龙母祖庙,梧州龙母太庙目前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首先,龙母太庙周边为旅游服务的餐饮店及酒店较少,在庙会期间难以接待前来参拜的游客尤其是远道而来的旅客;其次,交通不便,市内仅有一条旅游专线公交且车站离景点又有一定的距离,停车场的车位不足以供应庙会期间自驾游的乘客;再者,龙母庙的管理存在漏洞,庙内导游较少,而在庙内工作的多是本地中老年人,普通话夹杂着粤语发音,北方游客难以辨明;更重要的是,除去庙会时节,梧州龙母太庙所接待的游客与悦城龙母祖庙相比差距明显。因此,梧州龙母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有待加强建设。对于梧州来说,首先需要完善太庙周围酒店宾馆建设以及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才足以容纳更多的游客和信众。与此同时,提高餐饮店的档次,完善饮食住宿的结构。第二,通过增开旅游专线、规划停车设施等,完善区域内和景区内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加强梧州市与自治区之间、梧州市与广东周边省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梧州市与肇庆悦城镇之间的交通联系。第三,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培养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培训专门的景区导游,做到全方位专业地服务。

三、龙母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影响

龙母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南方民族以龙母祭奠活动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是以龙母信仰为载体而衍生的各种文化因素经多方面融合、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8]因此,挖掘龙母文化内涵,促进龙母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龙母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9]。肇庆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粤西地区,梧州在广西甚至在我国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区域经济水平的制约,梧州城市文化水平发展较为落后,功能相对不完善,这都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发展以龙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可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带动肇庆和梧州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龙母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第一,文化产业具有教化功能。龙母仁爱、博大、孝慈的形象规范和影响着信仰龙母的民众的社会行为,使人形成一定的人格修养。第二,文化产业具有社会维稳功能。龙母文化的产业化为民众提供各种文化项目和文化服务,使民众可以很好地消磨空余时间。第三,文化产业具有审美功能。龙母文化的相关产品在文化产业中是一种商品,但同时也是一种学术、艺术,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世界课题的评述。民众在享受龙母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时,也受到了感官的刺激,提高了审美情趣。因此,龙母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民众素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龙母文化源远流长,在产业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因此,相关部门开发龙母文化产业时应深度挖掘龙母文化的内涵,迅速找准龙母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加强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多维发展由龙母文化衍生而来的各项经济。现如今,由于东部产业的快速转移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快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肇庆的区位优势凸显;作为贯穿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的关键城市,梧州的城市地位也日渐突出。肇庆市悦城镇的龙母文化是因龙母长期在此生活以及因其在此安葬而形成,梧州是龙母文化在岭南地区传播的重要城市。两地应共享龙母文化旅游资源,一起宣传龙母文化旅游,形成“龙母文化圈”。一方面,两地龙母文化本就是一家。两地龙母的传说、龙母的形象、民间信仰以及祭祀龙母的仪式已经胶合在一起,形成龙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资源;另一方面,在西江流域有大大小小300多座龙母庙。将这些龙母庙联系起来,便形成了一条龙母文化寻根访祖的旅游路线。一旦成型,这个文化圈将覆盖整个西江流域,龙母文化产业由此将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龙母祖庙梧州
走进祖庙博物馆 弘扬佛山文化
中共梧州城工委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三月三”、掘尾龙与龙母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青蛙谢龙母
梦梧州(外两首)
祖庙:中国上古的仪式中心及其复杂内蕴
宋元以来浙江妈祖信仰研究初探 *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