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侃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要求下,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与时俱进,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从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位;丰富教学资源,课堂联系生活;设置问题情境,形成数学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四个方面阐释对优化数学课堂结构的看法。
关键词: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尤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复杂,而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兴趣不强;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一般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教师应根据各班的班情、学情,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生动,有趣活泼,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释放。
一、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地位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灌输式、填压式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分为讲解和练习两个部分,先讲授数学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做大量相关的数学习题。在一节课上可以讲授很多的知识,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很多知识无法完全理解消化。在这种单一、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课堂利用率低下。因此,要想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讲授加练习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师不仅应当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寻求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课堂的绝对权威性,及时转换师生角色,俯下身去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把讲堂变为课堂、把灌输变成探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得到肯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为教学任务的顺利有效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二、丰富教学资源,课堂联系生活
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不应仅仅拘泥于教材知识,更应丰富和扩展教学资源的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也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丰富数学教学资源,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创建趣味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多媒体丰富的颜色、声音、形象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专注力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加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简单易懂。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海上日出”Flash的方式,用太阳与海平面分别模拟圆与直线,展示圆与直线不同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与海平面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画出日出的过程,从中抽象出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生动具体的生活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不少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因此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要转变学生这种思维,就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和数学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教材中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式数学课堂。比如,在学习“直线的相交”时,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引用鸡兔同笼的生活问题:“在一个笼子里装着鸡和兔子两种动物,共有30个头,88只脚,求笼中有几只鸡?几只兔?”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为什么房屋的屋顶要设计成三角形?为什么木工师傅用细线沿桌腿对角拉直,相交就能说明四条腿在同一平面?这样,把生活实际中的现象问题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设置问题情境,形成数学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有些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不清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讲解,忽视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听得多,也忘得快,对数学知识把握得不够深刻,课堂效率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于引导者的角色中,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完成学习思考。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而非实践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平时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具体案例,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数学学习中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埃及有许多金字塔,它们有大有小,体积较小的金字塔的数据比较好测量,但体积较大的金字塔我们应该怎样测量呢?”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相似性定理测量较大金字塔的底边,从而计算出大金字塔的其他数据。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迅速掌握三角形相似定理,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比如,在学习“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教师可以引入旅游的情境:“在旅途中,从A点到B点,怎样走最快?”利用方程,我们还可以设置“最佳方案选择”的情境,如:“在献爱心活动中,某中学共捐赠饮用水200件,食品150件,现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10辆,甲种货车一次可以运饮用水40件和食物10件,乙种货车一次可运饮用水和食物各20件,要求一次性把物资运往灾区,有几种方案?”这种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学生带入到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完成方案后,学生可以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有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感知、理解、熟练课堂内容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能够合作互助,获得知识和技能,也能在合作中互相取长补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团队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合作小组的配置上,小组成员人数应适中,不能过多或者过少,成员过多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成员过少则发言不够充足,思路不够宽阔。学生间的学习能力、性格差异、兴趣爱好都应考虑到小组配置的要素中去,组内成员间的差异不宜过大,应按男女数量和学习能力合理配置。在合作探究的课程选题上,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挑选性。趣味性是指课程选题应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应,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开放性是指课程选题的答案应以开放性答案为宜,不要拘泥于单一的标准;挑战性是指课程选题的难易程度应该适中,不能过于简单而失去了合作探究的价值。比如,在“探索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测量、计算、汇总、抽象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比如,最佳选择方案教学中,教师可以出题:“在十一期间,学校组织300名师生去旅行,旅行社承诺每辆车安排一随行导游,并为这次旅行安排了8名导游,现有两种客车,大巴车一次可以载客40人,租金800元/辆,小巴车一次可以载客25人,租金600元/辆,怎么租车最便宜?”在这个租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的方程知识得以运用,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对数学思维的培养。
优化数学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目标,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深入学生数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不断鼓励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感知数学之美,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利用效率,才能有效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以上是笔者对优化数学课堂结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个人看法,仍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笔者也将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课堂结构的优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黄玉春.对课堂教学结构美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3).
[2]张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精致化的行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編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