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奕和
摘 要:素质教育的主流形势下,学校方面应当关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注重其同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性结合,在此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农村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
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将“提高文学素养”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入其中,语文教师首先一定要改变局限自身的教学理念,并且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并且针对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这样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教师要把握课外阅读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有效地做到情感愉悦和阅读质量两方面的教学工作,使得整个课外阅读课程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农村课外阅读教学概况初探
语文课程教学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地对阅读内容进行安排,不要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有意义的指引,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学生能将语文知识理论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到实践中为生活服务。我国目前大多数的农村语文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等缺乏,许多教学条件和观念都无法达到基本标准,并且教学环境依旧是一种传统应试教育的氛围,只关注教学课堂内容阅读,毫无创新理念,这对于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是一种对创新性思维的扼杀,使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中的快乐,在其脑海中形成难以根除的思维认识——语文学习即枯燥无味地上课。
二、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教学举措
(一)转变阅读教育观念
首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改变大多数语文教师忽视课外阅读的传统教育理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理念,让教师和学生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都能共同改变和进步;其次语文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时刻保持自身的工作专业素养,学习更多有效的新式教学理念和手段,并将这些知识内容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克服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最后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建立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的探讨性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教学中,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汲取者。
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农村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适当地开展。农村教师要与农村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交流关系,让两者能够像朋友一样进行知识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并且农村语文教师不要因为教学条件的局限,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提升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二)鼓励课外精选阅读
进行课外阅读的精选品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挑选适合学生的课外书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阅读任务指引,以相关的问题回答方式让学生了解掌握阅读的精华所在,明了文章主旨内涵等。例如,学生在学习课文《猴王出世》时,鼓励学生课下对《西游记》进行精读,在整体把握中更好地体味课本人物性格,理解课文发展故事情节的流动性,以课外阅读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构建发散思维的阅读教学情境
创新思维的养成前提是拥有发散性思维,打破常规固性思维。什么是发散思维?是指学生用自己的意识去思考、体会,根本上讲这是元认知能力的实际应用。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思维发散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刻板、遵守教条,在按教材来布置任务时应适当地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鼓励,及时进行良性互动,亲近并帮助学生,了解其学习特点,消除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障碍,进而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扩展,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完全可以进行课堂内部迁移,构建散发式阅读情景,使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移到语文素养提高上,可以进行课堂内小组合作形式,以这种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目的,在活跃的气氛中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以发散性思维环境推动学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更好地树立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改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课内知识是有局限性的,而课外的知识是无限的。教师应当及时转变陈旧观念,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辩证地看到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使能力迁移到语文素养提高上来,让学生养成自主的吸纳知识成长的意识,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琳.浅议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J].英语教师,2017,17(8):65-67.
[2]葛兆清.媒介素养教育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