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胜
分层异步教学是结合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接受水平等情况,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需求,既不能让高层次的学生“挨饿”,也不能让低层次的学生“吃得太饱而不消化”。层级差别较明显是分层的基本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个条件,才能将任教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上、中、下等不同的层次。
一、分层要科学合理
小学数学任课教师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分层异步教学法的首要任务。分层过程要贯彻全面、动态、保密的原则。
1.全面分层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的分层,不仅是数学教师的任务,必要时还要联合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确定学生的不同层次。有的学校对学生的分层要经历一个充分考量的过程,先联合各任课教师分别进行单项考察,然后由数学教师综合考察。将每个单项考察结果综合起来,形成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考评。因此,数学教学分层不单是用数学成绩来衡量,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分层,要综合考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各种能力和潜力。如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数学思维和接受能力的高低,是否爱好数学、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高层:学习品质好,能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数学基础知识扎实,课堂表现积极,单元测验成绩优秀。中层:智力正常,学习品质一般,单元测试成绩忽高忽低,有开发的潜力。底层:学习品质不好,被动学习,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差,基础知识差,单元测试成绩差。
2.动态分层
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分层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动态的考察。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次数学检测、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调查等多方面考评,对学生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最终做出科学的分层决策。另一方面,对学生分层后,并不意味着学生要一直稳定在某一个层次中,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学生的阶段性表现,做出合理的调整,实现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
数学教师要坚持动态分层,及时调整个别同学的层级,目的要明确。一是避免层级中出现拖后腿现象,如果在高层中有“困难户”,学生的整体进度会受到影响;二是避免“困难户”的自暴自弃,“困难户”常常感到学习的困难和压力,可能会出现厌学情绪;三是保证“优秀者”的自我发展,如果一位同学处在较低的层次,但他的数学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同学,这时要及时将他调整到高一层级,否则,其自我发展受到限制。
3.保密分层
分层的结构应对学生保密,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高层次的同学知道分层结果后,容易产生自满、骄傲的情绪;低层次的同学知道分层结果后,容易产生自暴自弃情绪。为了避免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造成不良影响,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分层的结果严格保密,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避免使用高层次、低层次等用语,减少对学生的各种暗示,避免同学自己对号入座。
二、异步要按部就班
1.异步的目标任务
“异步”是“分层异步”教学法中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过程。“分层异步”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须事先没定的,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保证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1)保证教材内容的基础目标
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首要的目标是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这是基础教学目标。有一点需要注意,小学教师不要以为高层次的学生一定都能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从而忽视了对高层次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实践证明,高层次学生往往对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好,这种“灯下黑”现象,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注意。
(2)保证课后习题的巩固目标
教材知识掌握的怎么样,需要通过课后习题或者配套练习的检验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法则和例题的解题思路,但仍然须要配套练习对教材知识进行巩固,加深认识。配套习题的题量和题目难度可以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有所体现,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增加做题的数量,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甚至加入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的题目。
(3)保证扩展知识的提升目标
扩展知识主要是针对高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要求其在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或者教师的引导,探明各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挖掘更高级的数学思维。
2.异步的具体实施
(1)“合教”与“分学”相结合
“分层异步”建立在同一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分开。所以,教材要求的基础知识采取的是“合教”的方式,同一个课堂,同样的教学内容,全体学生共同学习。但“合教”后高层次学生是“吃不饱”的,此时再用“分学”来满足高层同学的需求。同样“合教”后低层次的学生可能是接受不了的,即“学不会”,此时也应个别辅导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比如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的验算”教学,“合教”内容是:12÷4=3,验算是3×4=12。对高层次学生的“分学”,如果除法算式中有余数,如何来验算呢?13÷4=3……1,把算式12÷4=3和13÷4=3……1作比较,得出13-1=12,于是,得出有余数的验算公式:除数×商=被除数-余数。
(2)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社会实践能有效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提升高层次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较好的效果。比如鼓励小组成员进入超市、蔬菜市场等场所,调查商品的价格,了解商品价格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等。这些问题在经历了实践调查后,学生会获得更深刻的感受,数学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有的小学建立了稳定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体系,每周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学生有机会进入农户家中、进入农贸市场、进入工厂企业、科技馆等。在学习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时,教师组织学生到农村,调查农户的家庭收入状况。一个学生记录到:该家庭中爸爸在化工企业打工的月收入是3 700元,妈妈在医院做清洁工月收入是2 500元,种田年收入是3 840元,家中的儿子上大学月消费2 000元,家庭日常开销800元。通过简单計算,了解该农民家庭月收入=3 700+2 500+(3 840÷12)=6 520元,家庭月支出=2 000+800=2 800元。在学习多边形时,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大楼,找出不同的多边形。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记录本上写到:今天我和同学们参观了市文化馆大楼,这个大楼的外墙很特殊,有很多种图形组成,在大楼正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三角形等。endprint
(3)建立数学兴趣小组
建立数学兴趣小组,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和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传帮带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困惑或者难题,任课教师不要急于帮助他们找到答案,而应将问题交给数学兴趣小组,鼓励小组集体讨论和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共性问题的讨论与分析中,通过不断完善与补充,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数学兴趣小组除了有助于解决数学难题外,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兴趣小组自主探究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数学兴趣小组能有效解决数学难题,也给任课教师减轻了教学的压力,方便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比如在高层次同学中,选择几个数学兴趣浓厚、有组织能力的同学作为兴趣小组组长,自行设立兴趣方向,自行“招兵买马”,自行开展活动,建立了数字游戏小组、数学图形小组、抽象思维小组等。数字游戏小组开展了“百变扑克牌”游戏,锻炼学生的眼力、瞬间记忆力等;数学图形小组开展了“神奇的图形”,用相同周长的绳子,摆成不同的图形,分别求各图形的面积,感受不同图形的面积变化。
3.特殊情况的处理
(1)不满情绪的安抚
鉴于分层的保密性,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属于什么层次并不知情,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可能存在诸多的不适应,导致一些不良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一是中、高层次的同学对教师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可能不太满意,认为老师是故意给自己增加课业压力,出现不配合教学活动等抵触情绪。二是低层次的同学可能认为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让自己完成简单的知识要求,而更多的知识是留给其他同学的,对自己不公平,出现不满情绪。在分层异步教学法运用初期,出现各种不良情绪都很正常,因为学生并不清楚教师的教学目标。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不良倾向,并及时给予关注,通过个别辅导、谈话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鼓励学生进步,在课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2)层次的临时调整
分层异步教学中的分层并不是固定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水平、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都是发展变化的。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变化,如果有的学生在学业中持续进步,到达了上一层次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将该同学调整到上一层次,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异步训练。同时,当任课教师发现个别同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较差,跟不上该层次的教学进度时,要适当调整到较低层次。如果处在最下层的同学出现学习下滑的情况,就需要教师额外给該同学“开小灶”。通过课上单独指导,课下个别辅导等方式,督促该同学跟上队伍,至少维持本层次的基本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杰.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6).
[2] 王淑梅.浅谈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吉林教育,2016(6).
[3] 许小燕.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探讨[J].广西教育,2016(21).
[4] 李清.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6(6).
[5] 万素芹.探析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5(60).
[责任编辑:陈国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