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须厘清的五个问题

2018-03-07 18:49张道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历史文化系统性

张道明

摘 要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但是效果甚微。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观察了解发现,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脱离办学理念,另起炉灶;缺乏对学校历史文化价值的追寻和发掘;板块之间拼凑组合,缺少系统性;缺失系统的活动为载体;忽视师生的主体性;等等。针对现实,建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观照下,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融入时代元素,提炼出有系统性、有恰当的物质环境和活动载体的文化主题和主线,切实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缔造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办学理念 历史文化 活动载体 系统性 主体性

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一时间各校大兴土木,场面蔚为壮观。走进校园,我们发现很多文化建设陷入了泥淖:有的照搬别人,处处雷同,毫无个性;有的“高大上”,不接地气;有的零散缺乏体系,有拼凑之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笔者以为,建构校园文化需要追问下面五个问题,以利于我们厘清校园文化的本质,摸索出实施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魂”,是学校全部文化的积淀,它体现了学校的一切,也展示了学校的一切。毋庸置疑,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指向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这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具体而言,就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或者说希望学生在学校的六年中学到什么,希冀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受到怎样的熏陶与浸润,或者养成哪些好的行为习惯,等等。对上述教育愿景的简而言之的准确表述就是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承载着一所学校的历史、现实、理想,是学校育人的指南针,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指明方向。思考校园文化不能不关注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是学校最重要的育人载体,价值指向应该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是办学理念的一种具体体现和实施路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理念框架下去思考建构,不应该撇开办学理念另起炉灶,脱离了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浮在浅表,会成为无本之木。譬如,A校的办学理念是“做诚朴的教育”,但是该校的建筑外观和室内布置却尽显奢华美观,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背道而驰,师生又怎么做得到“诚朴”呢?反之,如果学校的建筑外观和室内布置以“朴实”为基调,在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搭配上尽显“诚朴”的办学理念,师生置身于“朴实”的校园中,自然会受到熏陶与影响。

用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删繁就简、披沙拣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和原则,也是对当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校园文化的一种警醒。

办学理念是一种纲领性的要旨,校园文化是实现办学理念的一种重要载体,当二者高度契合与一致时,办学理念才可能落地,校园文化的功用才容易实现。

二、校园文化的根在哪里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积淀,校园文化也不例外。校园文化不可能无中生有。建构校园文化是对校园历史的追寻,是对其内涵价值的挖掘与人文精神的传承。校园文化建設要充分尊重本校的历史沿革,打造校园文化前必须穿越时空,回到学校从前,追根溯源,去了解这所学校过往的风云岁月和人事变迁。我们可以通过走访曾经的校长,了解他们有过什么样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他们在任期内举办过什么样的大型活动,发生过哪些有较大影响的事件。特别要追溯学校创办者及其办学目的和初衷,学校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中诞生的。我们还可以找到曾经在学校工作的老师,请他们讲一讲当时学校发生的感人故事,或工作中的一些刻骨铭心的事件;最敬佩哪位校长或教师,讲一讲他们的教育教学故事。透过他们的诉说或故事,我们或可窥见一些值得留住的文化血脉、应该继承的风骨和精神、值得发扬的优良作风与传统,将其浓缩提炼出一些关键词,作为校园文化主题。

那么,是不是过去的一切都得一成不变地全部接受和照搬过来呢?追寻历史,不是重复过去,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提升,在原有的精华中融入现代思想和时代元素。这样的校园文化才有根,才接地气。譬如,B校深入调查研究、考证校址文化,了解到该校始建于1945年,系爱国进步人士陈尚芳为当地平民子弟所创办的“义学”,开明的校风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投身学校教育,传播了爱国救国的新思想,培养了部分革命志士。于是,该校把校园文化核心定位为“红色文化”。又因该校坐拥2000多年古城,文化底蕴厚重,所以建设“翰墨飘香”的书香校园成为校园文化的又一个“点”。 二者融合,最后形成了“浸润红色溢书香”校园文化主题,用“书香”为“红色”提供时代注脚。只有这样在思考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校园文化,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鲜活气息,才可能给当下的学生以文化的熏陶和时代的启迪。

如何从学校历史中寻找和发现文化渊源的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与现实很好地对接,为校园文化注入现实元素,赋予时代气息,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绕不开的问题。

三、校园文化有系统性吗

纵观当前的校园文化大多是零零碎碎,做的是简单的加法,有拼凑组合之嫌,缺乏系统性、整体的思考和通盘的考虑。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各部分自成体系,又围绕主题而生。其实校园文化不是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基于一个主题、围绕一条线生发开去。大到校园建筑物的色调,亭台楼阁的布局,走廊过道的布置,各种功能室、办公室、教室、厕所的装饰,小到温馨提示语都要围绕校园文化主题进行。再说,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着眼校园文化主题框架内进行思考。如果说校园文化是无数个同心圆,那么主题就是最里面的那个圆,一个个外圆就是文化的分支系统,它们所传递的信息或表达的价值最终都指向了内圆这个核心。譬如,办公室文化的布置可以各具特色和个性,但是都围绕教师文化这个点进行思考和打造,并不是避开教师文化另起炉灶。反过来说,从教师文化这个角度去考量每间办公室的文化与布置,切合教师文化这个主题,也符合校园文化的主题。

校园文化各部分之间不是凌乱破碎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统一于某一个主题。举例来说,校园文化有一部分体现为墙壁文化,往往与学校核心价值文化相关联,因而墙壁上写什么、怎么写、谁来写就不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需要在学校办学理念这个“魂”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思维、整体谋划。endprint

因此,校园文化主题具有纲领性,而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物质文化(显性)与精神文化(隐性)是目,纲举才能目张,这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深入系统地思考,反复地推敲和论证。

四、校园文化有载体吗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这些应该蕴藏在校园的建筑实体、一草一木中,对师生的“精气神”和行为举止进行“化育”。反过来说,学校的一切事物(包括人)都应该彰显学校的文化特征,成为校园文化最为生动的注脚。

当下,校园文化有“魂”无“形”。换言之,校园文化大多只是“墙壁”文化,缺少围绕文化主题建构的一系列校园或班级活动,这样的文化是肤浅的,浮在浅表,难以深入师生的内心世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C校的校园文化是“智美教育”,细化为“356”问题导学课堂学习模式、“智美教育”德育体系、智美教师成长体系、智美特色课程体系,将其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围绕“智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师生在“智美教育”文化的滋养下,师生相互悦纳,由内而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成长状态,处处绽放着生命活力,“智美”内化为一种内涵品质,外化为一种精神气象。

毫无疑问,没有活动载体的校园文化是“毛毛雨”,难以渗透学生心灵。师生没有经过活动的“洗礼”与“历练”,文化就只是墙上冷冰冰的字、挂在嘴巴上的话而已,并没有融入学生当下的生活,文化与现实不能互融,成了“两张皮”,何谈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既是学校文化丰富完善的过程,也是学校中每一个参与者深入学习与理解的过程,是人与物、人与文化碰撞相融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五、校园文化的主人是谁

当下,校园文化主要是校长带着行政人员负责构思设计内容与形式,确定方案后再交文化公司制作实施,无形中把一线教师撇开了,把校园文化的受益者——学生忘记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广大师生不了解校园文化,难以产生认同感,又如何在工作学习中有意识地内化,自觉践行呢?诚然,校园文化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缔造者。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校园文化指向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人,最终通过他们的精神风貌与行为举止彰显出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校园文化不是校长一个人的,而是广大教职员工的,也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构思、打磨、实施中才能发挥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没有广大师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成功的。校园文化的主人是校长、教师、学生,是校长带领师生一起“做”,师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校长要向师生宣讲渗透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观念,获得师生内心的认同接纳,进而在工作学习中去践行。

追问校园文化的主人是谁,还需要从形式上考量校园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的呈现形式要切合孩子的视角,符合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譬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同样设置爱护花草树木的温馨提示语,在内容与形式上应该有差别。幼儿园和小学就要充满童趣,具有儿童味,而中学在表达上则需要几分理性。

倘若一所幼儿园或小学的校园文化偏重成人化,缺乏“儿童味”,引不起儿童的注意,那么这些在校长或教师看来非常有意义的“文化”自然入不了学生的眼,进不去学生的心,遑論受到熏陶与濡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再如,校风是对谁说的?是对全校师生说的,因此校风的提法要切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校风必须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办学理念进行更加生动的解读。否则,再“高大上”的校风也会遭到师生漠视,难以引发他们的认同与共鸣。

笔者以为,校长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缔造者,更是引领者,引领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建设过程中,前提是校长自己对学校校园文化有自己的思考,提出主题和方向,再让广大教师积极建言献策。必要时可请专家提供帮助,到学校考察,对校园文化把脉、诊断、纠偏、扶正,进行多次论证,敲定主题和内容。之后,学校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各个板块内容和形式的创作设计。勾画好了校园文化蓝图,组织专家、师生、家长,甚至社区代表参与反复论证,才开始着手安排具体实施。

校园文化是谁的?既是校长的、教师的,也是学生的,归根结底是着力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只有师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才可能“化育”他们,他们才可能彰显文化。

总之,校园文化应基于办学理念的观照,追寻学校的历史价值,融入时代元素,结合本校地域、文人文化,提炼出鲜明主题和一整套“以文化人”的文化系统。建构校园文化要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以物质环境和系列活动为载体,把静止的“文化”化为一种动态的学校生活过程,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师生方方面面的生活,最终让师生生长出一种生命的“共性”特征,呈现出一种相同的精神气度和品位,这才是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历史文化系统性
全面系统性护理在老年突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重视高中物理复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中职学校突出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初探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