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2018-03-06 02:56周丽霞刘婉君赵建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周丽霞 刘婉君 赵建平

摘要:文章以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背景为出发点,对国内外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阐明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构建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通过自我评估达到提升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构建

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与此同时,信息时代,提高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教育界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向。

1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背景及内涵

1.1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背景

大学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大学教师是一个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学生生活的摆渡者,并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及先进科学技术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高校意识到信息化教学逐渐会成为教育界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部拟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共分三个部分,分别有教学职员、管理职员和技术职员能力标准,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针对中小学教师也颁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我国现阶段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2010年,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颁布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因以上标准的颁布,使得国内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得到了充分的启示。

1.2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近年来,大学意识到自身服务行业的属性,面临很多竞争压力和人才培养压力的同时,因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整体能力受到了新的挑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学习助手和队友,学习素材的提供者以及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信息化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优质的教学,而大学教师则是大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的主体对象,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大学教师利用以各类当代教学媒体工具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整合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进而完成更优质教学的能力。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选用高级检索,其中设定的检索条件:(题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且(精确匹配),检索获得的文献共有335篇,检索时间范畴从2005年至2017 年, 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和关键词分布进行内容分析,表明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与结构要素

目前,不同的学者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界定有着不同的视角。其中王卫军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能力。具体叙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信息化教学协作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的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迁移的能力。” 而马若明在其论文中这样界定信息化教学能力,他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可以通过教学职员合理地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从而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的能力,具体表述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分解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分别为信息化教学认识及态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技能、信息化教学资源研发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的能力。赵健和郭绍青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对学习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传播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顾小清认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四个能力,分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信息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反馈的能力。李群在其论文中表明,信息化教学能力可分为七部分,分别是综合评价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指导的能力、反思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研发的能力、组织的能力 。

2.1.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目前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其主要是从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态度、基本技能、基础设施及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等几方面来调查,反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大多都是某一机构,某一具体学科,某一地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不同学者关注的角度有所不同,从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视野,有以下三个方面:教师个人、环境条件等微观层面;区域条件、学校制度等中观层面;教育改革和国家政策等宏观层面。

2.1.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策略

研究相对较少的视角是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上,其研究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发展阶段的划分,其中王卫军在他的论文中这样论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信息化教学知能、信息化教学情意、信息化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教学智慧能力的发展,其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迁移融合期、学习模仿期、智慧创造期和关注应用期。郭绍青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迷茫的阶段、准备的阶段、模仿的阶段、积累的阶段、熟练的阶段和创新的阶段”。郭绍青在其论文中还提到了可以根据教师工作的个性化,从而制定出不同的培训策略,并创建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网络支持环境和教师培训支撑课本等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有研究者结合学科、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提出具有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2.1.4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检索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关文献仅3篇(检索时间为2017年12月4日),一篇论文是陈汝冰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研究》,她构建了8个一级指标,分别设定为“信息化教学交往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迁移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处理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化协作教学的能力”,还有32个二级指标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第二篇是西南大学杨明慧的硕士论文《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此论文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的能力维度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结构要素,架构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的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9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应用的能力、评估反馈的能力、分析的能力、反思交流的能力、信息意识、信息的能力、操作的能力、设计的能力和监控的能力”;还有更为细致的35个三级指标。第三篇是曾青兰的《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该论文通过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遵循科學化原则,目标化原则、整体化原则、综合化原则、实践化原则和可操作化原则,构建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级指标评价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信息获取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的能力、信息化协作教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迁移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反思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能力”;19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组成。

截至目前,我国关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虽然还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职及中小学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还是处于相对较少的状态,利用高校或大学或本科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检索,相关文献仅55篇,占比不足检索到全部相关文献的18%,从研究内容上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结构要素和提升策略等方面是主要研究内容,然而我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几乎空白。

2.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利用“中国知网”(www.cnki.net ),选择检索词teacher ability 或 teacher competences,以篇名为检索途径,共有133条结果。国外对教师能力研究的文献量从2000年以后呈逐渐上升趋势,只有2009年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无论是相关学者还是教师本身都开始重视教学能力的提升,由于教师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新和学习热情,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

国外学者研究教师能力时较多使用的关键词有教师培训、评估、教学能力、教学质量、策略等,可见其研究领域比较宽泛,更重视教师的培训及能力评估。

针对教师教学能力,国外学者以调查和实践为基础,对高校教师需要的技能进行分析总结。Kristine Bardule认为未来教师需要的技能包括language skills(语言技能),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skills(信息与通信技术知识),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skills(沟通和网络技能),work skills(工作技能),entrepreneurial skills(创业能力),civic consciousness(公民意识),creativity,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批判性思维),plan finances, assess the risks and find the respective solutions(评估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等。Simona Minaa提出对教师的评估可以从12个维度开展: course content(课程内容), course accessibility level(可理解度,可接受度), clarity of expression(表达清晰度), ability to give explanations and examples(解释和举例能力), encourage students to freely express their willingness(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 to give students additional support(给予学生额外的支持), effective use of time in teaching(有效利用教学时间), relevance(实用性、关联性), applicability and usefulness of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seminar(课程内容/讲座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teacher responsiveness to students' opinions(教师对学生意见的反应), the adequacy of the methods used in teaching activity and to stimulate intellect(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法的充分性和激发智力), the effort required for completing the discipline(完成學科要求付出的努力)。John A. Rossa等作者提出为教师提供自我评估工具,以促进其成长Adlet Kariyev等提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an ability to reflection(思考), professional skills(专业技能),pedagogical grant(教育认同),and desire for the new(渴望新知识),ideally(有理想),teacher should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elf-worth of education(明确了解教育的价值),to be a "man in culture", perfectly(作一个完美的“文化人”)。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作了一定研究和总结,但整体上缺少层次感,还未架构出一套评估体系。

3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构建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由六个要素组成,经过细化构建一个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3.1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

3.1.1信息化意识与态度

信息化意识主要是指大学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技术对于提升教学的质量、营造更优质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评价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优化教学的过程和丰富学习的资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态度主要是指大学教师能够持续地关注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停地更新自身教学观点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还可以提供未来前景趋势的知识,尝试应用新技术促进教学的主动行为,分析和探讨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向,使得大学生能够跟上迅速变化的世界,让大学教育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便需要具有随时充电和终身学习的积极主动的态度。

3.1.2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

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高效手段,所以这就需要大学教师具备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课程整合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和教学课程融合为一体,使其成为重要的教材形态、大学生的认知工具和大学教师的教学工具,把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教学课程体系的各要素之中。或在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教学课程内容等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处于主导地位,使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大学生主动地学习,一方面能够促进大学教师好好教,另一方面则能够促进大学生好好学。

3.1.3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策略和方法,达到充分且适当地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从而科学合理安排教学中各个环节和要素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被称为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也是在信息化条件下而进行实施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学教师应该知道针对学科特点和内容的要求,去利用教育技术设计教学以达到更优质的教学效果,能够有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3.1.4信息化教学实施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影响下,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是大学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信息化教学实施是一个综合具体且具有灵活性的活动,所以除了具备传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提出了其他对大学教师的要求,例如有大学教师具备教育技术、教学设备和专业实验设备使用的能力,指导大学生利用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还要拥有语言表达、组织课堂以及板书设计等能力。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大学教师对协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与把握,还要注重对大学生问题的及时解决。

3.1.5信息化教学评估

信息化教学评估是大学教师自我提升、专业化成长的最有力手段之一,也是得知教学的效果和了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信息化背景下,要对大学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大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大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反馈的结果 。信息化教学评估是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教学评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以往的教育评估理念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大学教师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教学评估方式上,目前对过程性的教学评估不关注或者是关注不够,所以更要倡导多元化教学评估和个性化教学评估等。

3.1.6信息化道德与法律

信息化社会中,信息道德与法律是大学教师遵守与技术使用相关的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准则,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彰显技术的长处,用道德和自律影响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3.2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的结构

结合国内外学者一系列研究成果及教学实践,笔者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以及30个三级指标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覆盖了对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借此评价体系便可以很好地衡量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教学的质量是一所大学的生命线,本文对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体系展开了探究,并架构了一套完整的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大学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 (05).

[2] 马若明. 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3] 赵健,郭绍青.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J].电化教育研究,2011(01).

[4] 顾小清.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 李群.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J].理论月刊,2006(06).

[6] 王卫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大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生视角的大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分析
“一次消化者”与“二次消化者”
当前培养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