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异常心理的教育策略

2018-03-04 01:26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房友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22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聋生

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房友梅

聋生是有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他们有健全学生所共通的心理特点外,还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孤独感、自卑感、依赖、自私、逆反心理、敏感、多疑、社会判断能力差等。那么,我们该怎样针对聋生的心理状况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解决异常心理带来的困惑呢?

一、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树立起好的榜样

有人说特殊教育没有升学压力,技术含量不高,任何人都可以去当老师。其实不然,作为一名聋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求具有普校老师所具有的教师素质外,还应该熟练掌握手语,拥有健康的、坚韧的心理素质,掌握聋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是和聋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他们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高“情商”的老师会从自身做起,善于控制和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不把生活中的烦恼带到学校,带给学生。在教育聋生的时候,有一种方法值得提倡,那就是主动向学生“示爱”,向学生打开情感的大门。聋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但是由于听力的障碍,他们感受别人情感的能力又比较迟钝。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大胆地、微笑地向他们说“我爱你!”,大胆地向学生表示你对他们的友好和尊重。对犯错误的学生,在教育的时候也可以跟他们说明:批评他是为了指出他的错误,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是为了帮助他和爱他。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了温暖,就会接纳教师的情感,抵触情绪会降低,进而注意自己的言行。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

(一)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专门开设的一种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谈论的、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最需要了解、有关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教会聋生学会自省和自我调节。课程可以形式多样,以学生活动为主,重视学生内心感悟,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实际,真诚沟通。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每一科的教材都蕴涵着丰富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这需要教师用一颗“慧眼”去发现、挖掘,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

三、重视对聋生的双语教学

“双语”是指“聋人手语+本民族主流语言(中国是汉语)”是让聋生在掌握第一语言(聋人自然手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二语言(本民族主流语言即“口语+书面语”)。“手语”是聋人的一种特殊语言,是聋人交际和交流的主要工具,他们通过这双会“说话”的手传情达意,互相沟通。但是由于健听人懂手语的并不多,这就阻碍了聋人与健听人之间的交流。因此,聋教育应该重视训练聋生看话、听话、写话的能力,让会口语的聋生说出别人能听懂的话;让会看话的、会唇语的聋生能看懂别人的话,理解别人说的话;让会写话的聋生能用纸和笔与别人进行文字交流。这样,聋生了解世界,接受信息的范围将会大大扩展,这有利于他们消除自卑心理,有利于让他们回归到主流社会上来。

四、重视与聋生的思想交流,增进情感

聋生的情感反应方式比较直接、强烈、波动大,情绪直接表现在表情和行为上,“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刚刚还是欢天喜地,转眼就忧愁满面,所以他们极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引发出不必要的事端。对此,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孩子”,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与聋生建构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友好关系建立以后,在与聋生交流的时候,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用真诚的爱打开他们的心扉,引导他们说出所受到的委屈和心中的郁闷,及时开导、抒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平时,可以见缝插针地联系生活实际,让聋生正视自身残疾的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缺陷,教会他们克服耳聋带来困难,找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帮他们分析身边的人和事,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做什么,提高分辨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五、加强聋生个别心理辅导

在聋校,受学生家庭环境和入学早晚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我国目前所采取的班级集体上课的制度是无法满足个体心理辅导的需要,这要求学校在课余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状况、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辅导。在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时,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以平和的态度进行手语和书面语的交流,从中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引导他们看到事情的积极方面和负面影响,及时缓解他们的压力,疏导情绪,避免不利的事件发生。

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聋人的期望值从“残而不废,自食其力”,提升到“让聋人回归到主流社会”。所以聋校应该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扩大聋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们与健全人交往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社会,熟悉社会,消除由封闭隔阂而产生的心理误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七、引导家长协调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继续,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我们的教育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和实现。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加强和家长联系,以家访、电话、手机短信的形式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思想动态等信息即时地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多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教育孩子的队伍中来,与学校紧密配合,协助学校做好工作。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先天不足,提高家长的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列活动,如召开家长会,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组织家长学习手语,使他们学会与孩子交流的工具;开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聋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教育规律。同时,要鼓励家长带孩子走亲访友、去购物、去劳动等等,让孩子参与到生活中去,学会生活的交往技巧和技能。

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进行细致的、耐心的、长期的工作。我们老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巧妙的引导和转化,让每位聋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表现出一种适应、和谐的状态,为将来能自立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聋生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