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第五幼儿园 陈奕帆
学前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这是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的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这对于他们的长时间的甚至长大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时刻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让孩子健康、聪明、开朗、自信地长大,是儿童教育的一个艰巨任务。
儿童健康包涵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部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性,通过心理教育方式和方法,培育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和各项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1.环境适应能力教育
引导儿童融入到环境中去,渐渐地让孩子们脱离家庭,面向新的社会,适应使他们在多种环境下都可以健康的长大。比如学前班、培训机构、多种公共场合等等。
2.人际关系教育
在儿童成长期,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大,人际交往环境也变得不简单。因此,我们应该适当的教育孩子们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教育等等。
3.学习困难教育
进到幼儿园以后,孩子们的学习任务加大。在非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也许无法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习难度增加、难度加大,急需有效指导。
4.行为能力教育
学前的孩子是调节自己行为能力的好时候。这是一个灌溉、培育好习惯的好机会,将对孩子的未来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的家庭里,通常是看重健康学习灌溉,不太看重学习习惯的养成;看重食物营养摄取,不太重视真实的需求。
1.师生关系不和谐
学前孩子岁数小,不熟悉社会,希望得到安全感,希望被大人尊重和关心。一些老师在解决孩子们的问题时,一般是从上到下的,按照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为基点,并强迫孩子接纳,让孩子有抵触的情绪,会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产生焦急、烦躁、后退的抵触心理,并对外面的世界感到无所适从。
2.幼儿间关系不和谐
从家里到学前班,孩子们有了集体生活。孩子们在这个发展阶段,沟通能力不好。由于孩子们的个性差异,不善于主动交流的孩子在不同年龄人中没有很好的沟通。这样不融合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到无助。
(一)外界因素
1.家庭方面的影响因素
(1)缺少玩伴和思想交流
在现代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基本信赖渐渐变得更加强烈,大人的举止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交流状况。他们基本是和电动玩具,电脑手机等一起“玩耍”。儿童狭隘的生活空间导致他们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不喜互动、自我中心和缺乏独立性等。
(2)溺爱和过度保护
如今的孩子都是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一部分父母担心他们的孩子遭受苦难,会自然而然的负责孩子的生活琐事,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动手实践,间接的丢失了孩子吸取经验的成就感。
(3)期望值过高
在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是巨大的。为了不使孩子们在起点不迷失方向,许多父母给孩子们上了各种各样的爱好班,没有从孩子的个人喜好角度出发,从而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难。
2.幼儿园方面的影响因素
(1)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忽略了幼儿园以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
在老师和家长的谈话当中,他们一般提学习成绩和上课纪律的问题,很难提及儿童的情绪化心理问题。因素有许多,如老师的心理知识薄弱,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关注等等。
(2)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幼儿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美国学者提出,老师的病态人格会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情绪恶劣的老师授课时,会有较多的人格障碍孩子。若老师性格急躁,喜怒无常,偏心,缺少同情心和关心,就会带给孩子消极的情绪。
(3)教师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态度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时候孩子出错了,老师们一般会给予警示、教训、体罚,这会使胆小的孩子变得不安、害怕以至不想去幼儿园。
(4)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
在如今知识和信息时代,人们可以快速方便地获得多种信息,儿童也受到了深深的影响。一些不健康的社会原因,如各种社会事情和媒体,无形之中也渐渐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
1.创设平等对话交流的环境与空间,增进亲子关系
现在社会的节奏逐渐变得很快。父母工作很辛苦,下班回家就基本就很累很累了。所以建议父母一天花30分钟或者20分钟和孩子们一起玩,让孩子们说说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一天中孩子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什么有趣事情,学会倾听孩子,善于与孩子们交流,就能够知道孩子的心理情况,有助于引导孩子正确的心理问题。
2.加强自身修养,学习有关幼儿心理教育知识,科学教养孩子
父母应从多种方式知道孩子身心健康的各种基本常识。父母要注重变换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人格品味,增加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和指导,用自己的言行,教导身边的孩子。
1.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操作层面
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中,包括结构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但是,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与其他学习领域视为一样的地位,建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实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儿童的年龄特性、当代社会对儿童身心的影响原因,而不是平常的参考。
2.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
幼儿老师的健全人格是保持和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首要保证。儿童老师应不停提高自身的个性和心理健康水平,学会自我把控,以便不小心给孩子们带来不好情绪。
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任何父母和幼儿工作者都应注意的事情。这也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加大文化的监督和舆论导向,坚决恶制不良媒体对儿童思想的误导,加大相关投资,增加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帮助的栽培设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供给完善的实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