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第十六幼儿园 吕佳岭
班级——教学场域最基本的单位,是建立在共同意义上的整合体。班级通过一定的文化整合构建出具有共同意义上的价值区域,使生活在该共同体内部的主体之间沐浴着共同意志,共同感受,和共同目标。班级文化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本载体和外核,制度文化则是保证各类班级活动正常运转的一个支点和流程形式,最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则是由精神文化领域所构建的部分。
社会性别指社会文化所建构的男性或者女性的群体特征与行为方式,以及建构这些全体特征与行为方式的关系体系和权力机制,具有社会性和可变性两大特征。从性别视域来看,班级文化的构建实际上是班级内部个体间性别元素的整合与群体内部不同性别间社会化的一个过程,从而达到生物学上“多样共生”状态即生物间的一种互利关系,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共存关系。
在班级集体内部活跃着的“具体人”具有非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特征的因子,不同性别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就直接促成了价值场域的形成。在整个作用过程中由于性别主体间自身存在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他者与她者,他者与他者,她者与她者,以及“具体人”与班级规范体制间的发展,因此易产生教育领域中生态失调的“文化危机”——系统中出现不公正,不公平现象。所谓“正义”应该是从两个维度去考虑的:一是符合“分享者”公正分享的意愿,二是最大满足不同“被分配者”的意愿。也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给这个场域内每一个主体包括给予者应得的权利。人人各有其价值,人人都应该有可以自由发展的方式,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集体中找到最适合“他”或者“她”天性的归属,能够满足他们各自优势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对该市某小学中低年级进行班级观察,分别在班级中选取男生,女生观察得出以下结果:课堂中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对比观察中,男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于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女生更能够用更加丰富的表情和多种语音语调声情并茂地表达自我;在班级活动中,男生更愿意表现出管理者的领导,但在小学中低年级中女生以学业成绩优势担任班干部的比例大,部分男生呈现出“消极抵抗”心态;在进行户外活动中随活动类型的不同,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竞争和排斥意识有一定的变化。
我们在这里强调的班级文化正义追求,实际上是在该共同体中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去实现和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制定出一种忠实于所有成员才能够共享知识,共享规范和共享价值体系来实现价值的追求。
班级文化的平等价值取向是基于差异构建的。什么是差异?结合班级文化价值来讨论:(1)差异是日益增长的同样性的一个副产品;(2)差异是一种实现平等权利的方式(3)差异富有政治特色;“平等”与“差异”的关系则可以这样理解:平等是以差异的存在为基础的,两者是并存的,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还带有较为明显的民主政治特点,因此平等的价值追求意义更加凸显,并体现在文化特色中。这种文化的关怀性和公平性尤其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少数人文化的个性与特色的保护中
在学校,班级场域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小学中低年级时,女生被过分关注,男生被关注较少,班级管理中给予女生较高权威,以及课外更多被关注的机会与资源,相反男生则容易被忽视,成为班级民主的边缘化者。随着学龄的增加,教学环境,家长,教师,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加强等因素,班级文化往往以“阳”占优势正态地位存在,以“阴”为劣势负态。诸如女性占多数的教师群体会不自主地给予男生更多的话语权,课堂上更多的发言机会,班级活动赋予更多的参与表现机会,男生则越来越优秀,女生则越来越容易被忽视成为“弱势群体”。
总之,在班级文化价值追求中的“平等”,应当是建立在对差异的包容上,然后最大限度地满足男生女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给予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优势原则的机会,并找到一个中间道路,既考虑现状和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同时结合理想的价值追求对现状做出改善,提高各自的自治能力和班级的自主参与机会。
在班级文化中,自由的必然性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个体自身内在元素和外在元素的共生;二是在集体中不同性别个体间的和谐共生。“共生”强调的就是一种生态过程,生态趋向。从栖居在班级文化群落的男生,女生个体来看,性别的差异是一个既定事实,更为关键是如何在这个生态场域中构建自由的国度:使得此种共生是自上而下的范生与自下而上的共生,是质的生发和创新的过程。在过程中镶嵌着外界的变化——一种必然性的变化且这种变动打破了原有的旧式和谐格局,成为系统走向新的平衡的起点。和“共生”并存的另外一种状态是“竞生”,即一种动态的以竞争和对立形式存在的另外一种追求自由的共生。这种竞生是超脱于一般规则的制约和束缚,在更加理性的认识之下做出的抉择。最终,在共生和竞生的调和下慢慢达到整生状态。
在班级自由价值内涵的追求过程当中,共同合作的氛围营造和合的状态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让生活在该群体内部的男生女生能够自由地相互学习,共同享受班级群体的生活,达到男生女生之间的“相互欣赏”“相互接纳”“相互尊重”的氛围状态 。致力构建良好的共生班级氛围,帮助他们、她们关注彼此的成长,改善自我抒写的局限性,走出封闭的境遇。
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提倡和谐,阴阳平衡,刚柔并济的文化。宣扬的是和合的圆满状态,强调差异,统一,整体和谐的宇宙观;强调发展,矛盾永久的自然观;强调量变,坚持对立面的和谐观。[8]在基于性别差别的班级文化建构中,我们不能一味地扩大男生女生之间的差异,更应该看到差异中的交集元素。为了最终实现班级文化应有的“和谐”“幸福”状态,我们要学会超越二元对立,创建辩证的和谐,共同完成班级文化“和合”的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