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奎斌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进步的影响下,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相应要求标准,其中明确提出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针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成为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探讨话题。因此,本文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就数学这门学科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一定的抽象化和逻辑性,有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往往都会感到有所困难和难理解,所以在这一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则图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育工作经验,针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和指导。
一、注重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
从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学习方法有着多种多样化,并且一道问题也会有着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而是要多发散学生思维,并培养和训练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从而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解题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积极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知识内容时,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列算式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于这种传统的方法来说,不仅过程比较复杂,浪费大量时间,同时其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也相对较低。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种列算式的传统方法对于学生的计算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有些计算题目来说,除了可以应用列算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以外,可以采用简便计算方法。如:以“23+18+27”这道题目为例,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先计算“23+27=50”,然后再计算“50+18=68”。这样做既能够节省了大量计算时间,还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率。另外,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養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注重“数”与“形”的相结合
就图形而言,可以说是数学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一个重要工具,无论多么复杂的题目,通过图形都可以将题目中所包含的意图直观的表达出来,而这一点则可以说是数学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优势。所以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应该将图形这一解题工具充分利用好,并注重“数”与“形”的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题目,并找到正确解题思路,进而使问题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对于数形结合来说,无论在哪一阶段的数学中都能够被广泛应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该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学生今后数学的更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面积”这一单元知识内容时,无论是长方形面积,还是正方形面积都可以以“长×宽”的形式来进行表示,但是为什么正方形面积是“边长×边长”的呢?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理解。所以教师在这时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来为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然后学生可以看到方形的长和宽是不等的,而正方形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所以正方形不分为长和宽,但是其面积的计算都是相同的。通过这种图形的直观展示,进而帮助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
对于数学问题来说,如果要让学生单纯的从字面上来进行理解的话,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势必会有着一定的难度,而如果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那么则会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解决问题。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对于数学知识来说也同样如此,就小学生来说,在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对生活故事和生活游戏有着较强的兴趣,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来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生活化情境,以调动学生解题参与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单元知识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的具体事物,比如:课座、黑板、粉笔盒等,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并动手测量其图形的周长,从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而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就凸显的尤为重要。笔者只是分析了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几种方法,其他还有很多种,所以还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今后有一个更好的数学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