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达
如今的小学课堂教学已经将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抛弃,素质教育作为国内主要提倡的教育方式,教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在德智体美劳上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兴趣,虽然这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可是同样也导致学生难以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在音乐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更是难以维持一定的兴趣热度。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意到此情况,进而采用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得以延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课堂学习。本文就现今小学生的个性情感以及基本学情,对趣味性教学渗透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分析。
一、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体验情感
小学阶段,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大部分都与日常生活有关,脱离实际生活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知识灵魂的。小学音乐作为小學众多学科中最富有艺术性和情感性的科目,其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更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情操进行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唯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最纯粹的音乐灵魂。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见识尚浅,其拥有的生活阅历也是极少的。因此教师若是想要在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步进行渗透式教学。实际生活对于学生接受和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较为贴切,同时更加容易抓住学生的真实情感,所以教师需要着重注意将音乐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嘀哩嘀哩》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运用教材中多呈现的歌曲词意,将自己捕捉到的春天给描绘出来。学生在理解歌曲词意的过程中,领悟到春天的美丽,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学生在描绘完毕之后对于春天的理解和学习又更深了一步。这样的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多方面融入自身的情感,从而使音乐的演绎不再是复述,而是情感的宣泄。学生对于综合性学科的态度总是散漫的,所以在音乐课堂开始的前一段时间里,存在部分学生难以马上进入学习状态,精神涣散。所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小段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从而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根据调查分析显示,班级里存在部分学生是发自内心喜欢音乐,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自己进行音乐的学习,但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学习中却处于精神萎靡的状态,完全是一副没有兴趣学习的姿态。这个情况出现的最终原因是什么?很显然是教师没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没有在一定程度提起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身上,一味地讲解教材知识只能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即使再喜欢音乐,也会因为缺乏表现自我的机会而逐渐丧失对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需要适当地通过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小小粉刷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几张白纸,并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统一分组。学生们将纸做的粉刷帽戴在头上,教师在课堂进行之前准备好充足的颜料和笔刷,引导学生在白纸上一边进行粉刷创作一边跟着音乐进行歌唱,并在最后选出创作作品最好看的小组进行表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歌曲的演唱,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中进行音乐学习,贯彻落实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将个人情感更好地融入音乐学习中。
三、巧妙引用游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活泼,传统老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打消学生仅有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对此,教师首先需要了解班级全体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性格特点,据此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利用游戏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从而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比较喜欢丢手绢、传球以及打桌子传物等游戏。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其中击鼓传物的游戏手法,布置全班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自己在圈的中间进行击鼓,学生们随着鼓声进行传物,当教师停止敲鼓,拿到物体的学生将站起来表演节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会了教材中的音乐例子,更是从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的兴趣,从而转变成学习音乐的热情,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实属重要,首先教师需要摆正对于该学科的教学态度。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体验情感;教师需要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巧妙引用游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作为新课程改革教育下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将游戏教学融入实际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课堂成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