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良?吴芳
摘 要:为更好地体现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结合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管理,本文将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特别提出了“卓越期”;阐释了教师教学评价的“五要素”,并针对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五个阶段的特征,构筑了基于全职业生命周期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介绍了重庆大学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全职业生命周期;高校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对于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从入职到退休,有一个漫长的职业生命周期,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对其教学进行恰当的评价,更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发展,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
对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依据不同的侧重点,有不同划分形式。如国外比较成熟的司德菲(Steffy)“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司德菲将教师职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1]。国内学者王俊生和陈大超根据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的特征,把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学知、引导阶段(1—7年);成长、成熟阶段(8—12年);稳定发展阶段(13—26年);“高原”、停滞阶段(26—30年);超越、专家阶段(30—35年);夕阳、退出阶段(36—39)[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雷蒙德(Raymond)在管理学中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引入教育领域,称之为“教师职业生命周期”,将其界定为个体从成为教师到离开教师岗位所经过的时间,并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3],并对于基于职业生命周期的教师培育、教学评价目的、绩效管理等进行了一些研究。
结合各学者的理论,笔者将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见表1。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结合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管理,特别提出了“卓越期”。
二、关于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始于20世纪初,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教学评价”?在概念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评价包括对影响教学诸多因素的评价,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但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不仅是课堂教学,还包括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指导青年教师等多个方面。合理的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和管理功能[4],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国内外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通过100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教师教学评价发展倾向全面化、客观化、多元化,评价目的由奖惩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为主、奖惩性评价为辅[5]。
2016年8月,教育部颁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应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确立教学学术理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教师教学学术发展能力”“支持高校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改革”等[6]。文件内容高度契合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也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提出了要求。
要做好教师教学评价,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五个要素:
(1)评价目的。评价目的是教师教学评价最核心的要素,只有弄清楚目的,才能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并合理的应用评价结果。结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即是“促进教师发展,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多种,按照评价的范围,分为综合性评价、单项评价、专题评价;按照评价的功能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的主体分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一般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学期末的课程教学评价,即俗称的“评教”,就结合了综合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他人评价等多种方法。部分学校进行的“中期学生反馈”也结合了专题评价、诊断性评价、他人评价等多种方法。
(3)评价区分性。按照前面对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的分段,针对不同的阶段,教师教学评价应体现区分性,如图1所示。在导入期,新入职教师不参与主讲课程,主要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担任助教,对该阶段教师教学评价重点就在于入职培训和助教工作情况,评价结果即是否达到主讲教师资格;在成长期,评价重点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学术发展情况、教学文档规范性等方面。教师除上课外,应定期参加教学培训、教学诊断,教学评价将奖惩性和发展性相结合,评价结果即教师是否能持续进行教学工作;在成熟期,评价重点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学术发展及应用情况,评价结果同样是教師是否能持续进行教学工作;在卓越期,对于这少部分教师的评价重点在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及示范情况、教学学术发展及应用情况、指导青年教师情况,评价结果即教师是否达到“卓越教师”(教学名师)标准;在衰退期,对于担任教学督导工作的教
师,评价重点在于教师“督”与“导”工作开展
实效。
(4)评价制度。对教师教学评价应形成相应的制度,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的组织,二是评价结果的应用。高校对教师教学评价有普遍的共识,如果没有形成制度,教师教学评价会成为“鸡肋”,学生、教师均不会关注。要发挥教师教学评价的作用,必须制度化、规范性、周期性地组织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适当作为教师考核、 职称晋升、评优及学生选课等的依据。教师的师德师风、学术诚信是教师教学评价一票否决的依据。
(5)评价信息系统。教师教学评价涉及的人、事繁杂,数据量极大,必须借助于信息平台采集和处理数据,提供有效评价依据。目前各高校开发使用的与教师教学评价相关的信息系统主要有课程教学评价系统、教师教学信息档案系统、教学运行管理系统、助教管理系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师生需求,教学评价信息系统在操作上逐渐从电脑网页端向手机APP方向发展。
三、重庆大学教师教学评价探索与实践
重庆大学坚持“以教师发展引领学生成长”的理念,采用全过程评价、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方法,以具有实证科学性的数据为依据,构建了基于全职业生命周期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参见图2。
1.开展贯穿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的教学学术活动
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校构建了以入职为起点的“入职—教学诊断—传帮带—帮扶—提高”教师成长途径,形成了“教师职业精神、成长平台、教学技能”为一体的课程培训体系和充分融合了机构专业化、学院组织化、教师个性化的“学校引领—学院主导—个人研修”的科学完整的培训系统。并长期开展“教职工入职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英文授课培训”“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坊”等培训项目。同时通过中期学生反馈、教学专家咨询、微格教学诊断等项目,帮助教师反思、改进和优化教学。
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进校后必须参加岗前培训。按照《重庆大学课程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办法》规定,新入职教师两年内不得担任课程主讲教师,需承担助教工作,完成入职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本人申请并经过学院组织试讲考核通过后方可担任课程主讲教师。
学校鼓励教师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设立了多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如《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等,为教师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2.建立多维度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构建了由“学生、督导、同行”多方参与、多维度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课程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管理、课程考核等方面。在课程评价中,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不同评价指标:学生主要从课程的学习收获进行评价;同行教师主要从教师的课前准备、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方式为听课和查看教案等;教学督导主要从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方式为听课、开展学生调查和查阅教学文档等。评价指标中,特别强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校每学期汇总三方评价结果编制形成《重庆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红皮书》,向各学院发布,为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了对教师课程教学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开展“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其中“最有帮助的课程、教师和授课方式”是重要的调查题项之一。
教学督导组专家每学期对课程教学评价综合排名后5%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指导,帮助其提升教学能力。若教师课程教学评价综合排名长期排后,将会被暂停教学任务,直至转岗、辞退。
3.将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基础条件
《重庆大学教师高级职务基本申报条件》中明确要求,晋升正/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任现职以来须系统、完整地主讲过本科生课程,完成学校和学院规定的教学任务,近三年学校教学效果排名均不处于所在学院后20%”;教学口教师近三年学校教学效果排名均不处于所在学院后50%;有教学事故的教师当年不能参加职称评审。单独设立了教学口职称,为从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师打通了晋升通道,鼓励其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在设岗聘任中,将教师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出版教材、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等教学改革业绩纳入“本科教学质量绩效”中计算,充分尊重和认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付出。
4.实施教学名师培育计划
制定《重庆大学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实施办法》,重点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垂范广大教师,推进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培育计划按照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重庆市教学名师两个层次进行培养。申报条件要求: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学业务精湛,教学效果优秀;在一线长期(不少于15年或10年)从事本科教学工作,近五年本科教学工作量平均不少于64学时/学年;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培育过程中,严格考核评价,入选培育计划的教师,须填报《重庆大学教学名师项目计划任务书》,并按时提交《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
5.建立教学评价数据共享信息平台
自主开发课程教学评价系统,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评課的APP支持,并建立课程教学评价分析模型,为教师教学提供精细化服务,帮助教师查找教学问题的原因,持续改进。
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评价数据分散、无法传承共享、脱离于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现状,建立教师教学信息档案系统。系统记录教师教学历程,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学信息(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成效和教学专业成长等)、教学数据(授课情况、学生成绩分析、课堂教学规模、教授授课和开课贡献度等)、课程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毕业生评价等)、教学学术发展(教研、教改、教材和实践教学等)、进修培训等,从而形成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的教学档案,为教师教学发展评价、评估和教学改进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四、结语
完善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是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均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教师教学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覆盖教师全职业生命周期,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目前还存在诸多难题,如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应用等的合理性、科学性,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支撑度。可以肯定,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将是一个持续的焦点,也将是一项长期探索的艰巨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6(6).
[2] 王俊生,陈大超.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4(12).
[3] 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 俞佳君.以学习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
[5] 陈明学,郑峰.发展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5).
[6]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Z].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