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领域融合的方式进行活动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基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统整的项目目标设计需体现目标的完整性、目标的序列化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其项目内容设计需从内容的选择、内容的编排上整体规划和考虑,还应抓住内容的生成;其项目实施设计应强调和凸显活动和体验的完整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统整;项目设计
作者简介:徐勇贤,江苏省常州市荆川小学教师。(江苏 常州 21300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36-0027-02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统整就是将四大领域进行融合,融合的载体就是项目。项目是指将研究、服务、技术实践和信息实践这四个活动域以融合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因而教师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内容进行完整的项目活动设计。
一、项目提出背景
1. 领域单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很多学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缺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片面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还有很多其他方式没有被关注,如重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设计、制作类的应用性学习;社区服务、生产劳动,以及参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性实践学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脱离学生生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现行的许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不仅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脱离了社会生活。
3. 为活动而活动,为研究而研究。由于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缺乏专职教师,大多数是兼职教师任教,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整体的活动设计,往往是带着学生做一步、走一步,缺乏计划性和提升性。而学生在活动中的研究缺乏价值和意义,只能停留在表面。学生的研究最终有什么收获?这些收获如何回归到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引导他们的行为?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才是研究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二、项目优势分析
1. 领域的完整性。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统整的项目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并且其包含所有知识形式与学习经验的实践历程。
2. 体验的充分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取向的课程,它强调丰富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强调实践学习,注重体验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统整的项目中,学生在四大领域的实践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伴的合作中得到充分体验,以积累学生综合性成长的经验,避免只关注其中一个领域的能力发展而忽视其他领域。
3. 两个世界的融通性。学生拥有生活世界和学习世界,两个世界不可能割裂。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统整是融通这两个世界的载体。综合实践活动各活动域又包含一系列具体活动:①考察体验类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侧重于参观、考察、访问等;②社会实践类活动,社会参与为主,侧重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③课题研究类活动,基于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④设计制作类活动,侧重于手工制作设计与改善。
不同活动域之间也有关系,而且可透过活动的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通过融通与整合,就能巧妙地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打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项目目标设计
1. 目标的完整性。项目设计要求教师能围绕主题内容设计融合四个领域的完整活动。在目标的设定中,将会关注四大领域的八大关键能力,切实将八大能力在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这就体现了项目活动设计目标的完整性。
2. 目标的序列化。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统整的项目设计中,同一个项目活动的目标要关注并实现年级序列化不同的目标设计应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特点。
以“志愿者大联盟”项目为例,虽然活动主题不同,但是目标的设定上很显然凸显出了年级的差异,年级越高,目标要求更高。
三年级:“关爱健康”志愿者的目标设定为:①能关注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问题,成立研究小队,形成研究主题;②能尝试组织、策划志愿者活动,从招募志愿者、调查问卷的撰写,到校内、校外的宣传活动,小队活动都能人人参与,职责分工明确,开展小组交流活动;③能通过上網、实地观察收集资料并整理,运用手抄报呈现信息的整理结果,交流汇报研究成果。
五年级:“社区”志愿者的目标设定为:①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走进周边社区,观察走访,关注身边的现象,确立研究主题;②能自主建立研究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能够系统组织策划志愿者活动,通过前期收集资料,由校内宣传、组织策划到校外的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活动中能合理分工,人人参与,团结合作;③围绕“小队外出服务公约”小组成员讨论形成文字稿,清楚地表达外出服务要求,制订守时、安全、文明有礼、自律、坚持的活动要求;④活动结束时,能较好地总结活动的收获,乐于与同学交流服务他人的感受,反思存在的问题,能对自我、同伴作出合理评价。
3. 目标的可操作性。首先,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统整的项目目标的制订考虑了年级的序列化,故将学生的年段特征、能力差异等因素作为目标设定的依据,这样会使项目目标的可操作性更强。三四年级的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就淡化了,五六年级的学生则被要求掌握更多技能,六年级学生则被要求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微视频等进行创意汇报。这样逐层进行能力培养的推进,目标便可达成。
四、项目内容设计
1. 内容的选择。首先,项目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及学习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出发,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兴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其次,项目内容的选择还应考虑资源的支持。任何一个项目的开展都或多或少需要运用资源,如校内资源、家长资源、学校周边地区资源、社区资源、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等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
2. 内容的编排。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各年级的内容编排是有差距的,也应彰显年级的序列化,不同年级的内容应当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综合能力的差异。比如,上述“志愿者大联盟”项目活动,根据学生年龄和能力特点进行划分:三年级的项目内容确立为“关爱健康”志愿者,四年级的项目内容确立为“校园环保”志愿者,五年级的项目内容确立为“社区”志愿者,六年级的项目内容确立为“关爱老人”志愿者。
3. 内容的生成。项目内容的编排并不是一成不变。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成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调整研究内容。
在“志愿者大联盟”的项目活动过程中,多次出现小队之间不团结、外出活动不守时等现象。于是,笔者在整个项目内容的设计中临时加入活动公约,有了规则的约束,各小队的活动开展更加顺利。站在四大领域统整的高度,精心设计每一个项目活动,带给学生的收获将是无穷的。对教师自身而言,也是不断摸索和学习的过程。且行且思,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王艳武.浅谈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127.
[2] 李王伟,徐晓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的STEAM教育:路径何为[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28-36.
[3] 石春秀.九年一贯制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15.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