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燕
摘 要:有效的分层教学可以使农村学校的学生优势互补。“分层教学”在农村自然小班化中具体要怎么操作?怎样把“分层教学”和“群文概括”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呢?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群文概括;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一、当“概括”遇上“小班化”
概括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也是必要的语文素养。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量的训练和积累非常必要,所以我尝试用“以点带面”“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地“群文概括”。
小班化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关注学生的不同发展,非常适合我们这种自然小班化的学校。分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分层,力求让各个不同基础层面的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发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又要求教师把教学目标细化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當“群文阅读”遇上“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各层次学生合理搭配
既然我们要“分层教学”,那么我们就应该先给学生分好组。由于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且又是以课堂交流的方式居多,所以我们采用“异质分层”。每个组员有固定的1~5号编号,也有个性化的组名,如“超能队”等。组与组之间采用捆绑式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的每一个人表现都会影响整组积分,这就无形中要求同一小组成员要好带差,互相帮助,共同努力,让学生意识到帮助了小组里的其他成员也将惠及到自己,他们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2.整合教学内容,备好各种类型的“群文概括”课
不管是“分层教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终归还是形式,都是为有效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服务的,所以内容的选定更为重要。而“群文概括”就是要将各种类型的文章以不同的主题组合在一起,因此在备课上难度很大,不过还是有“法”可依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概括方法来进行“群文”的组合和拓展,如“摘录句段法”“题目扩充法”“画鱼骨图”等。在搜索拓展的文章时,也是有捷径可走的,那就是可以从其他与人教版同步的教材中寻找材料。
三、“群文概括”+“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例谈
(1)“摘录句段法”的群文概括:适用于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接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具体操作如下:①教师引导学生找第二段的中心句,理解“总分”的段式:教师让学生先圈出这一段的颜色词,学生反馈“黄色”“红色”“橙红色”等,接着再让学生找出这段中可以概括这么多颜色的那个词语,学生立马就找到了“五彩缤纷”。这时教师趁机点出中心,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摘录有总起作用的中心句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让学生小组合作寻找《秋天的雨》3、4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先自由寻找,让各组4、5号(C、D层)说说自己找到的句子,2、3号(B层)判断正确与否,1号(组长)汇报并阐明理由。如各组成员有错误,教师进行订正。③拓展《北大荒的秋天》第四段,让各生自由寻找,然后汇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逐步构建“总分”的段式。
(2)“扩充题目”法的群文概括:适用于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一文。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概括,然后发现课题就是非常好的素材,然后试着概括《爬天都峰》《找骆驼》。
(3)“合并段意法”的群文概括: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我加入了苏教版三上《“东方之珠”》。在拓展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着概括,再交流反馈文章各段写了什么,最后说说全文的中心句,学生找第一段或最后一段都可以。
(4)“画鱼骨图”的群文概括:在教学三上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时,我引入“鱼骨图”,先教学生画好头和尾,再教其画两根鱼骨(记录主要事件),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剩下的。
四、结语
以上只是我一点粗浅的看法,我也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目前从效果来看还是可以的,可以继续尝试下去。
参考文献:
[1]康为再.浅谈农村小学小班化分层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Z3).
[2]黄宏凤.重拾被遗忘的境地——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概括能力培养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刊),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