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马涧镇横木中心小学 浙江金华 321100)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了预设就没有了规范,没有了预设就没有了秩序,没有了预设也就没有了确定性。正是教师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进行多种考虑和预设,才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教师预设的环节中,催生意料“生成”,等着师生去解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别伤着自己》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受过伤?你是怎么受伤的?课前我预设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1.使用道具,利器割伤自己。2.使用电器时受伤。3.车祸。4.误食药物、不洁食物导致中毒等。5.玩耍时受伤。当学生提到在玩耍的时候受伤,我便出示视频资料:明明和妹妹在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明明打开一个木质箱子,跳了进去。明明跳进去时箱子锁头恰巧扣在了锁鼻子上。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游戏有什么安全隐患,结合范例和生活经验,说一说平时还有那些游戏容易让自己或他人陷入危险。
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生活德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我们可以把或自然发生或刻意安排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使教材更开放,从而使教学过程留有更大的自由度,给生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但教师可以为课堂提出许多“预案”。
尽管我们精心设计了预案,但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仍然会产生一些学生和你预设的不同信息,邂逅一些意外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留住瞬间的精彩,因势利导,形成动态生成资源,灵活把握生成,使“意外的生成”在品德课堂中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教师在上《父母——我特别的朋友》公开课时,先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感知过去传统的家庭中子女必须对家长惟命是从后,接着通过播放一个自拍短篇,反映现代家庭关系日趋民主和平等,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现代家庭和传统家庭关系的不同,目的是想得出现在的家庭关系日趋民主和平等。此时,忽然从教室的某处传来一个声音:“哪里有变化,我家还是和以前一样嘛。”说话声虽然很小很轻,但她还是听见了。虽然这明显声音不符合她的教学预设,但她听后走过去亲切地问:“你好,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告诉我行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没关系。”这个学生低着头,当时一语不发,她把手搭在学生的肩上,又慈爱地说:“我想你肯定有话想说,说出来吧,我很愿意听,同学们也愿意帮你,相信我们,好吗?”这时,该生抬头看了看,片刻后,这个学生道出了心中的苦闷。原来是家长对子女过分严厉,不允许孩子在各方面有丝毫差错,极其迫切地希望子女成龙成凤所导致的,因此,孩子在家必须惟命是从,没有自己的空间。该教师抓住这个意外的生成,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我们先来参加一个辩论会‘这样的爱,你接受吗?好吗?觉得好的同学坐在教室右边为黄队,觉得不好的同学坐在教室左边为红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你发现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改变了主意,可以自由地调换座位。”(四下传来“好”、“不好”的声音,有些孩子在座位上就开始了争辩。)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深入交流,逐渐明白了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课堂上学生呈现出来的异样表现,也许是来自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这些意外的生成可能会扰乱教学的节奏,但也正因这一处独特的风景,使学生的思维火花竞相开放。为师者既要借助精简的预设、开放的空间,催生“意料生成”;也要依赖灵活的教学机智,邂逅“意外生成”,从这些意外事件中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将其转变成为精彩的道德教育原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动是人类生命、能力和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本能。活动与交流是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品德课堂教学既是理解的过程,也是活动的过程。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生个人活动的领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交流中实现自由和谐的发展。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精心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和交往中生成自由而和谐发展的个性。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这一课,笔者设计了许多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在活动中规范行为。笔者组织学生对该地区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把学生带到校外,观察路边社区的交通情况,调查统计调查过程中行人违反纪律的现象,探访交通警察,了解行人经常违反纪律的路段和行为。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笔者还组织了模拟游戏。学生模拟上学路上,学生轮流扮演交警、玩模拟游戏,例如听交通灯指挥、避车、走人行道等,推广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分配角色,根据内容创设各种情节内容。学生掌握了模拟交通条件下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因此在品德教学时,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采取有效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闪现生命的灵动,巧用活动中有利的生成,从而实现与他们生命的对话。
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多年来,笔者一直追求理想的品德课,觉得应是孕育一个个灵动生成的课堂。我想,这样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生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