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18-12-15 06:3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发文机构文献

(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一、国内RFID技术应用情况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该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图书馆、门禁系统和食品安全溯源等领域。

在国内,2006年开始RFID技术陆续在高校图书馆中被引入,最早是上海阿法迪公司开发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在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以项目形式投入运行[1]。同年在深圳图书馆正式使用,实现了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100多家不同级别图书馆引进了RFID技术。

1.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它是2004年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先生用Java语言开发的的信息可视化软件[2]。其开发此软件的灵感来自库恩(Thomas Kukn 1962)的科学结构的演进,主要的观点认为“科学”研究的重点随着时间变化,有些时候速度缓慢,有些时候比较剧烈,科学发展是可以通过其足迹从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提取的。主要用于分析和可视化共被引网络,帮助探测知识领域中潜在的新趋势。到目前为止软件版本从citespaceI1.0升级到citespaceIV5.0(截止2016年9月),数据处理能力不断增强,用户分布十分广泛,用户的数量十分庞大,遍布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是近年来文献信息分析中最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软件。

数据来源主要是从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数据库中时间段设置为2006~2017,检索式为主题=(RFID+图书馆)or(自动识别+图书馆)or(无线射频+图书馆),共检索出1424篇文献,其中去掉会议报道、正文通知等文献查重去操最终确定1327篇文献(以下简称“rfid+图书馆”施引文献),并以RefWork题录格式(RefWork题录文件包括作者、作者单位、标题、文献来源、发表年、页数、关键词SN 和CN号等信息。)导出存盘,备用于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

2.相关文献的总体分布情况

从年度分布角度分析,:其中2006年43篇,2007年57篇,2008年72篇,2009年68篇,2010年90篇,2011年141篇,2012年193篇,2013年169篇,2014年179篇,2015篇160篇,2016年152篇, 到2017年6月共47篇。“RFID+图书馆”施引中文文献从2006年的43篇到2012年193篇高峰值,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反应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从2013年到2017年虽然不及2012篇数,但整体数量较高仅次于2012年且保持平稳状态。

(1)关键词共现图谱

中呈现的是频率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其中总节点数N=170,连接线E=208,网络密度是0.0145,该网络比起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等密度稍微高点,但是结构仍松散,密度较低,网络主要以“rfid”、“rfid技术”和“图书馆”为中心点。圆圈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大小,颜色表示对应的年度。所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累计数为2960次,其中“rfid”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最高,2006~2017年间出现过637次,然后是“图书馆”出现了525次,其次“rfid技术”出现了267次。这三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占据全部频次的48%,由此可见研究主题比较集中,2012年达到了最高值102次。(burst=0.05)

(2)作者与机构图谱分析

作者之间的合作少之又少,尤其不同单位的作者之间几乎没有合作关系。虽然作者数量庞大,但平均每人的发文量不到一篇。CiteSpace阈值调整为(0,2,20)、(0,3,20)、(0,4,20) 后得到的作者总节点数N=1622,连线E=904。每个作者的平均发文数=1373/1622≈0.85篇。高产作者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陈嘉懿发文数最多,其中以第一作者发了5篇。

高产机构由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组成,进一步验证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情况。其中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深圳图书馆最早引入RFID技术并且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国家图书馆紧随其后。每个机构的首发文年代几乎跟本机构引进RFID技术的年代一致。从图7和图8发现尽管相关“RFID+图书馆”的施引文献数量不少(1373篇),对应的研究机构将近有几百家,但是机构之间的合作非常微弱,平均每个单位发文量不到3篇。其计算依据如下:CiteSpace的阈值调整为(0,2,20)(0,3,20)(0,4,20)后得到的机构节点N=949,连线E=1767,每个机构平均发文数=1373/949≈1.45篇。但是CiteSpace统计出的节点数N和实际机构数量有点偏差,主要原因在于CiteSpace把同一个机构的不同部门计算成不同的机构,例如长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和长江师范学院统计为两个不同机构,所以可以把机构平均发文数可以粗略地计算为1.45*2=2.3篇。

表1 高被引重要参考文献

8 55 2010 朱强__9 54 2008 吴晞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的信息技术——2009年信息技术在图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馆的应用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10 53 2009 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人文关怀·现代科技·自助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城市街___区自助图书馆系统_________”介绍

高被引文献全部来自于图书情报领域的《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情报》、《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等核心期刊,且主要集中在2006~2012年间,其中包括两位(甘琳,刘绍荣)高产作者,《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一文以深圳图书馆应用RFID的实际案例出发,探究了RFID新技术在图书馆业务、服务、管理等方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373篇论文中有多篇论文得到的基金支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教育厅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河北省软科研究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教委重点科研基金等56个项目。

二、结论及展望

通过分析关键词、作者与机构图谱发现相关“图书馆+RIFD”的研究热度经过了从2007年至2012的巅峰到从2013年的稍微下滑到至今的平稳。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很多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相继在2012年前后引进了rfid技术,而相关论文的发表年度和数量跟rfid的引进时间密切相关。通过详细分析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虽然发文量较多,但是研究深度不够。

发文数量从2012年高峰之后处于一种稳定趋势,从150到180篇,每年的发文数量只相差十几篇左右。从发文量角度分析,一种新技术在某个领域的应用发展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关发文量越多说明该技术得到广泛注意,但是研究的角度不够广,深度不够[3]。

2.从纯技术角度分析的论文不多

RFID技术毕竟是一种新兴技术,其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现状肯定存在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或不成熟的方面。大部分文章都从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动态或者应用现状角度来进行分析研究,而从RFID技术本身出发技术方面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分析文章不多。

3.各个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少之又少

从发文机构的图谱发现,RFID技术在2006年首次被高校图书馆引进以来至今陆续在各个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所购买,但是各个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特别少,各自独立研究,存在研究内容大同小异或者重复的现象。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机构不同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所以各个引进RFID技术的机构,可以就实践经验方面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少走弯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RFID技术被引入图书馆领域是一种对传统图书馆服务进行的一次变革和挑[4],从摸索阶段到逐渐成熟阶段需要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验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分析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能够渗透到图书馆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图书馆人要不断掌握新技术,改变固有的服务理念,不断关注并参与到RFID技术的应用当中。

猜你喜欢
发文机构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