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2018-02-26 13:16王竞一
职业时空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王竞一

摘要:通过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发现目前针对“新工科”背景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论研究成果少、实践教学效果弱的问题,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创新创业相关研究方向及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少、部分教师对大学生创业不认同、教师的学术创业能力不强、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怀疑、对创业风险恐惧、对创业学习时间吝惜等。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要求,研究给出组建创新创业研究团队、鼓励双师型教师走上创新创业教育一线、开设实践导向创新创业课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新工科; 大学生

一、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新工科”背景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少

分别以“创业”“创新”和“新工科”作为关键词、主题、篇名在CNKI学术网站上进行搜索,所得相关文献仅为25篇。理论研究是实践教学强有力的支撑,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数量上看,目前很多学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方面还需不断提升完善。

(二)实践教学效果弱

实验实训课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实践演练,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提升创业能力及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甚至实训课中的软件操作及仿真实训练习都不感兴趣,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考公务员、到企业求职等,选择自主创业的寥寥无几,也没有几名学生产生未来创业的意向,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起到挖掘创业潜力、激发创业兴趣、点燃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的最初目的。

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少的原因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偏少的原因之一是学校持续地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少,而从事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学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经济管理学科求学及教学背景的教师,这一类教师群体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熟悉,但是专门从事创新创业领域研究的并不多,而且大部分走的都是从学校读书再到学校教书的路线,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擅长理论讲授,而不擅于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另一类是学校的党政部门成员,这部分教师群体或者和学生接触较多,或者对创新创业研究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是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无法将教学中的实践体会提炼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数量有限,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创新创业领域的长期探索研究,更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积累。很多老师没有接触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没有近距离的接触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生,无法了解到这些大学生对创业的真实态度,所以无法在激励鼓舞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等方面给出合理化建议,更谈不上发表高质量的、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成果。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对大学生创业这件事在心理上并不认同,也没有意识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因为不认同不了解,所以自身也没有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研究的兴趣。综合以上原因,导致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上创新创业学术能力不强。

(二)实践教学效果弱的原因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在教师方面,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看,学校教师在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技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创业教育教师的学术创业能力能够影响创业教育质量,[1]进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自身创业的信心和创业能力的提升等。创业实践活动需要面对的是经济社会现实,创业者需要了解的是真实的创业规则和创业环境,这些往往是在教室和实验室里无法获取的,或者无法切身体会和领悟的。而很多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历,其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大多来自于书本,无法对创新创业实践进行强有力的指导,而且在当今资讯发达的时代,很多教学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因此,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新鲜感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方面,本研究为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接受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了35名进行了访谈,然后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技术对访談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到51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7个范畴,3个主范畴,为简便起见,每个范畴只选择 2个概念,1 条采访语句,具体见表 1 所示。

通过访谈及文本分析得知,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想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对创业课程内容的怀疑。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学生私底下认为老师自己都不敢去创业、去实践,却在讲台上给他们讲如何去创业,完全就是纸上谈兵做表面功夫糊弄人,所讲的内容根本不切实际,甚至认为上这门课纯粹是浪费时间,因为学生不相信一个自己没有创过业、管理过企业的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会具有任何实际价值。而很多授课教师又无法拿出自己获取的让学生信服的创新创业相关成果来说服学生相信其所讲授的内容具有价值和意义,所以无法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威信,因为对授课教师讲授内容的怀疑,进而导致对教师授课过程的不屑,甚至是从心底产生的抵触与排斥,而这样的师生状态,根本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愿。

2.对创业承担风险的恐惧。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对创业不可预知的风险都有很多担忧和顾虑,有的担心万一创业失败年纪大了也不好找工作了,有的担心创业会需要很多资源而自己又不具备,有的担心创业会带来金钱上的损失,所以很多学生最后都给自己下了一个结论:创业不适合自己。于是大家会认为“还是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地找份工作吧”“还是考研吧”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认为不适合,并给自己假想了很多创业的难度,所以导致学生在创新创业课程开设之前就对创业这件事失去了兴趣,而无法让人信服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又让学生更加认为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更加否定了创业对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3.对创业学习时间的吝惜。通过访谈得知,大一学生因为刚刚结束紧张的高考踏入大学校园,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规划,所以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该门课程也是和其它课程一样同等对待,没有投入时间去进行探索。而大三、大四学生很多已经有了考研、考公务员等的计划,这部分学生也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这些考试的复习上,根本没有心思去研究创业知识去思考创业问题,还有部分同学已经准备找工作,或者已经开始到求职单位实习、学车考证等各项事情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所以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也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总体来看,很多学生上创新创业课程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取学分,所以课后几乎不会花费时间去钻研去思考。

三、对策建议

新工科是科学、应用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的创新与进步,不同学科的交叉与交融,所形成的新兴工程学科或领域、新范式和新工科教育等综合概念。其学科或领域指的是正在形成或将要形成的新兴工程学科、领域或方向。[2]新工科要培养的是具有领导素质、首创精神,能够将灵感、发明、创意转化为产品、进行商业化规划的人才。[3]为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应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改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组建创新创业研究团队

很多学校设有创新创业办公室,但其职责主要定位于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及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比赛,但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上却关注不多,而很多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实现,也很难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很多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的作者大多来自于某个创新创业研究团队,如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中心、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等,这些团队成员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中,都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建议与范本,所以学校可效仿借鉴这些高校,组建创新创业研究团队,凝聚集体的力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内容等进行探讨与重新设计,对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问题加以深入分析,对创新创业实践进行亲自体验与总结。只有教师自身取得过硬的成果,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才能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鼓励“双师型教师”走上创新创业教育一线

这里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并不仅仅是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同时拥有“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和“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即可,因为这样的认定要么会使“双师型”教师变成形式主义的牺牲品,要么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素质与能力。[4]新工科需要培养的是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拥有一只既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真正“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具体可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即学校在双师型教师认定上不应简单地以“双证”“双职称”、或者企业短期培训交流证明作为评价认定标准,而是以全方位的多角度考察为主,即要求具有一定的职称、具备相应的证书等来保证“双师”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要具备至少不间断的三年以上高校以外的工作经历、从事具体的工作内容、能够提供有市场价值的业绩成果,以此来保证“双师”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以上条件的取得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也会具有一定的困难,学校可帮助搭建外界交流平台。但因为学校大部分教师缺乏專业实践经验,短时期内将这些教师全部转化为高标准的“双师型”教师也不切实际,所以可采取小规模、分批次、长期化的培养方式,在提高“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同时也相应设立“双师”教师工资补贴,以此来激励教师个体主动地去提升自己地学术理论水平及专业实践能力,而这部分“双师型教师”将用来补充创新创业教学一线的师资水平。

(三)开设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

开设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可以让学生一方面了解社会热点和技术前沿信息,另一方面可以理性地判断创新创业的收获与风险。实践导向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邀请创业者来校进行相关的创业知识讲座,让这些“创客”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就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加以探讨,和他们分享创业中的收获,回味创业中的艰辛,通过这些创业者敢闯敢拼的精神与勇气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参与创业实践,如让学生注册微商、让学生设计创意产品进行推广等,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一些创客空间、创业产业园区、孵化器等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不仅用耳听,更能够用眼看、用心体会什么是创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愿。

此外,鉴于前期创新创业课程的效果,建议让更多的学院及专业采取教师授课的方式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而不是以网络形式传授知识,强化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四、小结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论研究成果少、实践教学效果弱的问题,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少主要是由于学校持续的从事创新创业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少,而既从事创新创业研究方向,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实践教学效果弱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创业课程内容怀疑、对创业承担风险恐惧、对创业学习时间吝惜,要改善以上问题,建议采取组建创新创业研究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并鼓励“双师型教师”走上教学一线,开设实践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

参考文献:

[1] 张英杰.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学术创业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2):80-87.

[2] 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1-13.

[3] 戴亚虹,李宏,邬杨波,等.新工科背景下“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189-195.

[4] 江利,黄莉.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误区与超越[J].高校教育管理,2015,9(2).

猜你喜欢
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