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熔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数量急剧增加,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主力军的青年教师,其专业能力也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愈发重视,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平台、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在各个高职院校广泛开展。高职院校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石,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拓宽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深化“产学研”融合,构建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机制,引入行业企业真实案例进行课程改革,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借助校企共建的各类平台,多途径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青年教师; 专业能力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決定》中提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要“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专业教师在学校进行指导和强化。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青年教师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他们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水平,也就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培育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高水平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队伍,也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要求开展的教学实训具有“生产性”和“实训性”两个特点,这也决定其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达到实训过程与真实生产过程的一致。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通过新建或改造已有的实训室,进一步与政府、行业、企业或其他机构资源进行整合,参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真实化”的原则建设成集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是教师在生产中施展和锻炼才能的主阵地,是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课堂,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主途径。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障高职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既能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升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能通过真实的科研和生产项目培养和锻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中,青年教师被要求参加企业顶岗锻炼或赴企业接受实践训练,但到企业后所做的都是非核心的临时性辅助工作,无法真实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因此,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实现效益共赢、生产实习、社会服务等共同目的,以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使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发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用的同时得到提升,并在建设和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条基于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路径。
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刚性需求
(一)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内涵
高职教育肩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使命,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能讲授系统的理论性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实践指导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职业角色。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双师”型。“双师”型教师一般指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老师,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主力的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内涵,应包括专业品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品质包括教师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教育理念和终生学习理念;专业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工程实践知识和其他必备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不断学习培养出适应“职业”或“职业群”岗位需求,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非单纯的理论教育和基础通识技能培养。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就必须有一支专业品质良好、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职业”的内涵不断细化和更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追踪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变化,掌握一线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扩充和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内涵,在专业能力提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多途径培养青年教师专业能力
(一)拓宽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加强校企合作,由校方无偿提供场地,引入行业企业资金、设备、专家等资源,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青年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青年教师既可以及时与行业企业专家沟通,了解行业企业需求,了解一线生产和应用情况,对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实习和知识更新;又可以与他们现场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并开发课程资源;还可以现场观摩他们实际生产过程,对相关职业岗位操作技能进行实际演练和操作,真正参与到行业企业的生产中,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不仅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更贴近生产一线,使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空间更为广阔,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准确,角色更加丰富。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二)构建青年教师“产学研”能力培养机制
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青年教师可在校内参与一线生产实践,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专业能力;可与行业企业专家组建“导师工作室”“技能开发小组”“专业技能兴趣小组”等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型团队,参与合作课题研究,不仅向一线专家直接学习相关技术技能,也丰富了项目实践经验,更容易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专利技术和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而将项目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使教学能紧扣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政府、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引进校外优秀专家到校内兼职任教的制度,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在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构建青年教师“产学研”能力培养机制,进一步丰富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内涵。青年教师还可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对外技术服务,检验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新契机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课程教学之中。借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青年教师同行业企业的专家或技术人員一起,参照职业岗位的真实要求,对照职业资格标准,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教材,共同组成教学队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更好地体现了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使人才规格和专业素质贴近行业、企业的现实要求。在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之后,青年教师再把与企业合作的真实项目案例引入到教学环节,构建开放式、立体化项目与创新教学体系,让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做到有真实项目、有真实任务,能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这不仅极大地推动高职院校课程的改革,也推进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不断进步。
四、结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数量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而大幅度增加,且年轻化特征明显,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并以此为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高度重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将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才能让学校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张振锋.论高职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职业教育,2017,2(1):13-17.
[2] 曹洋.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7,33(2):43-49.
[3] 王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7,5(2):75-77.
[4] 刘书琦,谢海芬.浅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基地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5-26.
[5] 杨宇行.实训基地建设对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影响[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6):127-129.
[6] 韩婷婷.校企合作视角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27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