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县梅渚镇中心小学(312500)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流程,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但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对课堂练习不够重视,总是不以为意地认为找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自己练一练就是练习了,导致数学练习变得越来越呆板、枯燥、杂乱。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还会降低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并在设计练习时尽可能地做到“四注重”。
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应重视整体性、系统性以及综合性。练习的整体性是指合理整合练习中的一系列要素,并促使这些要素相互补充、配合、充实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练习模式。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应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楚每一单元、每一节所要学习的相关内容,理解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同时掌握每个单元、每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深度及宽度。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经验来进行教学,并注意挖掘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的练习。其中,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课堂练习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在授课前,教师应设计过渡性练习,引导学生把握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帮助学生把握好新知的生长点,逐渐帮助学生夯实新知识的“地基”。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导入阶段,教师应设计过渡性练习:
(1)以下各个数字分别接近哪些整数?
51 78 97 69 44 32
(2)括号里面最大可以填几?
( )×26<120 154>43×( )
需要强调的是,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且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学习基础,而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进一步发展,从而组成一个关系密切的知识体系,这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说,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结构之后,才能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经常会不理解新的数学知识,或在进行练习时很难掌握新知识的重难点,从而造成了学习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合理设计形成性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其更快地掌握好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形成性练习:
(1)下面的各个算式中,可将除数当成多少来进行试商?
210÷69 89÷72 95÷38 120÷54
(2)下面的各个算式中,哪一个的商最大?
9110÷75 640÷40 209÷37 754÷84
巩固性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技能,还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识,并深化所学知识,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可设计巩固性练习:
(1)你能说出下列各个算式中的商为多少吗?
380÷68 95÷23 423÷52 603÷76
(2)下面的括号中能填几?
商为 1 位数:7( )90÷48,645÷6( ),329÷( );
商为 2 位数:2( )32÷23,818÷8( ),( )93÷59。
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不同,因此,教师应以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规划课堂练习的题型、数量、内容以及时间,从而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一个知识探索者,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并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分层安排数学课堂练习,促使每一位学生均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并进行新知识的探索,从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有因数2、3、5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这样设计课堂练习。
(1)有因数 2、3、4、5 的数的特征分别是( )、( )、()。
(2)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的数有( );是2、3的倍数的数分别有( )( );不仅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并拥有因数2的数有( )。
(3)请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数字
是 5、2 的倍数:37( )、890( )。
有因数 3、2:71( )2、125( )。
有因数 5、3、2:97( )、36( )、2( )0。
(4)有因数5、3、2的最小的两位数为( ),最大的三位数为( )。
在上述的案例中,展示了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单项强化、综合运用,再到直观判断、抽象推理等,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技能,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开放性练习是指去掉数学练习题中的限制条件或适当增加某些条件,使条件或结论变得多样化,并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的练习模式。开放性练习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不同的思考方法。开放性练习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顺利推导出一系列结论,进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由于教材是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所以当学生充分理解了教材的推导方法后,教师可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方法来进行推导。这样,学生就会从多个角度(如把梯形剪拼为长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来推导梯形的面积。
不同的解题方法。开放性练习可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并慢慢形成多种解题思路,从而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比例”时,教师出示练习题“有一个养鸡场里养了7800只鸡,现已经知道公鸡的数量为母鸡的5/8,请问:这个养鸡场中的母鸡和公鸡的数量分别为多少?”,紧接着,引导学生圈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如“公鸡的数量为母鸡的5/8”,这样便能让学生获取“公鸡和母鸡数量的比例是5∶8”“母鸡的数量为公鸡的1.6倍”“公鸡的数量与养鸡场中鸡总数的比例为5∶13”等信息。这样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了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
不同的计算结果。开放性的数学练习一般最后的计算结果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地上有一个高0.6米、宽0.8米、长1.5米的长方体木箱,问:该木箱的占地面积是多少?”由于该题并未清楚地说明木箱是如何摆放的,因此木箱的占地面积可以表达为“0.8×0.6=0.48(平方米)”或“1.5×0.6=0.9(平方米)”或“1.5×0.8=1.2(平方米)”。
设计开放性的数学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体验多种思考方式、解题方法与计算结果,还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当一个人很饱时便不愿再吃东西,就算是强行吃了,也是食之无味。但反之,当一个人很饿时,便会主动去寻找能吃的东西。数学课堂练习同样如此,如果学生不愿练习,且练习的兴趣不大,有时甚至是厌恶练习,那么再有意义的练习也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数学课堂练习应该是新鲜、有趣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安排好不同类型的数学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判断题、匹配题)的出现顺序。当面对同一内容的数学练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说理、思考、讨论等;或设计一些小游戏、小竞赛型的练习,如“找朋友、数字游戏、快速抢答、数字医生、口语竞赛”等;也可借助视频、录像、录音、投影来编排一些故事或者儿歌等,促使学生在良好、轻松的教学气氛中进行练习。此外,教师还可合理利用知识蕴藏的魅力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中画一个圆圈(学生无论如何也画不圆);随后,教师便笑着说道:“现在老师发给大家一根线与一颗钉子,请你们利用这两样东西画出一个圆。”没过多久,便有学生惊呼道:“我画出来了,圆滚滚的,就是圆。”他还很兴奋地指导其他同学如何利用线和钉子画圆。接着,教师再问:“现在大家是否理解了这一原理?”学生纷纷摇头,这时,教师再接着说:“那在这一节课中,你们是否发现了数学的奥秘?”这些有趣的练习,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还让学生通过练习、操作等探索出了知识的原理。
综上可知,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时,教师应注重练习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精心设计好练习,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轻松取得理想的课堂练习效果。
[1]韩小娟.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与优化[J].学周刊,2014(14).
[2]吴飞云.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J].教师,2015(16).
[3]汪天玉.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8).
[4]丁雅蓉.浅谈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