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535008)
黄卉雯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莫过于提问。有效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本质,习得数学的思想方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问题的首次提出常常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往往需要教师进行二次提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追问的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弱,所以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常常无法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过于注重表面现象,导致思维受阻,不利于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有效把握追问的时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挖掘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的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时,课始,教师取出三根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探究是否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分析讨论后,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于是,教师提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真的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通过问题,能够明显发现学生对“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产生认知矛盾。接着,教师再次进行提问:“假设这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为1cm、4cm、2cm,谁能最先完成围成三角形的操作?”学生通过前面的结论,自然会思考如何提高围成三角形的正确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无法完成。这时,教师进行第三次追问:“为什么操作不成功?你的结论是什么?”通过追问,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1+4)cm虽然比第三边2cm大,但是另外两边之和(1+2)cm却比第三边4cm小。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结论,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判断构建三角形的三边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思维定式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不能完全理解,导致解答课后的习题时得不到正确结果。因此,教师应当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认识平行”一课时,学生对直线间平行与相交的关系没有理解透彻,导致无法真正理解“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空间概念。这时,教师可对学生提问:“我在大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又在前面的小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否存在相交关系?”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意见,有的觉得两条不同平面的直线在无限延长的情况下具有相交的可能性,有的则持相反意见,认为这两条直线相交的可能性为零。教师在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提问:“如果两只蚂蚁根据两块黑板上所绘画的线路爬行,它们会存在相撞的可能性吗?”学生受到启发,得出“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不会相交”的结论。最后,教师追问:“你们从中理解了什么?”……这样教学,不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空间概念,有效解决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设置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周长与面积的定义,教师设计这样一道判断题:“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其周长数值是否等同于面积数值?”问题提出后,学生用“边长×4”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用“边长×边长”来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发现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数值相同。这时教师提问:“你们真的确定吗?”部分学生会立即发现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单位不同,不能进行比较。教师再次进行追问:“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这样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不同单位的本质区别,获得新的认知。
总的来说,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追问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引领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1] 冉素娥.浅谈追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6,(08).
[2] 吴同铭.追问艺术,演绎数学课堂的精彩[J].亚太教育,2015,(32).
[3] 焦志辉.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追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 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