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市第二小学(543200)
覃并彦
目前,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的核心。然而,传统的以培养学生应试的记忆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却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冲破陈旧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激发活泼的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人格,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课堂上,积极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真正在学习中钻进去、动起来、争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乐起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开展教学。
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运用身体语言,以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精彩的故事辅助教学,能够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妙趣横生。课堂中,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学时,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问答,使学生在互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他们的意见要多用鼓励性的评语给予肯定和激励。
如教学《小摄影师》一课的结尾时,教师可以围绕“小摄影师会不会再来”这一问题,启发学生:“老师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正是这样简短的一句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出了学生不同的答案。他们有的说:“小摄影师不会来了,他怕打扰高尔基的工作。”有的说:“小摄影师还会再来,因为他不能辜负全班同学的期望。”有的说:“高尔基知道小男孩没有拍到照片很失望,就叫秘书把照片寄给小男孩。”有的说:“小男孩拿到胶卷后,在高尔基办公室的门口等着,高尔基出来时,就立即给他拍了照。”……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展、研究、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语文这个培养学生情操、主动精神、智慧能力、独立人格的学科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发现、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下独立地查找资料、质疑解惑,课上形成生问生答、互相合作、集体讨论的氛围,创造出民主的课堂。而作为教师,我就像一个节目主持人,及时进行组织点拨,运用表扬的武器,机智地面对忘乎所以的学生们。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这样,通过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生问生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活起来、争起来,达到了“课外促课内”的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是通过图画、音乐、动作和语言描绘来再现课文情境,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在教《可贵的沉默》时,我利用音乐渗透其中,让学生体会到这篇课文的宗旨,即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并学会关心别人。在课前,我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导入,把学生带人情境中,去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课文最后,我又用阎维文的歌曲《母亲》,来引导学生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在《灰雀》一课中,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列宁、男孩,把他们几次对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态表现出来,还让学生扮演灰雀,想象并说出灰雀飞回来后对列宁说的话。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
在教《春风吹》一课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去野外找春天。教学中,我边讲边画简笔画,当讲到“吹绿了柳树”时,我让一个学生上台画一棵挺直的柳树,又让其他学生补画上小嫩芽,改画成一棵被风吹动的柳树。
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它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或课文中论点时,我不是只求有个别学生说出符合教材的标准答案就“鸣锣收兵”,而是尽可能多听其他学生与众不同的意见,常问问“谁还有不同意见”,再相机诱导学生分析问题,去伪存真。
发散性思维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这种思维不能囿于一点一面,死守一个方面去考虑,而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运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发散点,鼓励学生找寻多种答案,多设想几种可能性。如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假如你是威尼斯的一位公民,你会怎样做?”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丰富的想象开始的,语文教学要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我在教学《灰雀》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灰雀飞回来后会对列宁说些什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桂林的山“奇、秀、险”和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我配上录音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听着听着,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形,深深地陶醉其中。这样教学,既增强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如手工制作、朗读、书法、课本剧、舞蹈作业等,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我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各种与学习有关的书报,用专门的本子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
我要求学生每天听广播、看新闻,记一条以上的新闻,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总之,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想方设法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课内外结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其愉悦地去学、去说、去写。以创新思维优化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将成为创新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