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县太湖图影小学(313100)
杨海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可以把文本情节可视化,通过整合视频、图片、文字等元素,让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受。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用活微课资源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幅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生动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世界。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纯真,也比较容易被感染和唤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这一情感特点,借助富有生活气息的资源,营造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激发学生情感。
例如,教学浙教版五年级上册《难忘的校园生活》一课,旨在重现校园生活的美好记忆,引导学生感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应珍惜师生情、同学谊。教材中的画面和文字虽然也能激起学生的记忆,但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为此,教师将学生入学以来在校园里生活、学习的点滴,如上课、颁奖典礼、演讲比赛、爱心捐款等图片、微视频进行精心挑选,制作成大约三分钟的微课视频。课堂伊始,教师将这精心制作的微课进行播放,在音乐的配合下,曾经的瞬间一一呈现,看到这一幕幕,学生的脸上都是满满的惊讶、兴奋和快乐,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这样借用微视频功能,将曾经生活中的点滴进行真实、直观的呈现,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拉近了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很强,却缺少较深刻的认同感。如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但课后却涛声依旧,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缺乏真正的感同身受,没有触动心灵,而微课技术的运用能很好地化解这一难点。
例如,教学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对家人对自己的爱习以为常,有些学生甚至对家人还有所抱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内心的这种认知成了一个难点,因为他们平时往往缺乏观察,不会主动从生活细节中感悟情感。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截取学校监控视频中家长雨天接送孩子的镜头,通过适当的处理,以微课的形式把它引入课堂。课堂上,教师用“慢镜头”的手法加于呈现:镜头下,电瓶车旁衣服已经湿了大半的父亲正翘首相盼;一位老奶奶一手撑着伞,一手拿着孩子的衣服,焦急地向学校里面张望着;一位妈妈不顾自己淋湿,匆匆跑来……学生通过镜头看到自己亲身经历的却不曾被了解的生活细节,情感瞬间有了极大的触动。此时,教师问道:“刚才你们看到什么了?”一个学生泪眼闪闪地说:“刚才看到我爸爸了,我发现他的衣服都淋湿了。”有一个学生也说:“拿衣服的是我奶奶,她老要我多穿点、多吃点,以前我总嫌她烦,刚才在镜头里看着她那焦急的样子,我鼻子酸酸的,她这么急一定又在担心我是不是冷了。”……慢镜头下的生活细节已经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生生之间感同身受。教师借此总结教导:“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家人,从小到大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一段监控里的小视频,放大了生活中的细节,巧妙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范围很广,尤其是地理主题单元的知识点多、散、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整合相关内容,将零散的知识巧妙地“穿针引线”,让它们变得简约凝聚,并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
例如,教学《多彩的服饰》一课时,关于“了解中国服饰”这一环节,教材仅提供了几张图片,这些资源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服饰的特点。而网络等媒体上表现民族服饰之美的资源应有尽有,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制作成微课来拓展教材内容,用丰富多样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教学该课时将教学的重心聚焦于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旗袍上,先播放有关旗袍“盘扣”的微课,从盘扣的种类、制作、含义等一一加以介绍,接着带领学生一起组装盘扣。然后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盘扣的基础上,教师又播放旗袍的
来源和演变的微课,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旗袍的渊源和发展,认识中国服饰的特色。这样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眼界,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有时会对各种社会现象感到迷惑。因此,品德课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学生的思维又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一旦缺乏感官的刺激和启迪,思考问题时常常会出现一定障碍,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而微课资源能把抽象思维变为直观欣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激活思维,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活动主题价值认知数字资源辅助运用《劳动需要知识》(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入《杭州地铁坍塌事故调查》的新闻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干体力活,劳动中需不需要知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上的谈水资源十分匮乏 1.动画演示《谈水资源知多少》,以动画分割饼状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可利用的谈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2.播放自制的微视频《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水的》进行辨析。《红绿灯》(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时刻刻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1.出示情景微课《红绿灯前的抉择》,引导学生辨析。2.出示一段小孩闯红灯而发生悲剧的新闻视频,再度思考。
上表中的价值认知,成人有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失,或者是认识不够深刻,因为我们常会觉得从事一些行业只要有力气就行了,不需要知识,所以没有培训就匆匆上岗。正因此工人们在劳作中缺乏对工作的认知,造成财产损失乃至安全事故的案例时有发生。又如,对淡水的认知,很多人都没有体会过缺水的感觉,最深刻的认知可能就是觉得河的水质不好,但平常的用水行为却是很少有“淡水资源匮乏,要节约用水”的感触;在生活中,闯红灯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否则再好的说教也是无用的。上表中,通过这些微课资源的引入,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更深的触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学会正确判断。
总之,小学品德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综合课程,且《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利用社区资源;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而这些资源大部分都可以微课的形式在教学中进行呈现,所以用活微课资源,可以极大地优化品德课堂教学,提升育人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