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蜀岗瘦西湖风景区平山实验学校(225115)
许 梅
名著导读的基本思路,即确定书目、设计导读、读中推进、交流提升、精段重读、反馈检测。导读课可设以下几种基本课型:引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课,进行阅读过程中的交流;提升课,指导初读后的总结;重读课,指导名篇或选段的精读。笔者认为,在设计不同的课型时,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亮点。比如,《西游记》的奇幻神话色彩,《水浒传》的反抗暴政的英雄传奇色彩,《鲁滨孙漂流记》的冒险探索色彩,《海底两万里》的科学与幻想色彩,《伊索寓言》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等。这些亮点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兴趣点。教师在设计引读课时可以利用这些阅读兴趣点,采用绘声绘色的讲述,通过猜谜语、猜人物、猜情节等环节来展开教学。如安房直子的《手绢上的花田》这部作品充满了奇异的幻想,一位教师在执教引读课时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根据文中 “良夫、送信、花店、绘美子 ”这组词语,让学生编故事。学生兴趣高涨,编得头头是道,阅读热情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在设计分享课或提升课时,为了避免学生交流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象,教师最好能提炼出一两个交流分享的话题。如在《夏洛的网》这部名著的引读课中,有位教师就以“这是一张怎样的网”为话题展开教学。在话题引领下,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答案从“这是一张美丽的网、精致的网”,到“神奇的网、改变人生的网”,最终到“友情的网、爱的网”。另一位教师则以“夏洛的爱是什么”作为交流话题来引领学生阅读,学生的回答也很有层次:夏洛的爱是威尔伯在担心害怕时,给予它承诺、指导和鼓励;夏洛的爱,是威尔伯在生死未卜时,坚持不懈的努力;夏洛的爱,是威尔伯寂寞无聊时,心甘情愿的陪伴;夏洛的爱,是威尔伯成长的力量。这两个话题既是交流的抓手,又切合文本的主题,引领着学生步步走向深入。
教师在名著导读课上既要让学生了解阅读名著的一般方法,又要教给学生阅读该部著作的独特方法。如《铁丝网上的小花》这部绘本,要挖掘蕴藏在其中的艺术特色,就要引导学生关注铁丝网的不同,关注小女孩神情的不同,关注同一幅图中的不同细节;要让学生在对比中读懂画面所隐藏的暗示和象征内容。再如《水浒传故事》,本书由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构成,其中的英雄好汉个性鲜明。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1)看图猜猜:鲁提辖“三打”镇关西是怎么打的?(2)读书找找:鲁提辖的三拳打在哪?结果怎样?(3)读文品品:作者是怎样把镇关西的那张脸写得如此出彩的?(4)动脑想想:鲁提辖为什么把这三拳打得这么狠呢?这些环节的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关注精彩语言,即动作描写,从而把握人物形象。其中,不管是引导看图还是赏析语句,都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至关重要。
如果教师在名著导读课上“不作为”,而是放任学生自读交流,那学生只能停留在浅层阅读上。要发挥名著导读课的最大成效,教师自己先得深入进去,把握其主流价值。例如,《獾的礼物》这一绘本,如果仅让学生读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獾”这一层面,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触摸文字,理出小动物们的感情线;关注画面色彩,揣摩画家用金色作为主色调的用意,从而使学生明白绘本的主旨:告诉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死亡以及如何面对亲人、朋友的离去。除了主题的提升,名著导读还可以关注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如曹文轩的经典之作《草房子》,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中水乡景物的优美、风土人情的淳美、道义人性的恒美,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
开展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他们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阅读的辅助活动,如开展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进行课本剧表演、编小报等。绘本一般比较适合师生表演,《水浒传故事》这类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举行讲故事比赛,诗歌诵读可用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作为素材,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在丰富的活动中,认真阅读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收获的愉悦,还能触动一些读书马虎的学生,从而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在名著导读课上应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文本体裁为基点,以精彩片段为例子,以指导读书方法为核心,以爱读、会读、读整本书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为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