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林 于宣梅
“学本课堂问题导学模式的研究”是海阳市中小学“学本”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该课题为了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构建活动,不断完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切实加快我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而进行的探索研究。
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普及、推广,转化为教学实践。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针对当前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科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提出的。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提出,源于解决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课堂效益提高需求之间的矛盾的需要;源于消除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之间巨大反差的需要;源于帮助教师解决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之困的需要;源于帮助教师解决先进教学模式与自己课堂教学实际结合的需要。面对充满着好奇心,有着无数个“为什么”的学生,教师应构建怎样的“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成了学本课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产生疑惑,以此激励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来实施探究行为,并能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有所超越,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
所谓“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以学生学习为本,最终促进学生有效高效学习的课堂。“问题导学”是指在问题引领下师生共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经验,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可以操作、可以控制的结构性流程。
“学本课堂问题导学模式”是依据所教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智力层次的总体水平而进行优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为杠杆,既重视教师指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意学生主体意识、主动学习、能力迁移、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以教为前导,以学为主体,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传授知识(基础目标)、培养能力(主体目标)、塑造人格(深化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根本性转变。
2015年,海阳市教研室推行了“学本课堂”实施方案。我校组织全体领导和教师认真学习教研室学本课堂实施方案,认真体会方案的内涵,分析我们教学面临的问题。通过学习、研究、论证、摸索,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 2015年9月,我们提出了我校的研究方向——建构小纪初中“学本课堂问题导学模式”。
研究起始,我们专门邀请教研室王琳主任、教科所车言勇主任到学校进行理论讲座,组织全体领导、教师参加学习。通过领导的讲座、学校组织的多次学习及级部例会的反复渗透,教师对学本课堂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方向和定位。在研究期间,每周组织教师、领导学习学本理论,每周领导会、教研会要结合听课实际研讨学本课堂落实中发现的优缺点,尤其实验教师多次的实验课研讨,我们针对教研室的学本课堂实施方案查找问题。同时,由级部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适时对学生学习方式加强指导,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11月底,我们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并虚心接受教研室及教科所领导对我们的授课模式的修改建议,确定了小纪初中“1234学本课堂问题导学模式”。
“1”就是一个中心,即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高效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观。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检测训练等环节中,渗透“学为中心”的思想。
“2”就是指师生的双边活动,即课堂教学必须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条线同时做好的意识,努力做好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教学理念,建立师生双方协调配合的学本课堂。具体而言,学本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活动。
“3”就是课堂的三维目标,即课程标准提出的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强调“学会”,重视“会学”,激励“爱学”。
“4”就是课堂教学四个环节:激情导入,知识链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答疑解惑;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激情导入,知识链接:激情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该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也可以理解为前置测评。该环节因学科而异,根据学科不同而设置。另外,相关的知识储备要准备好,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充分的铺垫和指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该环节的“1234问题导学模式”的主体环节。在问题导学的学本课堂中,追求复杂问题简单化,期待简约而不简单。“问题导学”,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知识,便于激发学生思维;简洁而有规律地呈现问题,为课堂勾勒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路线图。问题的设计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在导学案中把学习的内容问题化,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呈现给学生。
该环节学生按照导学案的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对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学生自行解决;对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内探讨的问题组长要作好记录,做好下一环节的展示准备,提醒组内成员关注其他小组展示和老师的点拨讲解。
成果展示,答疑解惑:这一环节主要是对上一环节的延伸拓展。基础性的问题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交流,给学困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有难度的问题由中上游学生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此环节的过程中思维重点是跟随学生思维,及时做好调整,并做好对全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对学生小组合作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展示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学生的问题学生解决”,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反馈检测,归纳提升:在答疑解惑结束后,教师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梳理巩固理解,保证最大范围的学生对当堂知识掌握到位。对有一定难点或重点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与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疑惑。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通过当堂检测来实现,检测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做到突出基础,重在巩固。
“1234问题导学模式”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科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1234问题导学模式”的操作依托“导学案”进行:
1.“导学案”的基本组成
大标题:XXX(课题)导学案
学校年级组代码(小纪初中+年级 如xjcz6)、课题、节次、编制人、审核人、时间。
组成环节: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
2.“导学案”的基本要求
(1)确立目标。深入研究教材,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组织知识脉络,把握重难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借助研究学情,来确立目标。
(2)落实目标。“导学案”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要紧扣学习目标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3)梯度进行。“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问题的提出要恰到好处(时间、方式),问题应具有思考性(深度)、可探究性(适合学生和教材),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螺旋状上升。
3.“导学案”的形成及使用
(1)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说课研讨,着重研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2)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组织同伴研讨修正,进行完善定稿。
(3)形成学案: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草稿交学科分管领导审定,审批后制成正式文本。印刷版面一般为8开单页。
(4)课堂使用: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教师根据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织实施交流展示、答惑解疑、检测反馈等。
(5)课后反思:教师在“导学案”上标示出使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法。
(6)整理成册:备课组长负责将“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交教导处一份),存档,以备检查和今后修订使用。
建立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学校实施学本课堂问题导学模式开始,我们就关注模式教学的相关评价,从中总结并形成了一些课堂评价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1.评价方式
学校通过立标、学标、达标的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学本课堂问题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大比武。
(1)同学科老师评。由全体同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评价进行量化打分。
(2)领导小组评。由领导组织相关人员推门听课进行量化打分。
(3)班级学生评。由学生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评价,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在学本课堂中的应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
(1)评学案设计
A.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是否合理,分类是否准确;能否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意情感目标的建立。
B.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策略能否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否成功实现教学目标;能否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否注意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C.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是否有梯度,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问题设置能否关注学生差异;设置的问题能否考虑到趣味性、探究性和层次性;能否启发学生学会质疑、敢问、会问、善问,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品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教学组织
A.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到“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三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三有”(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议论、有所创新)。
B.教师施教是否科学合理,教师的智力、学术眼界、知识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展;看教师这节课是教学生死记,还是在教学生思考;看全班学生是否认真充分地学习。
(3)评教学效果
A.评课堂气氛。评价指标主要有: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B.目标达成度: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否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否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C.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师能否根据问题解决情况灵活地总结规律和方法。
D.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评价表格
我们为了量化评价,结合以上评价内容,分别设计了:听课教师听评课运用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评价表和“学本课堂”综合评价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表。学期末对每个教师的学本课堂模式的授课得分进行统计,统计结果用于教师年终目标考核。
实践证明,“1234学本课堂问题导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已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逐渐深入的学习、自由学习、协作学习,课堂教学氛围生动活泼,从根本上改变了“我说你听”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由被动的知识获取者成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参与者,变“让我学”为“我要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教师在参与学本课堂的学习、研究、探讨活动中,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堂改革任重而道远,学本课堂建设我们仍在路上。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争取把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我校师生必定会在学本课堂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