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红
摘 要:“学本”课堂建设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提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反观当前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一是教师缺少转变角色的主动性,二是教师不明确角色转变的目标。旨在探索教师在“学本”课堂建设过程中应该塑造何种教师角色观。
关键词:“学本”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角色观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具备以下四种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组织与对话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指导与评价能力,加之“学本”课堂中要求以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学习品质的提高为根本,教学活动要尊重并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打破教师传统角色观,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要想让教学真正有效,教师自身必须先成为有效教师,教师角色必须发生根本性变化。“有效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在以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在脱下“权威性袈裟”后,要以新课程理念重塑教师角色观,使自己成为教学关系中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及学生学习的建构者。
一、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
教师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学生的最佳伙伴。伙伴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的,为此,教师要愿意并勇于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探究过程。首先,师生要共同发现问题。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情感问题,预设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进行自主学习,找出疑难问题。二者的结合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师生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合作方式,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再次,师生要共同评价。教师必须明确评价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建立评价制度时,要确定学生自评的主体地位,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最后,师生要共同成长。新课改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为了真正实现“学本”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学习者。教师要注重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渠道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发展;学生要通过教师所创建的“先学后导”“先生后师”等课堂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实现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
指导者是区别于“指挥者”而设定的,“导”为指导、引导,而非领导。“学本”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观在指导的内容上要求教师减少对知识方面的讲授与灌输,要将指导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合作方法、自我评价方法等能力和情感方面;在指导的时间上,要求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后加以引导,或仅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加以点拨和提升。教师的指导要保证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要在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
三、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服务者
教师应打破权威意识和权力意识,转而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并将之贯穿“学本”课堂始终。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服务。在公开课、优质课大肆盛行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注重课堂效果的“好看”而非“实用”“有效”,这种为教师的“教”而服务的教学设计无法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转变备课理念,在备课过程中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环节设计上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展开,让教学设计围绕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而展开。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改变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发挥多元主体的评价作用,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而非结果,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能力发展,保证学生得到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四、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建构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主动自觉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事物的意义,也要求教师在“学本”课堂中承担起建构者的角色。首先,教师要建构自身丰富的知识体系。只有拥有完整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保证指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让学生顺利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其次,教师要建构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从理念上进行彻底建构,才能使教师真正改变教学方式,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教,先生后师”教学观。再次,教师应建构新型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原有的局限于课本的课程资源显然不能满足“学本”课堂的需要。为此,教师必须从多个角度重新建构课程资源,从网络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等各个方面提取有效的素材,提高课程资源的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情感性,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领域全面发展。
“学本”课堂是实践中的创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价值。作为基础教育者的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角色,通过改变自身的角色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本”课堂中的主角,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效,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