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尽沙
摘 要:在进入信息时代后,高效率似乎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普遍追求的一种现象。在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也提出要打造高效课堂,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全面型人才做准备。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又是小学教学中的根基,如何运用信息产物打造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成为关键。以此为出发点,简单论述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微课;语文教学;综合素质
一、认识微课,了解现状
微课是近些年响应高效课堂号召,结合信息时代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所衍生的产物,即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材料,时长普遍较短,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课下传输,对打造高效课堂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却鲜少出现在课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不太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局限在讲台与黑板之间,教师没有时间来学习新的教学设备,不会录制微课,所以微课没有得到应用。(2)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采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会吸引学生其他方面的注意力,让学生变得“醉翁之意不在酒”。(3)微课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被很多老师弃用。
二、如何开展微课课堂
1.充分利用微课特征
微课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微”,微课视频的录制时间是相对较短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将课程的重点、要点精确地传达给学生,是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主要思考的问题。在具体录制时,要将相对应的内容进行规划总结,再进行精简规划,着重突出教学重点,才能够达到效果。
微课的第二个特性是“一对一”。微课录制与教师讲授不同,学生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观看微课视频,所得到的感受是教师对自己一对一的讲解,这种特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注意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效果更为明显,并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没有弄懂的地方通过课下的学习完成。
微课的第三个特性是互联网传输性。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因为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讲课的速度是不定的,时快时慢,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够及时消化,就会形成知识误区。而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阶段,如果有所遗漏或误区得不到解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的学习。而微课具备互联网传输性,教师可将微课交给家长,督促学生学习观看,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课堂趣味性
微课相较传统课堂而言,是新奇的、有趣的,因此微课进入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好工具,只有从心底接受语文、喜欢语文,才能谈及对其的学习探究。因此,教师在开展微课课堂时,要有意识地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元素,如动画、图片、音乐等一系列与教学内容有关联性的东西,帮助学生学习,让小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中逐渐走出来,慢慢接触自主学习,为日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3.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处于引导启发阶段,对于一些课文而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理解感受为主,背诵记忆的知识相对较少,主要是理解巩固对于汉字的认知学习,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微课课堂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如讲到有关诗句,类似“接天莲叶”等具有描绘性质的诗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就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文字,或者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作画,要保证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保证。
4.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的年龄层次完全不同,小学语文这门课有很多教师都是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他们影响更大,因此他们对于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新教学设备、教学模式比较不理解或者有排斥心理。也有部分教师虽然比较年轻,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这些现状都不利于微课课堂的开展。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摒弃老旧观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参与教师交流互动的活动,相互学习,对微课的制作反复练习,才能保证微课视频的质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综合效率。
综上所述,微课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微课的制作经验,需要加强学习,积极改进,加以利用。与此同时,要认识到,微课归根结底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任何教学手段都有两面性,有一定优势,就有一定的弊端,所以既要应用,又不能过分依赖,适当地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过多地采用,则有可能让学生失去新鲜感。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分寸,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吸收积极向上的一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标准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莉.有效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童话教学[J].求知导刊,2015(21).
[2]张惠英.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
[3]陈缦琳.小学语文的趣味性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15(2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