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
1.重点学习《司马光》一课7个生字,绿线内和文中注音的字要读正确。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故事,感悟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4.比较《司马光》和《掌声》的表达方法,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表达精练和白话文的表述细致。
1.出示本单元主题。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
集中出示本单元课文题目《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指名朗读。同学们,结合预习,请你看一看,这些题目和作者反映人物美好品质有什么关系呢?你有什么发现呢?
《司马光》——故事中的人物
《掌声》——故事中的线索
《灰雀》——故事中的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故事内容的提炼
2.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些美好的故事,认识故事中具有美好品质的人物。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教学从课题入手,题目就是文眼,给学生一个抓手,让孩子们站在一个“高”的视角去阅读;给孩子一个“拐棍”,引导学生发现文眼中的秘密,训练学生阅读时的单元整体意识;给孩子一个“相似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聚合思维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也检查了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出示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逐句朗读《司马光》,教师范读,师生轮读。
2.朗读时哪些地方的断句有点难?你想请谁再读一读?指名读,邀请读。
指导学生给难读的句子画上语气停顿的分隔号“/”。
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教师指导朗读,全班再读。
3.交流:谁会背诵课文啦?你是怎么会背诵课文的呢?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方法一,记住故事的内容去背诵,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对应的文言文句子背诵出来。
方法二,记住两个句子的开头第一个字。第一句是“群”,第二句是“众”,记住“群众”这个词语,就把文章背诵出来了。
【设计意图:全脑学习基于扎实的“基座”,要扎实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后续有感情地朗读做好铺垫。全脑学习指向方法性,关注方法教学,让学生在首次接触文言文的同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完成背诵目标。】
1.根据课文的注释,同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理解古文意思。
2.交流学习情况,一人读原句,一人讲译文。
3.齐读课文,教师小结: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由此可见,《司马光》一课,只用了30个字就把一件事情写出来了,语言非常地简练。
4.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在熟读中感知句子的意思,在合作中交流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表达理解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脑思维的发展。】
1.来看看《掌声》中的故事。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2.逐句读。你能抓住关键词语,给第三自然段的每句话列上小标题吗?尝试将小标题连成一段话。预设:英犹豫—掌声起—英流泪—掌声息—英讲述—掌声起—英鞠躬—掌声起。
【设计意图:同样是故事,但作者的表达不一样,一个是简练的文言文形式,一个是细致地刻画小英在掌声中讲述故事的情景。把两个故事放在一起,突出重点,细致阅读,让学生关注“表达”,提升思维力。】
1.对比一下两则故事,你有什么发现呢?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体会文言文的表达精练和白话文的表述细致。
【设计意图:对比阅读的点,设计在语言表达上,引导学生经过读之后,感悟出语言的精练之美和详细之美。同样是表述事情,原来可以有不同的表达侧重点,可以有不同的效果,读出语言文字中不同的味道,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以对比的方式巩固学习的内容,加强对《司马光》一课的背诵,进一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1.出示《掌声》第三自然段,标红词语“掌声”“英子”“她”。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生合作,回读课文,老师读描写英子的句子,同学们读描写掌声的句子。体会文章“英子—掌声—掌声—英子—掌声—英子”的细致描述。
2.师生合作,故事串讲,参照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再次说一说《司马光》一课。
预设:可以用上“小朋友—水缸—司马光—水缸—小朋友—水缸—司马光……”的句式。
3.课后,用自己的话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在学生连说故事的基础上,对比两篇课文的表达,找到语言学的结合点,从理解到运用,自然而然地体会出要让文章写细致,可以有一条线索的方法。学习《掌声》一课,以“掌声”为线索陈述出故事,学习这条表述的线索,修改《司马光》一课的故事表达,达到有理解、有运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