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册整合教学
——统编三上“语文园地”教学攻略

2018-02-23 02:03李俐均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园地词句

李俐均

“语文园地”的教学,可以从整册教材出发,整合相关教学内容或资源来进行。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条途径着手。

一、栏目与栏目的整合

1.联结知识点

所谓联结知识点,就是将涉及同一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例如,第六单元与第八单元的“识字加油站”,它们都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生字,属于同一知识点。不同之处是第六单元是针对带有“虫”和“鱼”偏旁的形声字及所组成的词语、对应的动物图片进行教学;第八单元则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将这两个单元的“识字加油站”整合教学。

2.联动系统带

所谓联动系统带,就是找到不同功能栏目(系统)之间的相关联的纽带,进行整合教学。

例如,第一单元的“交流平台”与“词句段运用”的第三题就具备这种关系。“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词句段运用”的第三题是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通过“词句段运用”第三题泡泡提示语可以知道,“响亮”的名字有两个特点:一是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二是有个性,让人一看就能记住。这里的“有个性”与“交流平台”中的“有新鲜感”都是在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故可把“词句段运用”的第三题看作是“交流平台”的实践运用。

如何整合这两个栏目的内容呢?可以设计如下学习活动:

活动一:找找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活动二:小组内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活动三:给自己小组取个有新鲜感且响亮的名字。

活动四:全班评议,哪个小组的名字有新鲜感且响亮。

活动五:开办有新鲜感的词句、小组名字超市。

这样,联动系统带,将两个栏目整合教学,既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内容,又能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栏目与课文的整合

“语文园地”的栏目与课文的整合,需联合单元重点,把栏目的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分解、转化到有关联的课文学习之中。其整合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直接整合

栏目内容及能力训练点若来自课文或与课文思想、观念等关联紧密,教学时可以直接整合。比如,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可与第一单元的课文整合,让学生思考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这些语句分别来自第一单元课文《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而且主要训练通过朗读来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又如,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提供的都是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此内容除了要朗读、背诵外,还要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教学时,可以试着将本册的课文(如《掌声》《灰雀》等)与此联系、整合,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

2.间接整合

间接整合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来进行:

(1)化整为零,分步整合。

“化整为零,分步整合”就是将栏目的能力训练点分步整合到课文教学里。

例如,本册第七、八单元“交流平台”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整合方式。第七单元是提示摘抄的方法,即归类摘抄,同时鼓励学生读背、写感受,让学生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并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第八单元则是关于默读的内容,要求学生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不理解的内容读后解决,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并为加快默读速度做准备。

这些要求便可以逐步整合到本册课文教学里。建议从第一课开始进行整合教学,不要到第七、八单元教学时才开始训练学生摘抄与默读。比如,学习第一单元课文时,可以指导学生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第二单元时,可以指导学生默读时做到“边读边思考”“不理解的内容读后解决”等等。此外,本册的“识字加油站”及“书写提示”,也可以将其逐步整合到一些课文的生字教学里,待教学进行到相关栏目时,再总结方法就行了。

(2)化象为境,转化整合。

一些与表达有关的栏目,将其训练点(“象”)转化融入课文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表达、训练表达能力。

“词句段运用”与第19课都是在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第19课重在学习语文要素,而“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则是实践运用。现有A、B两位教师针对这两部分,进行了如下整合教学设计:

A教师的设计:

①默读第 4、5、6 自然段,思考:你发现这三个自然段有哪些共同特点了吗?(预设:“是按总分结构来写的”或“全段围绕一句话来写”等。)

②学生交流。

③请你仿照这样的段落结构,用“车站的人可真多……”或“我喜欢夏天的夜晚……”作为开头,试着说一段话,并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选一两个词语用在习作中。

④小组内或全班交流及总结。

B教师的设计:

①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话。

a.学了本课,我们感受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其实,海滨小城夏天的夜晚也很美。假如你住在这个海滨小城,请你以“我喜欢夏天的夜晚……”作为开头,试着说一段话,并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选一两个词语用上。

b.海滨小城真美丽,来这里游玩的人可真多。假如你正好在海滨小城的车站,你肯定会发现车站的人可真多!请以“车站的人可真多……”作为开头,试着说一段话,并从“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选一两个词语用上。

②学生选择以上其中一个内容说一段话。

③小组内或全班交流及总结。

以上两位教师的整合教学设计,A教师是比较直接的整合。她的整合仅仅是基于表达形式的关联,导致课文内容与仿写的内容相脱节,容易造成“为了表达而表达”的现象,也容易把阅读课上成“指向表达的阅读课”。B教师的整合,既有表达形式上的关联,又有内容上的统一,还能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同时也与现行的语文教学理念一致。

三、与教科书里其他板块整合

这里的“其他板块”是指除了课文、“语文园地”之外的板块,如快乐读书吧、习作、口语交际等等。

1.基于主题的整合

“语文园地”的栏目与其他板块整合时,若两者涉及的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则可以把两者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整合在一起教学,以提升教学效益。比如,第三单元的“交流平台”与“快乐读书吧”,都是以童话为主题的,“交流平台”重在梳理童话的显著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而“快乐读书吧”则是引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快乐读书吧”时,首先可以让学生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边读边感悟童话的特点,其次让学生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阅读要素再读童话故事,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2.基于方法的整合

“语文园地”的栏目与其他板块整合时,若两者涉及的是同一种学习方法,也可以进行整合教学。例如,第三单元“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与本学段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进行整合。

教学时可以直接把方法的学习融入习作修改之中。当然,教学中可以将本题中的病句换成学生习作中的病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运用修改符号。

四、栏目与生活的整合

“语文园地”的内容包括巩固与扩展练习、课内与课外的各项活动等,涉及学科面较广,都激励着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言语实践活动。

1.在生活中学习

例如,第八单元“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就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教学前,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列出家里近期准备买的东西;再让学生依此分类列出购物清单,做到购买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然后试着与家人根据购物清单采购,购买后反思、修改购物清单。教学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使用并修改后的购物清单,然后小组内推荐一份较好的进行全班评议。当然,也可以把小组内所有成员的购物清单汇总,还可以把教科书里列举的物品名称融入其中,再让学生重新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保证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这样,让所学内容与真实的生活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2.在生活中延伸

在学习第四单元“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时,让学生说出成语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课后,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延伸至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成语。比如,以每月为一个周期,分别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关于人体器官、动物、植物、颜色等成语,以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词语的习惯,不断丰富其言语积累,为更好地阅读、表达打下基础。

“语文园地”不仅仅是为教学提供典型的活动样式,更重要的是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线索。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园地”的内容,开发更多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资源,让“语文园地”的学习延伸至生活。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园地词句
园地再现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