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冲突”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18-02-22 08:22徐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冲突教学设计

徐娟

【摘 要】 语文课堂是老师、书本和学生三者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三者可能会发生分歧和冲突。学生对于课本的内容既有认知体验,又有阅读期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学生与课本的冲突之间起着指导作用,使学生和课本两者能够进行有效交流。

【关键词】 冲突;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本文讨论的“冲突”,主要是学生既有认知体验和阅读期待与课本之间的冲突以及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特意安排的冲突。在课堂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冲突”能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冲突的类型

1.学生既有的认知体验和阅读期待产生的冲突

学生在接触任何文章之前都有自己的理解,在课本上学生接触的文章大多与他们的生活有所关联,他们不可能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接受美学有一种观念,认为每件作品在被创作之前就已经被品读过了,正是指任何文章在被阅读前就已经被理解和感知过了,这种既有的认知体验来源于多个方面:

(1)来源于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

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对于不同文章有不一样的见解。例如在教授《朱德的扁担》时,农村学生从小接触过扁担这类物品,在讲这篇课文时,他们对里面所描述的东西自然觉得熟悉,也许还能讲述一下自己实际操作时的感受。在大别山地区的农村学生或许还能够亲眼看一看、摸一摸朱德的扁担。但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没有接触过这类物品,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将课文内容读懂,分析表达方式,表达思想感情也很在行,但他们始终没有代入感。

(2)来源于学生先有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期待

刻板效应,是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将关于某人某事的印象固定化的心理现象。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前,对于这篇文章的题目,作者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比如看到有关春的题目,一般是描述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表述欢欣喜悦的情感。学古诗时李白就是豪放不羁的代表,而离别总是悲凉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阅读的内容都有着自己的期待,一旦学生的期待与课本实际不符,这就产生了冲突。

2.教学“冲突”

“教学冲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看法。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有自己的看法是值得赞扬的,但教学冲突给老师的教学设计带来了一些困难,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化“分歧”为“统一”。在讲解课本内容的时候,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老师可以求同存异,积极引领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老师再来总结,使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方向。

另一种教学冲突是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意设计的冲突,让同学们从别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老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书本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期待等设计不同的冲突,使学生在既有认知体验上获得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二、教学“冲突”的设计原则

1.尊重学生的先有认知基础和阅读体验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吕叔湘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从中小学生实际学习语文情况来看,教师还是更看重表现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加强学生语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认知,老師在设计冲突时要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以引导为主。例如在教授《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对于农村种植的生活,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类是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的同学没有接触过园艺,认为园子里生活十分无聊,没有什么娱乐,也没有美丽的风景可以观赏;但是有一些同学则从文本的描述中体会到了乐趣。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和蚂蚱等小昆虫,在园子里自由自在,飞来飞去也没人管,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瓜果树木可以自由生长,在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我可以跟着祖父种菜,可以自己浇水,玩累了,就找个阴凉的地方席地而睡。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乐趣激起了学生对园子里生活的向往,安逸简单的生活在学生的想象中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切身的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学生与书本相互沟通理解的过程中,不同的情感体验是冲突的来源,老师是沟通冲突的桥梁。缓解冲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有所“知”,还有所“感”,学生对于文章有感性认识,也有理性分析。

2.问题的设置应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安排教学冲突时应注意学生的思维盲点,从学生不容易想到的角度出发,逐步设计问题,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从文本出发与自身的认知相对照,从书本中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获得新的体验和认知。冲突的设计应联系课本,具有针对性。比如在苏教版第11册小学语文课本当中有一篇《小草与大树》,课后要求就是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勃朗特姐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学生通过浏览课文,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勃朗特姐妹对文学的追求,她们家境贫寒,艰难求生,却还是坚持写诗。在遭到著名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冷酷拒绝和嘲讽后,姐妹三人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用她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小说,最终成名,这体现了她们与命运的抗争。就一般而言,这样的故事已经十分具有感染力了,但是笔者还设计了一个问题:勃朗特姐妹成名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遇到了罗伯特.骚塞,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这个问题设置得十分有针对性,当初罗伯特嘲讽她们说,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创作,小草就不要妄想成为大树。在勃朗特三姐妹证明自己成为大树后,他们相遇,这个场景十分有戏剧性。学生在阅读完文本后一般不会思考“如果”,假设的冲突能够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中提到的内容,他们的相遇究竟是一场成功证明自己的人向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的胜利宣言,还是一场嘲讽者与被嘲讽者针锋相对的争论,全在于学生自己的想法。

3.抓住文本中的矛盾和冲突

文章在情节上设置的冲突,往往是理解文章的重要线索,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强调文本中的冲突。比如在苏教版第八册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中,苹果横切法能发现其中隐藏的五角星,与日常生活不同的行为,意料之外的发现,这样的设计十分有趣。在阅读文本时,抓住文章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冲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层的情感。

总之,“冲突”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动的一种方式,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中运用冲突,可以消除书本与学生之间的阅读隔阂,化教学冲突为教学和谐。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冲突教学设计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