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能力形成规律探析

2018-02-22 18:45:44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书面语演讲者韵母

杨 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无论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视一个人的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长期被忽视。那么口头语言的表达究竟是否可学,有没有规律可循,长期被语文界所忽视。其实,一个人口语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其他方面能力培养一样,都有规律可循。当你掌握了这个规律以后,遵循规律去训练,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有自身的科学规律可循,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相关的步骤,做到科学认识、科学训练。

一、汉语口语形成的基本原则

1.先听后说原则。应当说一个人有多高听的水平,就有可能有多高说的能力。一个完全没有听觉能力的人或从来也没有听过说话的人,他肯定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比如,一个天生失聪的婴儿,从来没有听过人说话的“模样”,不知道说话的声音表达是什么样的感觉,虽然他有健全的口腔表达机能,但是当他开始学习语言,乃至于成人以后,他依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说话,表达一定的口语意义,只能发出生理的原始声音。即便是曾听到过丰富多彩的有声语言、学习语言阶段习得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幼儿,由于后天的机械性外伤或药物性中毒,导致听觉器官或听觉神经损伤,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一个“会说话”的幼儿,也会慢慢丧失说话的能力。人们会发现他说的话,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听不懂,最后人们只能听到他发出原始的“啊—啊—啊—”的声音。

从这个实例可以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听,才能学会说。有多高的听话能力,就有可能会有多高的说话水平,不会听一定不会说。

所以要想说好汉语口语,首先要训练自己听的能力。听什么,一是要能够听出汉语的发音是否规范,声母、韵母、声调是否准确;二是能够听懂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使声音表达更加贴切;三是听意义,也就是要听辨出词意、句意、段意和篇章的观点、主题及情感。[1]

2.由简单到复杂原则。所谓由简单到复杂是遵循认识规律的加强能力培养的一般原则。在汉语口语表达中所遵循的是简单到复杂原则,就是从听单音节开始逐步过渡到听辨清晰双音节、多音节、单句、段落、篇章。不仅在语音上做到准确无误,而且也要听出其蕴含的意义所在。

汉语口语的学习和训练要从单音节字词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学习每个单音节字词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正确读法,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发音,并且多读几遍,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字词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是有老师或普通话说得标准的同学在身边进行听力辅导,及时纠正发音错误,能够收到极好的效果。单音节字词训练好了以后可以进行双音节、多音节词语的训练,再逐步过渡到词组、单句、段落和篇章,方法可以跟训练单字词的方法相同。

所谓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的另一层含义是在老师或其他有声语言或书面材料的引导下说,变成自主地说。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材料模仿说或通过书面语的念读说,再到围绕一个话题自主口语表达。

3.由独白体到会话体原则。所谓独白体就是独自地说,这种口语表达往往比较简单,他也可能是借助于书面材料或听力材料说,或是自己围绕一个话题或主题说,想说什么都有自己主观来决定,相对而言,他是一个简单自由灵活的口语表达。而会话体是由一人对一人或多人的双向交流,我说什么由自主决定,或我向对方提出什么,也由自主决定,但对方一个或多个根据我提出的话题给出的回答可能是一个或多个,此时,主动提问者该如何再次接住话茬,该说什么其依据是“对方的回答”。因此,主动提问者以下要说什么,不完全随自己的想法而言,他的口语表达内容方式必须依照对象的说话意义而定,这样的由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会话就比独白体要复杂得多。[2]

4.最后达到演讲体的原则。演讲是口语表达的最高形态,因为演讲者能够围绕一个观点一个主题去进行口语表达,要通过有声语言,寻找论据,展开逻辑论证,以达到说服听众、产生共鸣和净化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对演讲的各种手段、方式、技巧进行综合运用,不仅表现在方法的运用上,而且还需要演讲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

二、掌握汉语口语的表达方式

像书面语表达一样,汉语口语表达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要想科学地提升汉语口语表达水平,必须掌握好汉语口语表达方式。

每一个学生从小学习作文表达都是从不同的文体开始。比如,我们把书面语分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说明文、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在表达的方式上分为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不同方式。而口语表达也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

1.复述。所谓复述在口语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鹦鹉学舌”或叫做“照葫芦画瓢”,也就是依照已知的成型篇章或听音材料,复述还原下来,这是学习口语表达方式最直接的方式。

2.描述、议论、抒情。所谓描述就是用口语的方式描写和叙述,描写对象的状态,叙述事物的产生变化过程;所谓议论就是用口语的方式,发表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所谓抒情就是用口语的方式去抒发或渲染某种感情或情绪。上述这些是进行口语训练常用的一些表达方式。

3.讲故事。讲故事是口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有人在讲故事,其实他就是一种独特的口语表达方式,而且是对上述口语表达方式的一种综合运用。除此之外,讲述者在运用上述表达方式(复述、描述、抒情)的时候,他所说的话被称之为讲述者的“话语”,而故事里面的人物对话及故事里的人物语言,讲述者要模仿故事的人物语言进行表达,而我们把这种模仿称之为“表语”。

三、掌握汉语口语的装饰

要使汉语口语的表达更加准确、贴切和富有表现力,仅仅“会说”还不够,还必须让口语“穿上一个外套”。这就好比一个建筑物一样,仅仅有结构框架还不够,还必须对其进行装饰,这样才能做到既实用又美观。对于口语来说,不仅要反映出要表达什么,这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还必须让语言装饰后显得准确、贴切和富有表现力。这就好比书面语讲究修辞、修饰一样,汉语口语也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修饰内涵。

1.掌握普通话的音变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轻声、儿化和变调。对于一个讲普通话的人来说,说得准不等于说得好,不等于表达贴切,富有表现力。因此,讲普通话除了掌握好声韵调的准确外,还必须掌握好普通话的轻声、儿化和变调现象,使普通话表达得更贴切,更富有表现力。

所谓轻声,就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它是有些音节在词语或句子里,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

所谓儿化,就是在普通话口语中,单韵母er可以与其前面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转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作儿化。

所谓变调,就是指连续的音节中声调发生的音变现象。普通话的变调主要有“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3]

2.准确掌握汉语口语的语调。汉语书面语和口语在表达效果上是有差异的。其差异就在于当汉语口语表达时,我们会使用语调,让汉语口语说起来动听,富有表现力。汉语口语的语调包括说话时的停连、轻重、快慢、升降等。同一个内容用汉语书面语和口语来表达其效果是有差异的,比如,一句话或一篇文章,书面语就是白纸黑字的内涵,人们可以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是在其应有的意义范围内;而同样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当人们把他变成口语的时候,其内涵除了书面语所蕴含的意义范围之外,加上语调后,其意义变得丰富复杂得多。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停连,由于停顿的位置的不同,语言所强调的对象、含义就有所差别。比如,轻重问题,当汉语口语中对某一句话的表达时,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同样是一句书面语,变成口语以后,就有不同的内涵。同样是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把其内容中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用不同的速度表达出来。这就是汉语口语语调中的快慢问题,运用快慢可以表达不同主题的内容,比如,轻松欢快的往往表达时较快,沉痛悲哀庄重的内容表达时往往缓慢。在汉语口语中往往把一句话变得高低升降富有音乐的旋律感,使语音的音频和振幅形成波峰浪鼓的感觉,让有声语言变得生动起来,这就是汉语口语语调的升降问题。

3.熟练运用汉语口语的态势语。汉语口语的态势语包括表情、姿态、动作等。当我们用口语表达的时候,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所谓观其行,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看人的表情,结合口语表达的内涵,辅助与内容相匹配的表情,这样才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使整个表达显得和谐。所谓姿态就是口语表达者的站姿,对一个口语的表达者来说,他的站姿必须有型,不能随随便便,松松垮垮。所谓动作,是口语表达者表达时所表现出来的肢体形态。口语表达者往往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辅助的动作或坚定或缓和或轻松或庄重。[4]

4.理解非语言意识信号的运用。汉语口语表达时除了声音之外借助于上述的口语表达装饰性内涵,其口语表达的效果会大大增强。同时,还有一种完全与有声语言和上述装饰性的表达要素不同的是要理解和重视口语过程中的非语言意识信号的运用。所谓非语言意识信号,其大致含义是口语表达中的诉诸于听觉和视觉之外的强调、暗示和空间、时间间隔等。比如,当一个演讲者正在演讲,场下听众的注意力分散时,演讲者可以通过非语言意识信号中的较长时间的停歇,以此引起场下听众的注意,重新把关注点引回到演讲者的身上来,这就是非语言意识信号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世举.语言与国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72-176.

[2]邢福义.普通话培训测试指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7-61.

[3]包镭编.演讲与口才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7-88.

[4]李元授.演讲与口才[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7-49.

猜你喜欢
书面语演讲者韵母
语文课重点教的是书面语
新校园(2023年10期)2023-12-02 07:53:41
声母韵母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单韵母扛声调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生日快乐等2则
意林(2011年9期)2011-05-14 16:48:56
“儿”字和“儿化”韵母不同
当代修辞学(2011年4期)2011-01-23 0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