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探索

2018-02-19 05:31赖雪砚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医教特教师资

● 赖雪砚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自“医教结合”理念被提出以来,无论是政府在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学术界在理论层面的研讨,以及各个试点学校在实施模式上的探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医教结合”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关注的热点之一,做好“医教结合”工作有助于引领我国特殊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构建我国特殊教育的崭新格局。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医教结合”理念的践行者和生力军,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仍需提高,而社会对于兼具特殊教育教学与教育康复基本能力的“复合型”教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因此,培养特殊教育教师具有“医教结合”工作能力,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为此,黑龙江省开展了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二、黑龙江省特教教师“医教结合”能力现状分析

多学科集体备课

为充分了解当前黑龙江省特教教师对“医教结合”理念的认识情况以及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水平,我们面向全省范围内的特教教师开展了专业发展方面的专题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非特教专业教师对于“医教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需要更系统地了解

调查发现,全省约有50.86%的特殊教育教师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而49.14%的教师没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毕业于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比例不占优势,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很多教师依靠职后教育掌握特殊教育专业理论和技能。

医教结合教研

而“医教结合”的实施,对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对特殊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一些康复类的理论知识,如果不经过一定的职前培训,是很难系统地掌握的。很多特殊教育教师尽管接受了一些职后培训,但由于缺乏深厚的理论积淀,无法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和知识整合。

(二)对于“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认知亟待加强

“医教结合”理念自提出以来,就伴随着一些争议。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医”与“教”的关系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开展“医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很多特殊教育教师缺乏理念上的认同感。

在对一些特教学校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们的认识偏差主要有两种:一些人认为“医”是灵丹妙药,无所不能;还有一些人认为,在从事专业教育的学校搞康复这一套,不伦不类。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教结合”的实施。

(三)开展“医教结合”工作的能力有待提升

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县)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校与校之间的距离较远,缺乏交流和横向比较的机会;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一线教师难有机会到省外特教先进城市参加“医教结合”方面的培训。因此,很多学校“医教结合”的实施,实际上是完全照搬一些先进学校业已成型的模式。而当前学生情况日益复杂化,自闭症和重度智障的学生逐年增加,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校情、学情和地域差异决定了不可能有一种模式适合所有学校,这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实践能力的欠缺,很多学校都处于一种“照猫画虎”的状态,直接导致了“医教结合”实施水平不高。

三、结合区域实际开展适合的特殊教育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

基于对全省特教师资“医教结合”理念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摸底分析,结合黑龙江省推进全省特教教研的一些经验做法,我们对适合区域实际与发展需要的特教师资“医教结合”培训实践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培训目标

必须使广大的一线教师明了,在残疾儿童教育这个领域内,教师充当的已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有着“康复者”的重要使命,是“医教结合”理念落地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因此,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进行“医教结合”培训,目标要包括:(1)基础的教育知识和相关的康复理论知识,明确教育康复与医学康复是“医教结合”的两个基本内涵,了解教育及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是对于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的基本要求;[1](2)必要的康复技能,包括对视障、听障、智障和多重残疾儿童生理特点的了解以及相关康复实践技能的掌握;(3)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能力,包括对残疾儿童类型的判断,完成评估、制订并实施康复计划等能力。

(二)完善培训内容

按照“医教结合”理念和特殊教育的教学实际,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医教结合”方面的培训,主要应集中在以下两个主题上:一是教育领域内的康复,包括认知、学习和心理与行为能力等方面知识与技能;二是医学领域的康复,包括听觉功能、言语功能和运动功能三大板块,[2]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以专题式、模块式等形式统筹安排,做到循序渐进、因人制宜,根据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培训内容和周期。

(三)创新培训形式

黑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起步较早,培训内容涉及面广,受训教师参与人数多,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并重,取得了显著实效。但同时也存在培训机制有待健全、培训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从“医教结合”工作的实际要求出发,我们对全省现有培训资源与优势进行了梳理,积极探索创新适合地区实际的特教师资“医教结合”培训模式。

1.建立跨学科跨院校的机构合作机制,进行系统科学的专业培训

“医教结合”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培训机构与医学院校或医疗机构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单纯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显然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可通过专门的教育培训部门与医学院校或者医疗机构合作,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形成完善的培训保障机制,组织专业化的培训队伍,开发出系统规范的培训教材,提供相应的培训设备及场所等,以系统科学地进行“医教结合”专业人员培训。

2.强化区域教研力量,以点带面地发挥辐射功能

特殊教育区域教研活动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已开展多年,是黑龙江省特殊教育教研工作的特色,取得了很多优秀成果。各个片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培训工作,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同时,由于各片区的学校经济条件和学生背景相似,在康复理论的实践和康复器械的选择上有很强的借鉴性与互补性,更容易找出一条适合本地学生的综合康复之路,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认知能力测试

3.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本培训,探索适合本校的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是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方式,发展校本培训对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是一举多得,尤其是在“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校本培训有效、经济、灵活,针对性非常突出。因此,可以请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把学来的“医教结合”知识和技能分享给同校教师,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也可以立足本校实际进行科学探索,把宏观的康复知识细化,应用到具体的学生身上,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康复教育实施模式。此外,校本培训操作实施的可控性强,可以统筹解决教师在职培训中工学矛盾的问题,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医教特教师资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医教协同视域下学生联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