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碧涵 陈琳
自闭症儿童在日常交流中意图较低,主动性不强,很少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即使有少量的语言表达也基本是单一的动名词组合。且常常会出现回声性言语和特异性新词的问题。本文以笔者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四名自闭症儿童语言现象为例,对其回声性言语在不同活动情境下的功能及应对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回声性言语是一种特异性言语形式,指说话者对他人话语的部分重复,或者完整重复,有时甚至是对他人话语语音语调的精确重复。回声性言语是自闭症儿童言语的典型特征,在自闭症儿童群体中属于常见现象[1]。
自闭症儿童的回声性言语分为两种:一种是即时性回声言语,即儿童会重复或模仿刚刚听到的所有或部分话语。如问一个自闭症儿童:“星期几升国旗?”他的回答还是“星期几升国旗?”这种即时性回声言语又被称作“鹦鹉学舌”。另一种是延时性回声言语,指儿童重复或模仿在过去的某一时间听到的话语,这种重复可能是几分钟前、几小时前,或者几天前、几个星期前,甚至是几个月或者几年前的信息[2]。例如,一天小戬和爸爸在公园散步,看到一只狗,快速往后退,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看向爸爸说:“狗不能摸!”经过分析,小戬小时候摸狗被狗咬过,自此,每当看到狗之前的经历就会在脑海浮现,从而说出“狗不能摸”。
许多家长担心持续的回声性言语会妨碍孩子与伙伴之间的交往。一些教师和专业人士也认为回声性言语所出现的场合都是不恰当的、没有价值的,从而采用各种干预方法阻止自闭症儿童使用回声性言语,甚至设法消除。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对自闭症儿童而言,回声性言语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价值。在自闭症儿童不能理解话语,没有习得恰当回应他人的语言技能时,回声式言语使得他们具有交流的倾向,产生与交流对象谈话的轮流现象,这样有利于他们和别人维持交流的过程[3]。通过对4名自闭症儿童在家庭、学校自然情境下回声性言语的观察聆听以及与家长、科任教师的访谈交流,笔者发现:自闭症儿童即时性回声言语的功能主要为交流互动,而延时性回声言语则具有对应某种经历、表达所思所想、引起关注等五种功能。
即时性回声言语指在他人提问或者叙说的时候,儿童立即重复他人部分或者所有的话语作为回应。即时性回声言语具有交流互动的作用。
【案例】小文在自己的房间玩电脑,妈妈找尺子。妈妈问:“小文,你拿了尺子吗?”小文回答:“小文,你拿了尺子吗?”边说边在桌子上寻找,然后继续玩自己的电脑。
【分析】小文通过完全重复妈妈的问话,对听到的语言进行理解并伴有理解问话而产生的适切动作,这是一种认知加工现象。通过认知加工加强对互动现状的理解,从而促进交流互动的进行。
延时性回声言语往往反映出说话者经历过的事件,或是无意中听到的话语,也可能是重复电视节目、歌曲中的词句或者日常对话。与即时性回声言语相比,延时性回声言语有更多的功能,但需要对当时的语境进行详察,并与对个体的日常行为、喜好及言语表现形式观察记录相结合分析。
1.对应某种经历
【案例】小成在客厅玩玩具,爸爸走过来,说:“小成,走,我们带你出去玩。”小成高兴地对妈妈喊:“要出去玩,妈妈拿身份证买火车票,去玩、去玩。”妈妈:“只是带你去南山公园玩,不买火车票。”
【分析】爸爸妈妈带小成旅游前曾对他说过“妈妈拿身份证买火车票,带你去玩”,此后,一旦爸爸或者妈妈说出去玩,小成就特别开心地说“拿身份证买火车票,去玩、去玩”。儿童通过重复以前听到的话,对相似情境及情境中的互动进行回应,表明其至少已经开始理解情境和说话者的意图,并且能够尽量给出适切的反馈。只是他们从以往的情境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有困难,造成了这种似乎游离于现场的延时性回声言语[4]。
2.表达情感、调节情绪
【案例】美术课上,前排学生小钟拿小文的玩具,小文试图拿回但没拿到,着急地唱:“你就是我的新娘……”
【分析】小文在高兴、无聊、焦虑的时候都会放声高歌。唱歌成为他表达心情与情绪调节的一种方式。
3.表达所思所想
【案例】午休时间到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分发图书。有些不看书的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安静地趴在桌子上睡觉,而是开始讲话。小李扭头指着墙上的钟,皱着眉学着教师的语调对他们说:“别吵,睡觉啊!”
【分析】小李看到同学在午休时间没看书、吵闹,回忆起在相似的情境中教师的反应,通过重述教师的言语及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并提出要求。
4.引起关注
【案例】课前等候教师上课,小戬站起来走到办公区教师旁边,说:“自己吃饭。”
【分析】据观察,小戬平常感到无聊或者无人与之交谈时便会通过说“自己吃饭”来引起关注,启动谈话。
5.确认自己的理解
【案例】回家路上,小成跑得太快,突然摔跤了,随后作思索状并露出疑惑的表情,说“不能哭”,并拍拍衣服快速爬起来,坚定地说:“对,大孩子不能哭。”
【分析】据了解,小成之前发生此类情况时都被家长教导如上言语及行为。从其重复会话内容和眼神动作的表现可知,小成是在确认自己对曾经经历的相似情境的话语的理解并加以运用。
观察、聆听自闭症儿童的回声性言语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这些言语均有意义、有功能。在肯定回声性言语功能的同时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帮助自闭症儿童发展表达性言语。
对于部分或者完全重复的即时性回声言语,可以在每次提问后加上回答,并将答句说得清楚、响亮,儿童就会跟着说答句,逐渐形成回答的定势。如一个自闭症儿童用相同的问句“你读几年级”来回答提问“你读几年级”时,就可以在问“你读几年级”后,即说“我读××年级(儿童就读年级)”,那么自闭症儿童通常也会跟着说“我读××年级”。在利用即时性回声言语辅助儿童恰当地回答时,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实际掌握情况改变问答的场景或内容。
延时性回声言语对自闭症儿童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功能价值。如果自闭症儿童出现这一情况,父母和教师不应该加以干涉,而是应该在适当的情境中引导他们讨论其他话题,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若孩子跟着大人设定的思路走,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目标,就要及时给予强化,使之慢慢说出有意义的话语[5]。
1.减少干涉
重复背诵台词或对话很可能是因为自闭症儿童需要通过这样的重复让自己获得存在感或者确认自己对对话的理解,以便在相似的情境中合理使用,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说,不宜多加干涉[6]。
2.转移注意力
当儿童自言自语时,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让其参与集体活动、做他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用有意义的活动占据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并适时诱发符合情境的主动性语言。
3.创设结构化的环境
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视觉优势特点,可将环境进行结构化的布置。物理环境的结构化,使活动有可预期的确定顺序,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清楚自己的处境,降低焦虑;视觉进度表的使用,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较好地理解共同活动的目的、要求和过渡程序,提高他们的安全感,从而降低由于焦虑紧张而产生回声性语言的概率[7]。
4.使用视觉提示卡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闭症儿童刻板地使用回声性言语的情况会越来越少,但当他们面对挑战性情境或情绪失控的困难时刻,又会频繁使用回声性言语。此时家长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写有关键词的小卡片来提醒儿童,帮助其应对来自各种情境中的压力,缓解焦虑,维持谈话[8]。
5.寻找替代行为
唱歌是另一种形式的回声性言语,可以调节情绪,但有时不合时宜的高声唱歌会影响教学秩序。对此,可以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爱好寻找一种干扰性小又能让其调节情绪的替代行为,比如画画。
6.使用创造性的语言
应帮助儿童使用更加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来替代回声性言语,具体方法包括:对孩子说话时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孩子的回声性言语组块分成更小的词句片段使用;说话时伴随手势;引入照片、图片、文字作为视觉支持来辅助口语的使用。
回声性言语是自闭症儿童言语的一种特征,虽然存在不恰当不规范的语言运用情况,但是仍然具有一定功能。无论是即时性回声言语还是延迟性回声言语,教师和家长都不能简单地制止,而应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不同情境下聆听、观察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功能,进而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从而有助于儿童学会更具创造性的语言,学会更规范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