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2018-02-15 12:41鲁秋琴
读天下 2018年24期
关键词:帮助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只培养学生主修课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分析和改进,重视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品德方面变化十分重要。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过程出发,对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给出相应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性;帮助

一、 引言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高。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品德教育对未来的影响很大,不仅对学生人格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十分关键。本文对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 对新课程标准做到深入理解

在新课标中,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生的心理年龄和日常生活是较为贴切的,它意图通过开放式、感悟式的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考和探究环境,使学生有所感悟,更加热爱生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实时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水平,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中要做到立足于生活,使学生可以主动接受知识、主动进行思考。

教师应对自身角色进行适当的转变,与其他主修课程不同,品德与社会课程无需进行太多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教师只需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互动发言进行适当的引导;只需要为学生需要的环境及场景给予满足,而不是单纯讲解这门课程的教科书。例如课程内容为集体建设时,教师应让学生发明一些只能通过集体协作进行完成的小游戏,在游戏中对于集体的重要性进行理解,最后在点评中点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样可以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下获取到知识。

三、 减少教材在课程中的使用比例

教科书是课堂教学大纲的精华,但不能代表课程的全部。很多教师的传统教育方法是将教材作为课堂唯一评定的依据,同时课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讲解和说明,这样学生难免会感到学习十分枯燥,并没有主动获取改课程的权利。而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来讲,现实生活的各类资源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感悟和收获,无论是适合阅读的课外书籍、刊物资料,还是适合观看的电视节目都可以作为上课时进行分析的凭据,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引进这些生活中资源来进行课堂内容的补充。

教师在品德社会课程中减少相应的教科书讲解比例,通过播放影片、视频等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教科书又是整个课程的主要依据,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备课质量,在备课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后确定哪些精华的部分需要通过教科书学习来进行吸收。例如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读《骆驼祥子》的节选片段,通过分析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当前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来之不易,使学生有所收获,同时也契合当堂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 做好整体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在整个学期开始前,对该学期品德与社会课程做好整体的规划,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分析,制定教学的方向以及希望学生理解的程度。在进行备课时,要提前设置好相应的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互动,做好学生提问的假设情况,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提供更多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将教材中的精华汲取出来,提炼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以四年级下册课本中《流过家乡的小河》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应设置好课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当前城市乃至国家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解,感悟水资源的宝贵,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之后要对教学过程做大概的设计,从课堂导入的大纲到板书的设计,将学生引入后续的活动中。首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想一想哪些生命需要水资源,然后进一步带入水资源的重要性,通過播放一段保护水资源的视频,让学生看到世界各地缺水干旱地区的生活现状,让其对保护水资源有一定的想法,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做一份保护水资源的倡议海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更深,教学也更为有效。

五、 重视实践环节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对德育方面的培养,而只通过课堂教学很难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无论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只是提高了学生道德方面的认知和感悟。提升学生的品德需要多方面共同培养,将知识与实践进行良好的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品德知识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应该重视实践环节,将一部分课堂放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无论是进行室外的教学还是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可以在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品德的认知和应用。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烈士扫墓、打扫街道等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社会有初步的认知,培养其参与社会活动、重视自身社会责任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的真正重点。

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拥有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责任,这就需要教师对于课程内容做到充分理解、合理应用,不仅要不断丰富课堂的内容和授课形式,同时也要优化课程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过程的参与情况的同时也要分析学生是否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在授课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聆听、观察、辨析、理解的过程中更好理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变得更有效、更有益,使学生真正拥有社会责任感,做到品德与知识共同发展,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永平.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2):79-80.

[2]郭明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与发展[J].学周刊,2016(25):142-143.

[3]魏晓艳.试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08):62.

[4]毛爱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25(02):192.

作者简介:

鲁秋琴,湖南省永州市,江华县大石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帮助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
给予初中后进生更多的爱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图书馆的关系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