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政绩观的四重维度

2018-02-12 17:55赵玮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绩观政绩榜样

赵玮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1]习近平以平实的语言,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了重要的指示。

一、人民为中心的基点维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是要把人民的切身幸福和实在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奋斗目标。领导干部的政绩与否,人民是最好的评价监督者,心里装着人民,办事想着人民的领导干部在做工作时也是优先解决人民难题,最先考虑人民诉求的好领导,主抓工作也一定是把人民放在首位。

个别领导干部把人民的利益抛之脑后,只顾谋取个人私利,枉做人民公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定是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即使经济政治文化等取得再大的成就,却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前提的,那也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所必须追求的。首先,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领导干部不是特殊的职业更不属于特殊的行业,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更是一名普通的公务员,无论职位多高,工资多少,都要在党纪国法的监督下认真工作。更要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不是管制人民,也不是应付上级,而是造福人民,想人民所想,实实在在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对待成绩和困难既不过分夸大也不隐瞒虚报。其次,领导干部之间要有正确合理的分工,国家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工作就是为人民生活工作提供便利,不能面对工作互相推诿,面对荣誉互相争抢。领导干部之间应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通过报请上级领导部门批准、单位会议通过以及单位部门的工作实际和领导担任的职务等,制定各项工作的责任人,既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配合好其他班子成员的工作,树立为集体、为人民的正确目标。最后,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选取合格的领导干部所必须的,应通过理论学习来不断加强和巩固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同时,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3]空有为人民服务的诚心是不够的,要在工作中锻炼组织领导能力、处理危机事件能力以及和群众沟通交流等能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二、创造显绩的目标维度

作为领导干部,带领一方百姓,做出显著的成绩应该是主要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的时代,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任务更为繁重。在其位,谋其政,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工作放在首位,把干好工作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是,干好工作绝对不是一味的追求GDP,当然去掉GDP同样也是不可取的,长期以来,GDP一直是各界最关心的经济发展量度,GDP的规模、增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就业、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过犹不及”,一旦过分强调GDP,就会落入误区,有些地方唯GDP马首是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功在一时,罪在长久”,为地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有些地方为了追求GDP,上马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随之而来的甚至可能是暴力拆迁、征地纠纷等为社会带来无穷隐患的问题。同时,创造显绩也并不表明追求GDP,仅凭一个指标并不能说明取得了成就,前任官员、当地百姓、基础资源等都是创造显绩的潜在因素,评价是否做出显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成绩是一定要努力去创造的,所以一定要有所成绩,但是不能贪图成绩,要树立建功必须有我的观念,这既能看出领导的眼界,也能看出他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孜孜不倦的努力。

是否创造了显绩,如何来判定,是显绩还是潜绩又如何来判定?领导干部坚决不能不作为,要以干出成绩为自己的短期目标。判定是否创造了显绩的体系一定要日趋完善,上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下级的监督,听工作汇报只是一个方面,要走下基层,把报告内容和实际发展中的成果和问题相结合;领导班子成员更不能包庇错误,虚报成绩,应该互相监督,为做出成绩而努力,共同为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工作而出谋划策,更不能出现窝里斗或者寻求一己私利的行为;下级官员不能一味地迎合上级领导而颠倒黑白,要实实在在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合理的工作;人民群众作为监督者和见证者,更要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是非分明,又要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政绩不是属于领导一个人的,是属于所有当地人民群众的。上级、同级、下级、人民都是领导干部工作是否做得到位,是否创造出了显绩的主观评价体系,实实在在的数据是最客观的评价,不仅仅是GDP,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应涉及在内,都有可以量化比较的数据。为官一任,该有怎样的政绩,显然要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

三、保持潜绩的前瞻维度

如果说显绩是一个领导干部短期追求的目标,潜绩就是他们永恒追求的目标。保持潜绩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暂时创造的显绩中会存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成绩,还可能会出现损坏文物古迹、遗失传统习俗等后果,这些可能带来地区GDP的增长,高楼大厦的建盖,但失去的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优美环境,是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不仅会对现代人身体、心灵造成伤害,更对子孙后代不公平。领导干部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等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等人文层面的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事实上,潜绩相对于显绩来说更为重要,更加潜力无穷,潜绩是显绩的基础、显绩是潜绩的体现,有潜绩,才会有经得起历史和实践考验的显绩。一个领导干部能正确处理显绩和潜绩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在岗位上造福一方百姓。就像人们常说的,领导干部的任期是有限的,但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充满无限可能,不断发展进步的。

从前人研究可知,针对中小尺度天气,BGM方法的调整大都针对繁殖过程中的尺度化因子展开,且在尺度化的时候,多数学者只将小扰动的振幅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均方根大小意义上)。而对于对预报结果同样影响较大的小扰动的水平分布并未调整,或者只是简单对研究区域进行分区,不同区域人为经验设定一个调整系数,而如何具体到格点上对小扰动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并设计合理的方案,正是本文的主要工作。

保持潜绩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首先,领导干部要从意识上理清显绩和潜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能急于求成、只想以立即的显绩来作为自己政绩以及升迁的支撑,要通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从思想认识上改变以往只注重显绩的想法。其次,领导干部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避免出现高喊“重潜绩”,实则“轻潜绩”的做法,从工作中去落实潜绩的发展状况。同时,对待潜绩的评价体系要客观,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4]不能只是为了短期的政绩而付出惨痛的代价,针对生态安全、教育投入、文物保护、科技创新等投资大、回报慢的建设工程,就不能以现状来判定地区发展状况和领导干部政绩优劣。其中,关键是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让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上、不符合的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功名潜显皆堪立、不忘初心为人民。不要只想做成绩表现,要把人民可持续放在首位。最后,在国家大力提倡潜绩,维护潜绩的氛围中,对领导干部进行教育,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显绩与潜绩,还要遵循现代政治文明规律,用党性教育、法规制度、舆论监督等手段来规范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形成既做显绩、也做潜绩的制度环境。

四、树立榜样的实践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的榜样示范法,是通过对先进人物事例的宣传,把抽象说理变成生动的形象,容易引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这共鸣又潜移默化地促使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激励人们效仿榜样的言行为人处事,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向着高尚的思想境界迈进,树立、宣传榜样对受教育者来说是非常现实、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榜样的先进思想、模范行为、感人事迹,富有感召力和说服力,能起到激励、引导人们奋发向上的作用。同样运用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面对直观的榜样的力量,可以更好地激励领导干部向其学习,结合自身情况,完善自己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5]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把焦裕禄事迹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正是用“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和“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担当精神,担负起了治理兰考水、沙、碱“三害”的万斤重担,做出了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树立了共产党人心中有责的典范。正确的政绩观一定不仅仅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把不犯错误当做工作生活的底线,而是杜绝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组织工作融入到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统筹、谋划和推进,不断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做精益求精的实干家。

榜样的力量对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公开宣传榜样的事迹,以及拍摄纪录片、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让更多的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看到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同时,榜样人物可以走下基层,把自己的工作体验和其他地区部门的领导干部做交流和沟通,这既是彼此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和借鉴的过程。领导干部对榜样的学习要落在实处,并不是别的领导干部带领一方百姓种植果树,还逐渐开发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等,使老百姓收入提高了,当地政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自己也一定照搬他的工作方案和思路;而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又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和市场需要,发展本地的特色产业,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但是,也要从别人成功的经验中去学习和总结,对照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发挥好榜样的引领作用,有利于树立看齐意识,汇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力,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树立榜样、推崇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每个人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有价值的人。

总之,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正确的政绩观,也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身份意识,更要有执政观念,不忘党员身份,才能名副其实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牢记执政使命,才能自觉自愿地在党为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这种政绩观指导下创造出的政绩,才是维护和加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绩,才是巩固和延续党的执政地位的政绩,才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政绩。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政绩观政绩榜样
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研究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盐业落地生根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法治GDP”变革政绩观
正确对待政绩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