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理念下的开放大学建设策略探究

2018-02-12 17:55游鸯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型办学大学

游鸯

(江苏开放大学 招生与合作办学处,江苏 南京 210036)

从2010年“办好开放大学”的提出到2012年6所开放大学的正式更名,象征了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一次飞跃,推动了社会学习化的进程。经过5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开放大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路径、专业设计、办学系统、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探索开放大学的建设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一、学习型社会和开放大学的定义及特征

1.学习型社会的定义及特征

学习型社会,也可称为学习化社会,是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在这样的社会体系中,学习不再受年龄、时空的限制,可以利用一切学习资源,自主学习[1],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快乐徜徉。学习型社会的概念首次被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反映了当时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构想和憧憬,也逐渐加深了人们对学习型社会的思考。到了21世纪,人们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更奠定了时代的发展主基调。在上海APEC会议上,江泽民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都提出了“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继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公平性、选择性等特征[2],给予了全体社会成员公平享受学习、自由选择学习模式的权利,有利于保障社会大众学习的无障碍化,把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2.开放大学的定义及特征

开放大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969年建立的英国开放大学[3],随后日本、印度、韩国等都逐渐建立了开放大学。我国的开放大学依托于广播电视大学,实行学历教育的同时,继续发展非学历教育,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实现了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突破了传统围墙内大学学习模式,是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战略转型,是社会学习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的成立让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开放大旗,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之路,实现现代社会教育的全面开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办好开放大学”的提出和《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强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都为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开放大学区别于传统高等院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元化、技术性、多样化等特征,开放是这所新型大学的本质属性。开放大学的自身特征让教育对象范围更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服务更加人性化、个性化,让教育惠及每一个人,提高全民素质,让开放大学真正成为一所百姓家门口的大学。

二、开放大学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的角色定位

1.开放大学理念与学习型社会相契合

学习型社会坚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价值理念,坚持教育的公平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多样化,倡导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成员坚持不断学习,促进个人自身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推动学习的全民化和普遍化。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年龄分布从10几岁到80多岁;不分职业,可以是勤快本分的农民,也可以是走在社会前沿的白领;不分地域,可以在朴实安静的农村,也可以在热闹非凡的城市。开放教育不设门槛,提供公平教育,任何一个想学习的人,尤其是那些被阻拦在传统教育大门之外的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都能接受到开放大学提供的学习服务,享受学习的权利[4],这契合了学习型社会坚持的全民学习和公平学习。开放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实现线上线下的双向学习模式,同时坚持学习的连贯性,从而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提升学历的同时,也完成了学力的升华,让学习成为生活的助力器。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开放大学应积极地开展大数据的整合、大规模地搭建MOOCS,为学生提供更加智慧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让开放教育跟进时代的脚步,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终身学习提供更有利的技术支持,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2.开放大学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动机”

开放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无异于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强烈挑战,也是开放教育思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延伸与升华,让人人不仅都有大学梦,还能够人人实现大学梦。学习型社会以“有教无类、学有所成、学有所有”为基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为目标[5],致力于提升公民素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开放大学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背景的求学者提供优质的网络平台,突破传统校园围墙的束缚,把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知识之风输送到城乡的每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教育变革带来的福音,坚持科教兴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学习型社会下对象的全员化提供有力支持。学习者的数量日益增多、个体差异性越发明显,开放大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办学的优势,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自身能力和自身需求,开设更加灵活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使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真正从“授之以鱼”过度到“授之以渔”,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随人的学习,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让学习环境更加开放,努力拼搏,成为国家当之无愧的栋梁。正是开放大学这种契合时代需要的办学形式对学习型社会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开放大学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立交桥”

从20世纪“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到21世纪国内外学者对“学习型社会”的深入研究,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然成了新时代的一个象征和理想标的,任重而道远。开放大学的定位是服务和支持学习型社会建设,开放大学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更便利、更广阔、更科学的渠道。开放大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办学水平,不忘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初心,最大程度地为社会全员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开放教育资源,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同样,为了学习者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秉持“质量第一,宽进严出”的办学原则,完善专业建设制度、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办学基础设施,提升线上线下的双向服务能力,让通向学习型社会的道路更加稳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开放大学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了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平台,提高了教学和管理的效率,使开放教育更加信息化、时代化和人性化,加快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学习型社会下开放大学建设的困境

从开放大学挂牌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加强了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合作,形成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办学模式,并推进了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融合,保障了教学和科研的高质量水平。同时,坚持学分银行的建设与完善,促进终身学习型平台的稳定与发展[6],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去思考和反思。

1.开放大学的发展路径问题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指出开放大学是新型高等院校,要突出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但很多业务还是按照广播电视大学时期的模式开展着[7],一些改革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身根本无法解决。2017年10月10号在上海召开的“开放大学建设进展与成效研讨会”上,广东开放大学的吴文清校长指出,国家或者大部分省市甚至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开放大学管理部门,当办理相关事宜时,需要向多个部门报告,但有时又处于多个部门管又不管的境地[6]。再如开放大学的师资评聘按照传统高校教师的标准,导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贡献往往被贬低[7],与其他普通高校老师的社会地位存在一定差别。开放大学在公共教育体系到底发挥什么作用也并没有获得政府部门的明确回答。总之一味地遵循普通高校的发展政策或成人高校的管理政策可能不完全有利于提高开放大学自身的竞争力和发挥其特殊性。在当前形势下,探索真正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发展路径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专业设计创新性、技能性不足,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开放大学的专业设计方式基本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专业目录进行设计[7],与普通高校的专业设计上具有很多相似性,开放特色不明显,创新性不足,缺乏优势。刑晓春教授认为当前开放大学的部分专业老化,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且更新比较缓慢[8];黄建教授指出省级电视广播大学(开放大学)缺乏对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视[9],难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根据开放大学这几年的招生专业可以发现,部分本专科专业之间形成割裂,不能较好形成衔接,并且本专科很多课程重复率高[7],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戳伤学习的积极性,可能会导致学生因为课程的复杂化辍学甚至退学。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强调技能的培养,对专业的技能定位也不明确[9],教材的编写以名师为主,缺乏有经验的基层工作人员,最终会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变弱,不能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毕竟,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用于实践,开放大学的课程设计必须加强技能方面的考核,让学生学以致用,符合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3.办学系统整体素质层次不齐,凝聚力不足,难以发挥整体优势

完善的开放办学系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办学系统中,各市县电大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开放大学健康发展的生命源泉。任为民教授等认为由于地域的发展差异和各地政府的政策倾向,导致各市县电大之间的规模、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教学设施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0]。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根据2017年最新开放招生数据发现,招生最多的教学点一年的开放招生量占总招生量的8%,最少的教学点招生量都不足0.01%,招生规模相差较大,可能会导致后期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市县电大虽挂牌“教学点”,但因为利益的驱使,竟承担着多项职能,与网院、成人类学校等社会教育机构合作[11],慢慢地开放教育会成为他们的副业,办学系统的凝聚力会越来越弱。因为市县电大与开放大学只是业务关系上的来往,并没有上下级的行政管理约束,难以统一管理,使之发挥开放办学系统的整体优势。

4.缺乏强有力的国家配套政策,导致开放大学的发展陷入“一头热”的困境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办好开放大学”到《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都表现出了国家对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视。但《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并没有为开放大学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制度创新,缺乏符合远程教育实践规律的政策[7]。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也指出,国家并没有出台针对于开放大学新的配套政策,办学体制和机制大都沿袭电大的旧模式[6],不利于跟进时代革新的脚步。并且,终身教育尚未建立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权威,有针对性的法律体系,让开放大学的发展缺乏可靠的法律依据。同时,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又较弱,社会各界人士对开放大学缺乏深入了解甚至存在偏见[6],造成了开放大学在建设过程中“一头热”的困境,不利于全民学习理念的推广,阻碍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这一系列的问题呼吁政府能够制定相配套的政策,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充分发挥开放大学的社会价值。

四、学习型社会理念下开放大学的建设策略

1.继续坚持“宽进严出”的办学原则,增强大学功能,办高质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作为新型高等院校,开放大学因其公平性的开放教育为核心价值取向,促进人人、时时、处处可学,加快推进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由于成人高考的大力推广、网络教育及企业在线培训等办学机构的无序竞争,使开放大学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因为学习者的惰性,在面对开放大学严格的课程、学历、学位等证书获得标准和程序面前选择退缩,转向社会上那些“不要上课、不要考试、不要作业”的“三不”培训结构。在这种形势下,开放大学更应该坚定立场,继续严格遵守“宽进严出”的办学理念,不一味地放纵与违背原则,否则最终只会被社会淘汰。要确保实现宽进严出的基本原则,开放大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完善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加强办学基础能力建设,建立严格、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低成本、有竞争力的教育服务[12],能够按照学习者的个人差异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模式,实行在线课程的混合化,提供线上线下的双向服务,让学习者自主学习,变开放教育为自己的教育,这样才能办好高质量的教育。同样,为了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必须增强大学功能,重视学科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开设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实用性的专业,进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提高开放大学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加大对非学历教育的投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中国作为教育大国,教育对象逐渐大众化,对学习的需求日益增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高校已经很难独自满足多元化的人才需要。对于一直秉持着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开放大学而言,学历教育一直处于“主流”地位,非学历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补充。由于学历教育的生源逐年下降,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研究、把非学历教育作为新的增长点,与普通高校进行错位发展已经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也提出了“开放大学应该广泛开展职工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和各类培训,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融通力不足主要因为政府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融通机制方面并不完善[13]。要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通在获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的同时要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机构设置机制、约束监督机制,进一步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学分互认制度,调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14],获取国家开放大学的顶层设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等。随着学习逐渐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越来越渴望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作为非学历教育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和助力知识经济增长,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体化的学习环境[15],利于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老年教育作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缓解老年化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还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非学历教育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推进开放教育发展的平民化,帮助和扶持贫困学生,让学习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开放大学坚持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提供身边的、高质量的教育。开放教育作为一种平民教育,应该高度关注平民的生活和学习,特别是高等教育照顾不到的农村人群、在职人群,为他们提供完成学历教育的机会,让开放教育之花开遍中华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要扶贫首先得扶智。”孩子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让每一个贫困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其他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才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开放教育作为全民化的教育,更应该帮助和扶持贫困学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每个人都真实地享有公平教育的权利。只有人人都学习、时时能学习、处处可学习的社会才是学习型社会。

4.建立具有开放特色的校园文化,提供令人幸福的教育

文化建设是一所大学的内涵所在,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放大学校园是一种虚拟的、开放的,没有四面围墙,没有固定教室,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都是以网络交流为主,文化氛围十分单薄,缺乏普通高校的那种师生情、同学情。建立具有开放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开放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竞争力[16],让学生追寻开放校园中的那一份幸福感。要建立具有开放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自觉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感,自愿致力于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要根据学生之所想,学生之所需定期开展丰富的、高质量的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收获,愉悦身心,深入了解开放大学,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要关注教职工的生命质量,给予他们更多的物质、精神支持,促进教职工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作为老师,要根据开放学生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制定灵活的课程方案,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给予学生讨论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解决。作为学生,要在获得学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做一个有用之人,回馈社会。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也可以借鉴普通高校的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建立学习型社团[16],坚持趣味与知识相结合,举办的活动不仅与学生息息相关,还与社会相融合,可以是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各种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和优越感。

5.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开放学习的移动化和微型化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国务院颁布《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中国“互联网+”应该大力发展11个行业,包含教育领域[17]。从一个新名词的提出到深入影响人们的生活,预示着“互联网+”的时代的来临,将推动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作为新型高等院校,开放大学应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人民日报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总结为促进教育公平、便利学生自助学习、用大数据服务教育、学习不再有时空限制[18],契合了开放大学“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办学理念,更加凸显了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让“互联网+”下开放大学的自身价值发挥到极致。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各类资源,开放大学可以缓解教育生态系统的承载压力,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公平的教育,促使学习的全民化。同时,“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灵活化、智慧化的教学服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育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能型人才。“互联网+”时代促使手机媒体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已达至6.2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0.1%[19]。开放大学在面对学生的学习媒体越来越微型化的情况下,应该开设基于便携式学习终端为主的课程形式,把学习资源进行微型化处理,符合学习媒体的容纳量,完美实现开放大学平台与便携式学习终端的对接,让学生真正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6.构建更加完善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把学生满意度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服务。开放大学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其质量水平直接影响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教育服务水平。如何满足需求,建设更加完善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对开放大学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学校,在招生宣传期间,有没有为学生提供最全面、最人性的咨询服务,能不能保证宣传材料的真实、可靠、完整;有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交流渠道;有没有为学生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学习平台;能不能及时对学生提出的疑虑和困惑做出解答;能不能兑现所做出的承诺;能不能保证及时发布教学、管理等重要信息;有没有为学生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能不能保证学历证书的社会地位等等。作为老师,有没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开放教育教学水平;有没有及时查阅学生作业、给予最客观的评价;有没有学会与学生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灵活化、多样化的教学;有没有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技能等等。只有真正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做令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教育。

7.坚定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学习者职业技能的提升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提出开放大学的定位是培养特定行业、特定人群的职业技能[9],并且办好开放大学需加快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走职业化道路,是开放大学在电大基础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开放大学基本还是参照普通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强调理论教育,并没有特别突出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大部分课程开设形式都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开放大学的学生以在职成人为主,他们参加开放教育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为转岗或者晋升做准备。在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的形势下,开放大学首先应该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开设特色鲜明、行业优势突出的专业,制定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计划,推进课程体系的深化改革。同时,加强教师团队的职业教育观,让老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并向社会给企事业单位吸收优秀的职业人才,给开放大学的教师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也有利于老师认识到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要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还必须加强与中高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具有开放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共享学习资源,共同创造更优质的课程,在解决开放教育生源压力的同时,还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扩大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8.改革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的体制机制,共同致力于开放大学的美好未来

开放大学办学系统是开放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开放大学建设的主体力量,如何发挥办学系统的整体优势,增强其对开放大学的核心凝聚力,促进开放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非常值得去思考。市县电大虽然是开放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大部分市县电大的人、财、物都是隶属于当地政府,与开放大学只是业务上的扁平式管理,这几年开放大学的生源下滑,学习平台的不稳定和复杂化,导致很难全心全意服务于开放大学。因为绩效考核体制的改革,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下降,对开放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当地政府首先应该认清开放大学的社会价值,制定利于开放大学发展的政策,给予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扶持,增强市县电大对开放大学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带动社会全员参与开放大学学习的热情。开放大学应该从顶层进行设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和发展具有开放特色的办学系统体制,制定开放大学办学系统运行章程,让开放大学办学系统运行的各个程序规范化和制度化,从教学、管理、教师团队等多个方面给予市县电大一定的支持,促进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的共同发展,定期在系统内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市县电大对开放大学的归属感,致力于开放大学的美好未来。

结语

开放大学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下,开放大学要坚定立场和使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学习者为中心,让每个人都能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真正实现学习的职业化、多样化与平民化,建立具有开放特色、令人幸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型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