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雷 倪艺尹
(玉溪市烟草公司红塔区分公司)
观念对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干部具备何种政绩观念,对其履职履责、干事创业均会产生导向作用。2018年5月20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1]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是促进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党员干部敢作敢为、追求政绩、创造政绩的必然要求[2]。新时代下,通过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政绩观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才能通过党性锤炼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有效解决党性不坚定、政绩观错位等问题,确保政绩观教育取得应有实效,有效地推进党员干部思想建设、政治建设。
在对政绩观具备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政绩观教育的内涵。从概念界定来看,政绩观是干部在从政、施政过程中对如何履行职责以及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干部所具备的政绩观对于其从政、施政都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3]。对正确政绩观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正”,强调的是心正和事正。所谓心正,是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谨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可存私信,不可为物欲所惑,应当时时刻刻从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而实现良好的政绩。而事正则强调了领导干部在从政、施政的过程中,应时刻坚守 “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始终以科学的、长远的眼光来做好政事。
第二,“实”,政绩观的“实”主要体现在不搞虚政绩,要科学实干,求真务实,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实惠,真正地解决人民群众最为迫切、最为关注的问题,顺民意、解民忧[4]。
第三,“畏”,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对历史的敬畏,这是权力运行和创政绩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政绩观教育可以理解为是以引导和促进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而开展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政绩观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是引导党员干部形成勤政为民、求真务实、创新立业、公道廉洁的正确政绩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党员干部对民众的责任,对组织的责任以及对自身职位的责任的重要教育手段。
通过政绩观教育可以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查找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党员干部强化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革新思想观念,改进作风效能,不断地提升党员干部工作实效。促进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使党员干部保持自觉、勇于敢当、敢当先锋。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政绩观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明确自身在新时代下肩负的使命,始终将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具体工作中注重自我反思、自我检讨和自我纠正,始终保持敢于担当、敢于冲锋的精神,要积极地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共同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第二,有助于校准党员干部陈旧的政绩观,引导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发挥政治观指挥棒作用,促进党员干部在其所属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发挥政绩观教育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包括党史资源在内的各类红色资源进一步加强针对党员干部的忠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绩效观。同时,通过深入开展政绩观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三观”,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有效的政绩观教育也可以引导党员干部将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检讨以及自我改进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习惯,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政绩观念,切实做好每一件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
第三,有助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与优化。通过加强党员干部政绩观教育可以推进全面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恪守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真心为民做好事,珍惜人民群众的信任,净化和优化党内政治环境,避免出现不良竞争攀比的风气。同时,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政绩观教育可以鞭策和监督党员干部积极向上,避免安逸消极惰性思想,在正确政绩观引导下做出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政绩。
总之,通过促进政绩观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地发挥出政绩观教育的力量,将政绩观专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实际举措,从而切实发挥出政绩观教育在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校准党员干部陈旧的政绩观以及净化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常态化的政绩观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地做到为人民负责的根本需要。在分析促进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下文侧重围绕推进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具体如下: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或培训计划,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有关论述融入其中,丰富和拓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通过有效的政绩观教育,纠正党员干部存在的重视发展、忽视党建的错误认知,形成以民为本,为民办事的正确政绩观。因此,为确保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应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基础上,将政绩观专题教育纳入到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当中,通过组织和开展针对党员干部的政绩观专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形成对正确政绩观的正确认知,具体而言:
第一,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在党员干部政绩观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锤炼。要坚持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最新理论和思想武装头脑,培根铸魂,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砥砺品质,牢固树立党员干部正确价值观的思想根基。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党史学习研讨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党史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理论素养、政治素养,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时刻恪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绩效观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原原本本学习党的理论,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关于发展观政绩观方面的重要论述等内容,深入学习和领悟其中蕴含的立场和观点。同时,从教育形式上,应当通过学习专题教育,借助多种载体的传播优势和学习便捷性,形成形式多样、层次全面、渠道全覆盖的党员干部绩效观教育模式。总之,通过组织开展绩效观教育相关的培训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理论,打牢思想基础。同时,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专题研讨,聚焦政绩观错位根源,谈认识,找差距,明确政绩观教育的目的及方向。
第二,加强对典型事迹和榜样的学习。为确保党员干部政绩观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应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典型事迹和榜样的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通过将这些典型事迹和榜样作为鲜活教材引入到党员干部政绩观教育中,可以形成对党员干部的有效激励和鼓舞,引导他们主动地承担应有的责任,敢于担当和作为,不断地创先争优,进而激励党员干部发光发热,冲锋在前,主动担责。
第三,加强典型案例学习,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这里的典型案例是要求在政绩观教育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引入警示教育,通过一些反面教材的引入,引导党员干部形成对政绩观的正确认识,深刻地汲取惨痛教训,遵守纪律,讲规矩,做到正本清源。
此外,在开展政绩观专题教育过程中,应当实现政绩观教育与党建教育的紧密结合,对于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激活组织活力和加强纪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党员干部形成主动参与政绩观教育的自觉性,提升政绩观教育的实效性。
领导干部在推进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过程中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组织协调者,也是监督者。因此,必须充分地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发挥领导干部组织协调者的角色作用,可以确保政绩观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推进,确保政绩观教育稳步有序开展,并在纠正党员干部政绩观层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干部“领头羊”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先进,以正确的政绩观形成对其他人的影响,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思想先进、觉悟到位、方向正确,并将党的政策落实到位。党员干部应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做到先学先做先行,在发挥领头雁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群雁齐飞”。
第二,发挥好领导干部监督者的角色作用。为确保政绩观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应当强化领导干部的督导作用和管理作用。通过领导干部参与到政绩观专题学习小组当中,与党员共同学习,将政绩观教育体现在各项具体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形成彼此监督、共同学习的政绩观教育体系,切实有效地提升政绩观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通过充分发挥监督者的作用,可以确保党员干部政绩观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取得预期实效,确保党员干部可以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实现政绩观教育常态化,必须将政绩观教育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干部时时刻刻学习,既从思想上纠正错误的政绩观,又从实践上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从而提升政绩观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而言:
第一,常态化开展政绩观专题学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和学习渠道,形成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的政绩观教育体系,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习惯的群体的学习需求,提升政绩观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开展主题活动,包括警示教育、示范带头作用等。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对政绩观教育活动方法予以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政绩观专题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党员干部围绕正确政绩观进行深入交流与分享。同时,要将政绩观教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促进政绩观教育的常态化。例如,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紧抓政绩观教育,完善督学导学机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学习政绩观教育相关内容,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苦干实干,履职尽责。
第二,加强对党员干部政绩观的考核和监督。通过常态化的政绩观教育考核活动,评价政绩观教育取得的实际效果。例如,通过建立起常态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测试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督促政绩观教育学精学透,促进政绩观教育开展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同时,针对发现的政绩观突出问题及时给予整改。在落实政绩观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落实政绩观实际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确保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
第三,加强政绩观教育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和协调配合,确保政绩观专题教育不断地取得成效。例如,加强政绩观教育与党建工作的紧密结合,构建起“党建+业务”的工作模式,促进政绩观教育与基层各项生产管理工作、经营工作以及基层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切实为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注入源头活水,带来无穷力量,更切实地发挥出政绩观教育应有的作用。通过政绩观教育渗透到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显著地提升政绩观教育的实效性,并将政绩观教育取得的成绩充分地运用到各项工作实践中,检验政绩观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反馈到后续政绩观专题教育中,促进政绩观教育工作不断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常态化开展政绩观教育宣传工作。通过运用线上线下多样化的传播载体,强化对政绩观教育内容、先进先锋、典型案例等的宣传,一方面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政绩观教育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强化政绩观教育的宣传效果。例如,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造新时代下政绩观专题教育宣传的传播新格局,有效地提升政绩观教育内容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
完善的制度是政绩观教育长效化的保障。通过完善学习教育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可以为政绩观教育取得长期效果提供制度保障,具体而言:
第一,通过完善的学习制度,确保各项教育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促进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正地思想上学到位,行为上落实到位。通过制定完善的学习制度,以制度形式促进政绩观教育工作的长效化。例如,对政绩观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考核方式等予以明确规定,为政绩观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参考和保障。同时,为确保学习制度落实的有效性,应当在现有制度基础上结合实践对具体开展形式予以改进和创新,确保政绩观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通过完善的考核评比制度,保证政绩观教育取得应有的实效,并对政绩观教育活动开展方式予以评价,及时优化政治观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政绩观教育的长效化。政绩观教育是否取得预期的实效必须依赖于有效的评估手段。通过制定完善的考核评比制度,及时对政绩观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予以评价,及时发现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予以整改,确保政绩观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通过建立起完善的政绩观教育配套制度,为政绩观教育工作稳步有序开展提供制度支持,确保党员干部政绩观教育的长效化,进而充分发挥政绩观教育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落实党的奋斗目标,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总之,开展常态化的政绩观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地做到为人民负责的根本需要。因此,应当通过常态化长效化的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促进党员干部进一步求真务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加强党员干部敢作敢为、追求政绩、创造政绩的积极性主动性,匡正以往传统陈旧的政绩观,形成健康而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地为民做好事、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