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北京市大兴区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大多是综合性的,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通常也建有地方文献的专藏。这些地方文献记录了当地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进程,在各项服务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服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明确提出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社会发展规划,将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同时针对地方文献专门提出了要系统收集地方文献信息,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可见探究地方文献的服务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地方文献服务功能的开发和建设是公共图书馆重要工作之一。地方文献是当地历史的剪影和浓缩,不仅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物著作、地方出版物,还包括地图、图画、电子信息资料等,具有地域性、权威性、综合性、历史性、公开性、民族性的典型特征[1]。可以为各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保留和传承了当地优秀传统,可以成为研究当地社会、文化、经济建设的有力工具[2]。在地方文献服务功能开发和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在于其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开发工作不到位、服务工作不到位,还是文献收藏的不完善,都会与读者需求产生冲突[3]。更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了服务功能的探究上,有人以地方文献服务推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扩大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深耕重点地方文献资源、推动地方文献阅读推广,助推地方文化建设的发展[4]。有学者探索地方文献阅读推广服务,通过增加阅读平台数量、推动数字化阅读等途径,做好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推广[5]。而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当地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服务探究中,要深挖地方文化内涵,有学者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探索地方文献服务文旅融合的应用前景,围绕地方文献资源馆藏体系、人才保障机制、宣传推广三个方面寻求突破。而在互联网时代,地方文献服务功能的拓展需要信息化管理机制的支持,要推动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发展,深化信息服务工作,尤其是通过特色数据库建设,完善信息化保障体系[7]。由此可见,当前对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功能探究工作已经非常完善,但毕竟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起步较晚,还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彻底披露,本文将针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进行重点探究。
地方文献记录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全面状况,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缩影。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通过挖掘地方文献中独一无二的特色资源,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灵魂”。事实证明,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规划一定要做到以史为鉴,不能带有盲目性和主观性。地方文献是当地历史经济发展的见证者,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通过了解当地经济的历史发展方式,能够明确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地方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从而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地方文献有着丰富载体,既包括地方报纸、刊物、政府文件、年鉴、地方志等,也包括家谱、族谱等世代相传的谱籍。这些文献记录了我们国家如何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过程,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和信息,也是对当地的各种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揭示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尺度参考,从而能够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地方文化是地方文献产生的基础,而地方文献通过忠实记录地方文化也有助于地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地方文献涵盖范围广泛,不仅记录了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实践活动,也包括当地的民俗民情、艺术等内容,是对当地文化的最真实记录和反映,也为地方文化传承提供了最可靠依据。例如现在各地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曲艺、民俗等各个门类,都可以在地方文献资料中找到历史依据,通过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可以让这些特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我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地方文献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知道,旅游景区最吸引游客的关键要素就在于其所拥有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自然人文景观旅游区,如果无法获得满意的文化体验,肤浅快餐式的旅游模式注定是无法长久的。要从地方文献与旅游业融合点入手,寻求地方文献的内在价值,提升旅游品质。例如现在兴起的名人故居旅游,地方文献中记录着名人成长的历程和事迹,深挖这些文化要素对于提升名人故居旅游品质至关重要。以地方文献记载为依据,对名人古迹进行精准修复,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就是地方文献服务助推旅游发展得很好例子,地方文献服务有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关注和了解本地文化,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几乎涵盖了读者所要了解本地文化的方方面面,在满足读者了解和继承本地文化的同时,也能极大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有助于带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
尽管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但受诸多因素影响,还存在很多的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的问题。地方文献不同于普通文献,不仅包括传统印刷制品,还包括很多非传统纸本(如金石拓片等),载体形式更加多样,获取过程中就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公共图书馆普遍没有为地方文献设立专款,可动用的经费有限,而将更多的经费和人力放在正式出版物上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地方文献的重视程度。二是收藏片面的问题。在人力和经费有限的制约下,不仅收藏资源数量较少,且缺乏有效管理,规划不完善,有“重古轻今”的现象存在,即片面追求古籍文献的收集,而忽视了现代文献的收录。或是刻意追求一些孤本、珍本的地方文献,而对于一些大众类的文献不屑一顾。而从公共图书馆性质来看其各种文献资料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这种大众类的文献资源更应该得到重视,而这与现实是不符的。三是文献分类的问题。在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整理时,常常会遇到无类可归的问题,这是由于很多地方文献内容涉及广泛,而地方文献类目设置不科学,归类方法和标准不统一,导致分类显得不规范,也为读者检索带来困难。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服务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在于其能否得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当前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发利用与读者需求矛盾冲突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全民阅读背景下,读者对地方文献有了更高的阅读需求,而地方文献的开发程度有限,无法为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阅读信息。读者也有对地方文献的研究需求,而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大多数仍停留在收藏整理阶段,并没有开发其他功能,无法为读者提供有效的研究内容。二是地方文献的推广和宣传工作亟待加强。地方文献的宣传推广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应该纳入公共图书馆的整体规划,但是什么时候宣传、宣传的重点放在哪里、怎样进行宣传这些具体内容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需要进一步细化。
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几乎涵盖了我们所能认知的各个领域,载体形式多样,包括地方志、年鉴、传记等,此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地方文献也显著不同。种种原因决定了地方文献服务功能的提升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作为支撑。但是从实际来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服务的开展工作成果并不显著,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受人才缺失的制约。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大规模地培养和引进专业性人才并不现实,这是由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所决定的。但是不论是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还是系统研究地方文献的文化价值都需要专业性人才来完成,这种矛盾冲突如何协调直接关系到地方文献服务功能的拓展。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数字化应用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公共图书馆内,地方文献有着载体多样、内容广泛的特点,建立地方文献信息化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也存在明显问题。一是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受资金人力限制,很多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负责地方文献的人员其本身并不具备数字化能力,专业信息知识掌握不够,没有形成信息化服务意识。二是数据库建设的不足。数字化应用最核心的就是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库,而目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还没有真正实现。三是数字文献资源的利用不高。地方文献的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欠缺,如数字化的信息检索等基本操作很多人都没有掌握,读者无法享受到数字化服务给自己带来的便利。
提升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服务功能,首先要从文献收集、整理、归类等基础工作做起。一是要加强对这些基础工作的重视。公共图书馆本身也是按照地域划分而建立的,具有地域性特征,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也要向地方文献倾斜,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收集整理保障体系。要加大对地方文献收集的人力支持,配备足够的经费保障,确保地方文献收集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要做好多渠道的地方文献资源收集工作。要正确认识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是为社会公众群体服务的,要保持自身多元化结构,广泛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资料,不仅包括各类出版物、手稿拓片等实体内容,也包括口述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只有满足这一条件后再去侧重特色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才有意义。三是探索科学合理的地方文献分类归档工作。通过集中分类法,加强与其他馆藏单位的横向联系,建立地方文献系统联合检索目录,为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检索渠道。
提升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服务功能,就要做好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地方文献的宣传推广工作。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源,对于读者而言,就是一处知识的宝藏,而只有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才能做好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宣传形式上,可以在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网站上进行宣传,可以在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屏或橱窗上进行文字宣传,还可以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带给读者更为直观的宣传感受等,并通过打造厚重感的阅读空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满足读者需求来发展利用地方文献。公共图书馆是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深层次地扩展文献服务。同时也要根据读者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研究需要。
创新地方文献服务人才保障工作首先要从意识提升开始,要改变以往“重藏轻用”“重古轻今”的意识理念,全面认识地方文献的特点,提高地方文献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选择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人员时,要确保他们的知识能力与地方文献服务要求相匹配,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对当地历史典籍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也要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有较强责任心。根据当前公共图书馆人员配置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号召当地的文史爱好者兼职或义务地参与到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中来,如当地历史老师、离退休干部职工等,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确保地方文献服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服务也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转型,这不仅是地区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地区文献安全保管的重要途径。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基础建设为数字化服务提供了条件。一方面要提升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无论是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还是后期的开发利用,都要考虑大数据的优势和影响,要将地方文献的数字化服务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另一方面,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建设特色数据库。要实现不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公共图书馆的整体信息化建设,深化信息服务。在充足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做好特色文献的征集工作,建设有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充实特色馆藏,做好数字化服务工作。
地方文献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地方经济和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传承地方文化、推动全民阅读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但在收藏阶段以及开发利用阶段都有矛盾冲突需要解决,此外还有专业人才缺乏和数字化服务不充分的问题,制约了地方文献服务功能的发挥。要做好各种基础工作,加强人才保障,提升数字化服务质量,从而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