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强 宁静
(运城学院)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是沟通链接广大学生的重要桥梁。《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领导行为首先必须确定目标,即根据组织的宗旨或总的任务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向哪里求发展。接着必须运用技术及人际交往手段来开展领导工作。”[1]加强政治建设须从党组织的最为基本的党支部入手,因此,高校的学生党支部要深入领会党中央指示精神的精髓要义,恪守初心,践行使命,就必须从顶层设计、目标建构、组织人格和信息沟通层面,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提升其政治功能,努力实现筑牢根基、稳中求进、务实重行。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高校党委必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避免各自为政、工作衔接不畅。“管理者需要纵向整合,即同下属工作结合起来,为了取得成果,管理者还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同最重要的相关领域结合起来。”[2]因此,各院系的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提升必须放在总体架构中来制度设计和综合权衡,融入学校党建总的规划统筹,使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打通条块分割,向同心同向的协同联动的机制转换。
第一,基于校党委的规划统筹,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建设。高校的校党委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者,对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建设具有决定权和管理权。只有高校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的各个要素之间彼此配合,协同发展,学生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才能得以系统优化和提升。因此,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建设需要校党委牵头来规划统筹,从制度设计上增强对学生党支部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将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要视同一律,让两者的政治功能提升充分融合互动。
第二,依托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高效联动,提升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需要秉承连贯性、协同性和渗透性总的遵循。针对流动性强的特点,新时代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持党员教育的持续性。既要教师党员编入学生支部,凝聚师生合力,通过以老带新和帮传带来协同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在学生社团、实习实践活动中设立党组织,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党员的作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持续培养、教育和跟踪监督。确保党组织能够将党建的触角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党员,保证学生党员对党建的充分参与,就必须实现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之间跨学科、跨院系的协同共生、相互激荡。本质上,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那就是“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
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的提升,最关键就是提升学生支部的组织执行力。“要让组织成员有能力承担起工作责任,就要满足三点要求:(1)工作要富有效率;(2)信息要及时反馈;(3)要建立持续学习的机制。”[4]因而,提升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领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实现悟信行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作好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传播,感悟思想伟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它的理论原点是与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具有高度一致性。要让党的初心和使命成为每个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就必须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对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传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领悟力。首先,传递新时代信仰,凝聚青年力量。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点与最精纯部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通过党支部的组织学习、深刻解读和系统阐释,精准而全面地传播到党员学生和群众学生中去,为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精神底蕴,形成新时代青年力量。其次,建设科学化、常态化的学习机制,提升实效。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组织化传播和政治理论学习成为新形势下的刚性机制,借助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支部活动形式,在常态规范的系统学习中让学生党员形成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最后,列定详实的理论学习方案,订立提升目标,激发学习热潮。将信仰传递进行组织传播必须从笼统的理论说教到回归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转变,要契合不同学生支部及每个党员的现实状况,列定详实、实操性强的学习方案与学习规划。“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5]指引学习主体,“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6],真正做到在灵魂深处自我革命,让初心和使命在思想深处扎根,摆进自己、摆进工作、摆进职责,做到贯通学思用,统一知信行,“从而使信仰有现实支撑、信念有现实支点、信心有现实依据”[7]。
第二,加强对时事热点的组织引领阐释,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面对持续变幻的热点时事和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提升自身的政治判断力,能够透过表象搞明白深层次原因,找准关键点、症结处进行解读宣传,使支部的组织话语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政治自觉。其一,让学生党员关注热点时事,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而精准地研判,进而充盈拓展他们的政治视野,在生动鲜明的案例中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二,严密关切当代社会思潮的趋势走向渗透,教育导引学生党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督促他们自觉检视自我、修正偏差,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判断力。只有以彻底、科学的理论说服学生、掌握学生,充分保障青年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高校学生党支部只有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形成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和政治习惯,听党话、跟党走,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有效提升政治功能。
第三,提高政治站位,筑就强大政治执行力。政治执行力是一个政党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的具体表现,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坚定立场、实力和精气神,也是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重点。新时代要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就要不断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大学生的政治站位。其一,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树立阵地意识,通过制度建设推进支部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构筑思想意识和思想工作的高地,精心为青年大学生滴灌思想养分,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牢牢把握好思想意识阵地的主导权。其二,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党史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升华对党的科学认知,深化对党性的理解,努力做到明责于心,担责于身。其三,加强实践磨砺,提升学生党员责任担当能力。组织应积极感导学生党员主动投身社会公共事务,做到尽责于行、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学生党员通过在实践中增长技能,增长知识,磨炼自己,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己党性修养,夯实提升政治执行力的基石和底气。
“人们在严格受限的范围内才有可能做出选择,而这一限制范围是物质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每个成员的组织人格培养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关乎组织整体的组织力、生命力和战斗力。因此,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要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权威说教的传统思维,将政治学习和日常工作以情境化和行动化的方式来展现,通过情境的展现接轨学生生活,增强他们的代入感、共鸣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与大学生的良性的平等沟通。
第一,将社会主义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大胆采用介入式、嵌入式等沉浸式党员培育方式,努力涵养青年学子的党性情怀和政治人格。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支撑,以中国好故事为依托,通过情景式演绎来生动展现支部的具体工作。通过对紧贴大学生实际和新实践要求休戚相关的使命的深度关注,立体全面讲述中国故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弄清来龙去脉、释疑解惑,促进大学生沉浸感受中国好故事,从而在思想觉悟上能够循序渐进,理论水平上获得不断提升。
第二,建立党务工作者与学生党员、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平等的良性互动关系。新时代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必须调动和发展组织个体的人格力量,即提升每个党员的党性。因此,首先必须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平等对待他们,调整自上至下、以说教为主、刚性的管理思路,努力营造在平等的良性互动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情景中,使之能够有效沟通和表达,将学习成效内化为忠诚核心、紧跟核心的意识自觉,进一步深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建设适合的平台为他们提供社交机会,将主动探寻与良性互动、沟通交流有机融合,指引大学生坦诚布公、直抒己见、展示自我,同时,耐心倾听、认真反省、深度探讨,经由观点碰撞、思想激荡和辩证思考后,使大学生个性化的社交需要得以满足,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以升华。
“实现间接目标所采取的迂回的行为全部体现在合作努力之中……除非在经过媒介的过程中采取行动,否则个体目标无法通过合作而得到满足。”[9]新时代要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就要结合全媒体彰显时代气息的合宜元素与将媒体发展中凸显时代特质的有益要素,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将传统信息沟通渠道与新媒体融合,把支部建在网上,将党员联在线上,提升党支部政治上的感召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凸显党务工作的时代意蕴。
第一,创建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党建信息的传递体系。高校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要提升政治功能,必须紧随时代,顺势而为,不断坚持和扩大思想意识阵地。除了党报、党刊、党台、党网传统主流媒介外,还应大胆采用新模式、新机制和新技术为载体,搭建组织与大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硬件平台体系。这样的体系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能够及时向青年学生传递党的声音,可以大幅提升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论学生党员人在何方,都可以收到党组织公布更新的讯息,真正实现了随时学、随地学、随身学。丰富的内容、开放的形式让青年学生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契合了他们学习个性化的特点,使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需应变,提升党员学习质量和组织信息传递的实效性。
第二,构建有效沟通、整体协同的党建信息交流互动平台。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实现党建信息沟通交流方式的与时俱进,既要上接天线,还要下接地气。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主流价值进行舆论引导,通过理念、机制、技术等融合创新,使正能量传递的品质和水准有显著的提升,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另一方面,建立详实的党员信息库,充分实现对主要受众即青年大学生的需求无盲区、全覆盖的精准掌握,摸实底、知民意,走网络群众路线,既能及时传达党的指示和支部工作动态,也能及时征求意见和回应相关诉求,实现全程、全效的互动交流,从而保证组织能够与每个学生党员及时有效沟通。
第三,搭建生动鲜明、与时俱进的党建信息传播体系。首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传播话语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生党建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政治宣传,确保内容符合正确舆论导向和主流价值,通过新媒体发挥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引导力。其次,要与时代同行,构建中外融通、学思结合的组织话语体系,提高党组织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推动组织语言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让组织语言更加朴实亲切、更加接地气,具备更强的感召力和亲和力。最后,要精准把握和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持续为青年学子提供有思想、有质量和有温度的阳光正能量。通过将各支部和党员在工作中不断涌现的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在新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传递给每个青年学子共享,并广为流传,促进党良好形象在广大学子心目中的提升。
【相关链接】
运城学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由运城师范专科学校、运城地区教育学院与河东大学(筹)合并组建的运城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5月,运城师范专科学校首先创立;1989年12月,三 校 合 一;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运城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独立设置运城学院。 2019年1月,成为山西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