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麻醉亚专业课题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8-02-09 14:16刘晶丁文刚杨鑫孙迎新李文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专业型麻醉学专科

刘晶 丁文刚 杨鑫 孙迎新 李文志

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区别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生培养,麻醉学研究生要求全面理解掌握内外科学的基础知识。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并轨,培养麻醉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既要注重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又要提高其科研水平和能力,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1-2]。预设麻醉亚专业课题方向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还能开阔科研思维,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具有扎实医学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强的解决麻醉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临床专业技术工作的高水平麻醉人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专业型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研究生生源多样化

临床麻醉是高风险职业,涉及的人群范围广、专业病种多、病情复杂。麻醉学专业研究生生源又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生源主要由应届的麻醉专业本科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以及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麻醉医生组成。而具有临床麻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来自的医院水平又不同,有的是三甲医院,有的是基层医院,他们不同的经历和阅历使其具有不同的基础知识水平。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麻醉学人才的需要,根据研究生的来源进行针对性地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1.2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使研究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点。科学研究首先是阅读文献,选择研究方向并立题,然后根据选题收集病例资料和实验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文章。选题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科学的选题和严谨的科研思维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在选择研究方向时,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按照科室科学研究的大方向,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立题原则,研究生自行设计研究课题。研究生自主设计的课题要紧密结合临床,研究成果要能够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

1.3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不同的研究生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临床工作经历,这对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挑战。与本科学生不同,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较强的接受能力,对知识的渴望和理解都高于比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思维方式中理性占有较高的比例,主动学习能力强,这就要求研究生指导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鉴于学生的生源不同,他们的培养的方式也有所区别,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也参差不一。因此,指导老师需要因材施教,全面客观地评估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便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实施导师责任制有助于提高研究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4]。

1.4 存在的问题

麻醉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就业面相对单一,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进入临床麻醉工作的第一线,作为麻醉医生直接面对患者,肩负起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重任。但是麻醉专业的临床工作风险大,麻醉医生如履薄冰,处理稍有不当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威胁患者的生命。当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很多医学院都侧重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5]。在毕业时,大多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都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能力,但是他们的科研思维能力相对较差,跟不上医疗健康领域的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不能独立进行临床的医学科学研究。自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后,对研究生的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6]。麻醉学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还要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7-9]。因此,如何制定专业型麻醉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既培养其临床实践能力,又锻炼其科研能力和思维,使其适应当前社会对麻醉学人才的需要,这一直是麻醉学研究生教育领域里的难点[10-11]。

2 以预设麻醉亚专业课题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领域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的不断细分,即医学学科的亚专业化已经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12]。医学的亚专科化推进了学科纵深发展,极大推动了各个医学专业的进步。作为麻醉学最重要的分支,临床麻醉学专业也进行了亚专业的细分,国内外一些大的综合性医院将临床麻醉分为多个亚专科。区别于单纯的住院医师培训,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学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设立麻醉亚专科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会面临一些问题。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学生直接进入临床各麻醉亚专科,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学生进入心外科和胸外科后,直接参与临床麻醉的管理和实践技能的操作,在实践中提高临床技能。而科学研究方面,有的研究生科研选题是基础实验,研究内容与临床工作相关性小,研究结果难以用来指导临床麻醉。这种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模式只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忽视了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专业型麻醉研究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麻醉亚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是麻醉学研究生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预先设立亚麻醉专科的课题方向,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临床实践技能,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科研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成为从事临床麻醉、服务于社会的高水平人才。

3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哈医大二院麻醉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实施麻醉亚专科轮转已经将近7年的时间。在研究生轮转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掌握的内容很多,他们难以理解和消化。在三年研究生培养期间,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缺乏对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进行各亚专科轮转过程中,预设麻醉学亚专业方向性课题,不仅提供给学生临床科研思路,同时也开阔了指导老师改进教学方法的思路。因此,从2012年起尝试将临床麻醉专业进一步细分为神经外科、胸外科、心脏及血管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骨外科、儿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及老年患者的麻醉10个麻醉亚专业。每个亚专业预设4~6个方向性课题,课题内容基本上是目前麻醉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基本涵盖了临床各个麻醉亚专科。借鉴Seminar教学模式,学生在进入各亚专科学习时都要按亚专科的方向性课题要求,选择课题,检索、阅读和总结相关文献,通过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带着课题任务来学习和掌握相关亚专业的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13-15]。

以2012级38名麻醉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进入临床各亚专科学习时,学生按照选择的各亚专科预设的方向性课题,查阅相关文献,并与导师探讨及进行相关的预设临床课题研究;以2010级36名麻醉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对照组,不设定亚专业课题方向。经过3年的学习,研究发现在临床实践技能的考试成绩中,两组学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临床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中,实验组学生的分数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学生的毕业论文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同时,本研究还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预设麻醉亚专业方向性课题满意度的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预设麻醉亚专业方向性课题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未设立方向性课题的培养模式[16]。

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预设麻醉亚专业课题方向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包括:(1)将麻醉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和麻醉亚专科的临床科研相结合,探索临床科研思路对临床实践的促进作用;(2)有效地调动研究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使其本着以“临床实例做研究,以研究的态度做临床”的方式参与临床麻醉工作,培养学生缜密的临床思维,提高创新性,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用于科学研究;(3)全面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文献检索能力、英文水平、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弥补了传统研究生临床学习过程中只注重临床忽视科研能力培养的不足,有利于全面培养高素质的麻醉人才。

在建立和实施新教学模式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对指导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指导老师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打造了一支能满足麻醉高等教育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也明显增强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4 总结

预设麻醉亚专业课题方向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注重了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平衡,有效提高了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将培养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提高科研能力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临床实践中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希望通过预先设立麻醉亚专科课题方向的教学模式的改进,提高从事临床麻醉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
专业型麻醉学专科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