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芳
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复杂过程,老师、家长必须要抓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相互合作,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训练,只有不断的、长期的、反复的强化,将良好的行为习惯烙在孩子大脑里,使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成自然,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通过对我校二年级5班的研究,形成家校共融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认识。
一、小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1.小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习惯:这里的课前准备指上课坐姿和学习用品准备。上课铃响之前,部分学生仍摆放着上节课的书本等学习用品;只摆放了书本;还有存在听到铃声后,才开始翻找所需学习用品。
倾听习惯:仅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课,并思考,提出问题或积极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在倾听习惯方面都存在多多少少的不良习惯表现。
书写习惯:仅有少数的学生书写较为工整、规范,其他学生字迹较为潦草。
作业习惯:班级学生均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仅有数名学生在校的课余时间完成作业,而剩下的学生无法在在校的课余时间主动去完成作业,需要将作业带回家完成。
2.小学生在校的礼仪习惯
待人礼仪:通过观察,发现开学第一天仅有个别学生看到老师没有主动问好,其他孩子均主动向老师问好,但通过主动提醒,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都能向老师主动问好。此外,包括上课、课间的坐、立、行、写的姿势观察,通常情况下,都需要老师提醒,才能达到预期标准。
公共礼仪:由于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较为好动,因此,其公共礼仪这块表现得非常糟糕,比如做事情无秩序,下课铃响,孩子们大喊大叫,冲出教室上厕所;就餐排队前往食堂的路上,有部分孩子推推搡搡;甚至有个别孩子,在楼道或转角處搞恶作剧,吓其他同学等。
社交礼仪:班级内学生这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虽然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通常会选择同学在的时候,相互看对方的物品或交换物品。
二、小学生在校的劳动习惯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劳动习惯的要求,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如在做值日时,仅仅只有少数孩子能同时做常用劳动(扫地、擦地、擦柜子、擦讲台、擦黑板等),其他孩子要么只会扫地不会擦地,甚至有的孩子不知道擦洗抹布用水洗干净后再拧干。
1.家校共融共促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施方法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知道,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完成的,也不是需要家长或老师不断的使用强硬的手段或灌输既能完成的。我们通过本次研究,并结合本班级养成教育实践案例,提出了以下集中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法。
2.家校合作,定期交流养成教育心得与成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人物。”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们养成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两者缺一不可。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社会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先要树立家校合作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孩子们中去。
现阶段的家校合作模式,基本以家长会、接送孩子时与老师交流沟通为主,家长会不能每天都开,接送孩子也难以实现老师与每个家长实现面对面单独交流,因此,我们可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老师记录孩子们在校行为的表现,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如:邮箱、家长老师交流沟通QQ群、微信群等)及时交流沟通,并且实现一对一,群体交流,共同交流养成教育的方法,老师也可以根据孩子们在校行为表现情况,指导家长在家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3.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苏联著名理论家法捷耶夫曾说:“青少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所以,孩子们的主要以具体思想为主,他们善于通过模仿学习而形成行为,特别那些与自己特别亲近的人。
正因此,当我们在进行养成教育实践时,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榜样的形象、直观的“范例”行为,来引导或明白这类良好行为的具体意义。
当然,在教育实践中,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老师也应该大声表扬班级内做得好的同学,树立好榜样,让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在这场景中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不断弱化和纠正自己不良行为习惯。
三、丰富班级活动,塑造良好风气
班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老师作为总设计师,不断完善和改进班级上出现的不良影响,也为班级今后发展统领方向。所以,老师在班级管理时,应该注意丰富班级活动,这对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开展主题活动、值日生评比、班干部竞选、班会等等,但是每项活动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通过相关措施或激励,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这类多元化班级活动,正确引导孩子们在具体活动实践中形成习惯,养成意识。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对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有着激发作用,所以老师不能忽略其甚远影响的意义。
学子·上半月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