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

2018-02-03 20:13冯辉龙
考试周刊 2017年98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途径培养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参与生活实践,以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为抓手,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逐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思维力,语言感受力和思想品德及高尚的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途径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什么是“素养”?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语文核心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感情、语言思维、语言感受力,且涉及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等。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过程性、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的特点,它将伴随学生今后的再学习,也是实现自身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保障。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的放矢,必须弄清语文素养其中内在的要素。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运动系统。通俗地讲,听、说、读、写等属于言语实践活动,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外在的行为。而语文核心素养个体的思想、道德、审美、思维、人格和学习动机、态度、习惯、意志等属于内在的心理特征,是学生言语实践的内动力。内在的心理特征正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我以为,习惯培养、语感积累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 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呢?它包括书写规范端正、正确说普通话、经常读书看报、留心观察事物、积累语言材料、修改自己作文和常常使用工具书等习惯。那么,习惯的培养必须从激趣、指导、训练等来实现。仅以学生书写习惯为例。一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文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来丰富其内涵。要从语文教材中去挖掘。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一篇极好的语言情感教育文本。二要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汉字有其特点和优势,如“铂”字,表音兼表意来及时反映新事物,这是其他语言文字所不能的。还可举办书法欣赏课,领略汉字的形式美、内在美。如最新的部编教材课后设置的“读读写写”,从七年级的正楷字到八九年级的行书,要求学生课課抄写生字词,既是字词的积累,也是书写的训练,对提高学生写字和欣赏的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三要体会汉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像“打”字,刘半农称之为“混蛋字”,它可以和其他名词进行组合,表达多种意思,打油、打毛衣、打庄稼、打交道、打掩护、打游击、打起精神等。还有回文、语序的不同意思则不同,也可让学生多加体会。四要每学期开设书写课。与美术教师一道,加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特别是笔画笔顺和字体框架要加强指导,并让学生加强训练,优秀书法作品定期展出,形成读书写字的良好氛围。

二、 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感就是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的既定用法(如形式上或习惯用语上)的敏感性,就是对语言的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这种敏感性和感觉,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来获得,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来培养。

在语文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养成“采蜜”的好习惯。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上好每一堂课,挖掘出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体会其生动优美的语言。如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济南的冬天》时,在学生浏览预习提示后,可由学生自行朗读,接着让学生自己找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自己谈谈读后的感受,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语文的魅力。其次,教师应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可从书本、光盘、电脑网络中去搜寻。如可从《读者》《散文》《中学生阅读》等书刊中去查找选择材料。其三,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来源渠道很广,让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积累精妙的语言、常用的谚语、俗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语、歌词等,并及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一个学期举办一次“身边的语文”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其四,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背诵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的必背61篇,还要背诵教师和学生选取的精美的诗文。让学生在黄金的记忆时代记下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其五,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也可以慢慢咀嚼,但不动脑、不动笔则无所得。因而很有必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包括摘录词句、写读后感。并讲明其好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最后,就是积累的“释放”,只有“释放”,才显示其价值。因此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语言交流和作文中灵活运用。在平时作文的批阅中,可把学生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的“好词”“好句”、谚语、俗语、流行歌词等划波浪线,并加旁注加以鼓励,做到学以致用,供其他同学学习和模仿。当然,语言积累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不懈。

三、 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新课标指出:“语文的特点是实践,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其实,语文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猎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在我看来,教师要善于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形式、内容和机会,可带领学生集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辩论会、演讲会、社区演出等。有时还可到社会中去搞一些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应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地方资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实践能力,又可以加强爱我家乡、兴我家乡的思想教育。像我的家乡——福建泰宁,有着厚重辉煌的历史,一座古韵犹存的明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到大金湖、上青溪、寨下大峡谷、明清古城等几处风景区观赏,发现古迹和墨宝,还可深入农家了解民俗民风及背后的故事。同时摘抄名人题字和优美的景区介绍匾文,或写游记、散文等,然后在班级、年级进行交流,可采用办手抄报、黑板报、故事会、题字共赏、“美丽的家乡”征文等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文化品位。当然教师不得以教者自居,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在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本地资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要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欣赏品位,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涉及多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尊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必须带入融入到各个学期的教程中来,不可操之过急。作为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为人师表,言行高雅大方,谈吐文明有节,这种无声的感染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的催化剂。总之,从点滴做起,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调动学生习惯、情感和意志等内在的动力系统,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形成与发展,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02,9.

作者简介:

冯辉龙,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途径培养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