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程度继续深入,平板电脑作为新媒体代表之一,能够引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模式。平板电脑具有移动性、便捷性的特点。本篇论文通过对学生课堂行为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风格、模式进行研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加上其承载资源的优质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让民族农村地区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能够进行正常英语课堂学习,结束不能进行英语学科学习的历史。
【关键词】平板电脑 教育均衡 农村小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云计算、富媒体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带来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平板电脑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代表,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的模式,国内外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平板电脑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整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未来突破的瓶颈,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在实践中体现平板电脑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高效学习。2014年12月16日许多中国教育学者集聚北京理工大学,以“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发展”为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提出:“现在的农村教育,最容易遗忘、被忽视的是乡镇以下的农村小规模小学”。最主要表现就是撤点并校之后,农村学校面临着重重困难,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经费不足,从教育均衡的角度来看,农村小规模的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这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教育公平“托底”。
一、研究背景
1.平板電脑的学习特点。平板电脑作为一种教学媒介,突出的特点就是强的交互性、丰富的体验性,注重个性化学习,已经得到了国内外教育学者们的认可。平板电脑的交互性技术具有领先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高效学习。利用平板电脑及互动技术时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就是使用平板电脑互动技术要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用;二是适时性原则,就是在合适的时间使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民族农村地区村小平板电脑应用可行性研究。云南省有一些民族地区乡镇以下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硬件设施还很薄弱,优质教育资源不丰富,专业教师资源困乏。现在学生学习课程就是语文和数学,像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学生从来都没有上过,因为缺乏专业教师,学校偏远,交通不方便,教师在短时间之内也难以到位,长此以往,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民族农村地区学校与其它地方城市学校、乡镇学校的教育差距存在加大的趋势。为了解决现在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当地的政府领导、教育局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新型的学习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当地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维度
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方式,是把具体的问题微格化,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课堂资料观察、收集、分析的行为。按照观察主题的不同,课堂量表有很多不同的观察维度,从大的方向来看,主要有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和课堂管理等。课堂观察研究要与相关学科、学生特点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观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现在平板电脑教学环境下对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研究还没有,这次农村民族地区乡镇以下村小的平板教学实验,根据平板电脑教学环境、互动电子教材、教师教学和民族地区学生特点,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学习组织形式、学生行为、学生活动。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自学能力,这次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进行平板教学实验,主要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学生行为表现是有效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要重点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研究。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是进行课堂观察的必要前提,这次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进行平板电脑教学实验在国内目前尚属首次,在平板电脑教学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中行为表现与传统的学生行为会有不同,应该进行细致的研究,总结学生课堂的行为结构、风格和表现特征。这次量表观察方法是借助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对课堂教学互动行为进行编码,按照相等时间间隔采样,把教与学行为事件按事件顺序组成一个序列,然后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这次课堂观察量表是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进行改造,根据学案设计过程、电子教材特点和平板电脑学习特点,从学习组织形式、学生行为、学习活动三方面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观察,总共23项编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特点把弗兰德斯原来的观察3秒时间间隔改为2分钟,一节英语课时间是40分钟,总共有20个时间间隔。这次PAD自主学习课堂学生行为是每隔2分钟记录学生课堂行为的不同表现。
三、研究过程
1.学案设计过程。这次把平板电脑进入课堂,让三年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前提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有效的进行,学案是本校非专业英语教师管控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有科学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这次学案从设计到实施经过教育理论研究者、当地英语学科核心教师、英语一线教师及农村小学管理教师(非英语教师)的相互合作,教师之间经过多次交流、反馈,共同完成学案设计。平板教学实验第一阶段通过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测试,这些实验数据显示教师不再是专业知识传授者,学生通过课堂不同组织形式进行英语知识学习,而且发音准确、学习动机强烈,增强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素养,这为平板下一阶段教育实验提供了直接实践经验,是未来平板电脑进入常态化教学的一个新趋向。
2.根据学案进行课堂观察。学案的设计对象是给非专业教师使用的,学案内容的结构设计需细致和完善,包括任务的设计、活动的安排和操作步骤都是经过当地英语核心教师和一线教师的认真规划,提前设计好的。两位课堂观察教师一位观察学生的行为,另一位专门观察教师,以2分钟为时间间隔,进行40分钟课堂内全部观察,前后12次课,最后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观察量表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从总体上看,教师的角色实现了传统“教书匠”的转变,PAD班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能监控自己学习的进展,遇到问题时会及时求助PAD。endprint
四、结语
学习行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证实了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目前国内对平板环境下课堂学习行为研究还很少,都是对学生行为表现提出策略和建议,这次“农村PAD标准化实验”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进行量表研究,结合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和自主学习学案设计特点,通过对2个单元12次课仔细观察记录,总结学生课堂组织形式、行为方式表现、活动内容。
实验初步证明平板电脑环境下,借助优质资源,学生行为表现比传统英语教学更多样化,能够达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少数民族农村村小师资困乏的地方,把平板电脑引入课堂可让英语课程正常进行,如果以后能进入常态化教学,这是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这次平板電脑(安卓版)版本较低,英语单词、对话的录音功能是不能使用的;学生通过网络形式完成电子作业,进行英语测试,此次实验没有涉及到,还是传统的测试方法。随着电子互动资源的丰富,平板电脑功能的健全,农村村小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和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2]“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发展”主题探讨交流[OL].人民网,2014-12-16.
[3]范东慧.浅谈平板电脑及互动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育,2014,(2):94-95.
[4]杨樾,焦辰菲.智能终端支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趋势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69-73.
[5]李玉顺,史鹏越.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成功应用的学校案例剖析——丰师附小数字课堂与数字文化实践之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5):97-103.
[6]李芳媛,李法敏.论平板电脑时代的电子教材[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124-126.
[7]仲伟宽.课堂观察的4W法则[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10): 54-57.
[8]盛伟华.课堂观察实施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3):45-52.
[9]张瑾,朱珂.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行为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4):25-28.
[10]方海光,高辰柱.改进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11.
作者简介:雷蕾(1982.1-),女,山西运城人,教师,研究方向:教学设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