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102400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普外科
在临床中,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常存在多脏器损伤,因伤势较重,再加上病情复杂易误诊、误治,导致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障碍综合征,临床死亡率很高[1]。为了探讨和分析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临床诊疗情况,此次抽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诊治的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81例作为分析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81例,男61例,女20例;年龄17~74岁,平均(43.25±5.62)岁;其中高空坠落伤12例,锐器刺伤10例,钝器砸伤10例,交通事故伤49例。
通过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对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此次研究选取的患者分数16~75分,51~75分5例,41~50分18例,31~40分24例,16~30分34例。30例患者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存在,一些患者除了腹部外还有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存在表皮皮肤损伤11例,头颈部位损伤14例,四肢骨盆损伤23例,胸部损伤37例。
在此次研究患者中,开放性腹部损伤24例,闭合性腹部损伤57例。损伤的腹腔脏器主要是实质性脏器,膀胱破裂6例,肠系膜损伤7例,腹膜后血肿7例,直肠结肠破裂19例,回肠破裂21例,脾破裂13例,肾脏损伤15例。内脏器官受损情况,超过3处3例,3处11例,2处26例,1处39例。
方法:所有患者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按病情程度会诊,可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尽快实施手术治疗,而不能手术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具体手术:脾切除13例,肝修补4例,胰腺修补1例,肠道破裂损伤修补6例,胃修补13例,胃部分切除5例,结直肠造口2例,结直肠破裂修补10例,肾修补4例,空肠回肠破裂修补24例,膀胱造口3例,膀胱修补4例。
观察指标:记录所有患者的治疗情况(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治愈、死亡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肠破裂中毒性休克、严重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肺部感染、脓毒血症、腹腔脓肿、切口感染、弥漫性腹膜炎)。
治疗情况:81例患者治疗中,24例开放性腹部损伤患者以及26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率61.73%(50/81)。剩余31例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38.27%)。经治疗后,治愈72例(88.89%),死亡9例(11.11%)。具体死亡原因: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2.47%),肠破裂中毒性休克2例(2.47%),严重失血性休克2例(2.47%),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3.70%)。
并发症:81例患者的治疗中,发生肺部感染1例(1.23%),脓毒血症1例(1.23%),腹腔脓肿2例(2.47%),切口感染2例(2.47%),弥漫性腹膜炎6例(7.41%),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4.81%(12/81)。
临床中,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其伤势严重,病情不稳,易发生休克、昏迷,死亡率高。所以诊治时要尽快诊治,并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2]。在最短时间内询问既往病史和是否存在禁忌证,掌握受伤位置、时间,确定生命指征是否正常,给予全身系统性体检,重点检查腹部位置,综合做出诊断,尽快实施手术[3]。检查中,意识清楚、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者,应进行血、尿常规检验,CT和X线平片辅助诊断;实质性脏器受损者应进行腹部B超以及CT检查,如有必要可腹腔穿刺得到确定的检查结果。穿刺阳性结果者立即给予针对治疗措施,不需其他检查;而阴性者要注意病情改变,多次腹部穿刺、血常规、B超检查,避免漏诊。在就诊时患者已昏迷、休克,立即给予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畅通,抗休克效果显著且实际情况允许时进行B超和CT检查,确定具体的病变位置,选取适当治疗措施,病情紧急者,采取抢救措施,病情稳定后再检查。阴性结果但不能排除腹部损伤时,应即进行剖腹探查[4]。
治疗中,原则是先保障生命,之后按受伤程度、受伤部位实施治疗。抢救顺序要合理,先重后轻。先需处理可能致使循环、呼吸不畅的伤病,窒息者要保证呼吸畅通,危急时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治疗;张力性气胸、血气胸等应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大规模出血时紧急止血和补液[5]。患者常伴休克,立即液体复苏,对出血进行控制;保障呼吸畅通,充足氧气插管,抗休克治疗,开通>2条条静脉通路,输注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抗休克时,准备手术治疗,剖腹探查。腹部严重创伤者,早期实施确定性的抢救手术,术中应先控制出血和腹腔污染,关闭腹腔后重症监护给予复苏和监护治疗,纠正体温、水电解质、凝血功能;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给予分期确定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