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
[摘 要] 高校思政课不但要重视正能量的灌输,而且要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文章对有效性的概念做了科学界定,着重论述了思政课必须重视提高正能量灌输有效性的主要内在依据,并从教师自身、外部环境、传递方式、情感交流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正能量灌输有效性的策略途径。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正能量灌输;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1-0065-05
有网友说,教育者的伟大在于灌输真思想,传播正能量。强调了教师灌输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性。诚然,高校思政课必须灌输和传播正能量,并成为正能量的主课堂。但是,这种正能量的灌输只有有效、高效,才能实现目的。否则,如果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有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任何影响,那就是白费力气做无用功。
大学课堂是面对青年群体的课堂,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有学者认为,青年具有凝聚社会正能量的“观念优势”、“知识优势”和“创新优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更易于适应环境变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更有勇气进行探索、革新和创造,成为发挥“正能量”,圆“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因此,高校思政课不但要重视正能量的灌输,用正能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而且要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问题。那么,何谓有效性?如何理解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正能量灌输为什么要注重和追求有效性?如何提高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
一 对有效性内涵的科學界定
关于有效性。余文森教授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学有效性的考量指标。指出,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程红、张天宝则认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它包括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陈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他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效力和效用的特征,亦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与出现正向结果的效能属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其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的深刻性、持久性,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判别、选择、理解力等诸方面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其主要标志为:大学生认同并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大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或之后 )已将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朝着与教育者所引导、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大学生在行为上能自觉实践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政治观点,并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标志和体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依据。
笔者认为,所谓有效性,是活动的实际结果与策划预期效果的吻合程度。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实际上是一个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指教学活动的实施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思想、观点、主张,课堂上传递的教学内容,是否为学生所理解、认同、接受,是否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表现。就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而言,是指教师身上的正能量,教材的正能量,通过课堂释放和传递的正能量,是否转化为学生的正能量,是否成功地让学生成为正能量的凝聚者、传递者、创造者,是否让正能量发生了代际传递、生化反应。高校思政课课堂是正能量课堂,而且必须是正能量课堂,但不必然是正能量课堂,能否成为正能量课堂,能否成功发生正能量的课堂传递,取决于课堂的传播力,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的影响力、号召力。
二 高校思政课要重视提高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
无疑,思政课正能量的灌输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实现的,提高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加强教学管理,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学效果所要求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传播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的能量传播。“正能量”的体现,不仅仅是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和集体的奉献,更是个体认真履行个体职责、诚信做人、诚挚待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地聚焦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把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不能简单地关注学生是否喊出了豪言壮语,更要关注学生在自身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对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塑造学生思想灵魂的课,只有用正能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才能按着我们预期和希望的目标、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人成才,成为社会和谐的促进者、国家建设的贡献者,成为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文明秩序的守护者。然而,只有积极有效的正能量灌输,才能实现正能量的正向传递,实现高校思政课的目的。只有积极有效的正能量灌输,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课堂上的正能量,并内化为自身的正能量,进而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具体说来,高校思政课灌输正能量,必须努力提高有效性的内在依据主要有。
(一)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要求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任何教育都要讲究质量,追求效果。据《教育大辞典》解释: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无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经常最规范的活动形式。叶泉伟认为,效率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而课堂教学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其有效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我们教学的正能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键不在于演示和传导知识,而在于让知识内化为“见识”、感悟为“思想”,为知识的“价值化”、“人格化”提供“正能量”。真正的教学质量,应该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上(即德与能,也就是说品德如何,做人如何,会不会自己学习等),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有没有比原先进步,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对于思政课来说,更加需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为思政课是影响学生思想灵魂的课,如果不重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无法给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生我们希望的变化。灌输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是党和政府对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政课灌输和传递正能量,是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只有正能量及时有效地传递给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变化,转化成为学生身上的正能量,我们才能说思政课的教学是有质量的、成功的。换句话说,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必须重视正能量的灌输,必须努力追求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endprint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高校思政课教学,从根本上说,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人的思想问题解决了,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主人翁精神激发出来了,工作的效率就上来了,工作的质量就有保证了。所以,我们党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蔡红建教授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小康社会的新期盼,面对新媒体、大众化的语言传播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能量的传播规律,积极传播好正能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把握正能量的传播源泉,构筑完善正能量的传播体系,畅通正能量的传播渠道。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党和国家培养忠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政课灌输正能量是由思政课的性质、任务和使命决定的,但是这种灌输必须是有效的,必须为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才能构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完成思政课的使命。可见,高校思政课要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就必须重视提高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
(三)正能量本身的内在要求
正能量就是一切使人奋发向上、向善向美、予人希望和美好的动力和情感。社会需要正能量,國家需要正能量。如何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充满正能量,如何让正能量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笔者认为,只有人人都来充当正能量的使者,凝聚正能量,传递正能量,传播正能量,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充满正能量,成为正能量的国家,正能量的社会。有人说,“一个老师的态度和期待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正能量才能带来正能量,师生双赢才是真正的成功。”这话是有道理的。只有正能量才能激发、激活正能量,感染、感动正能量。只有有效传递、传播并为人们认同接受的正能量,才能给人信心、希望、动力,才能让人阳光、开朗、快乐,才能引人向上、向善、向美,才是真正的正能量,才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正能量。否则,无效的正能量灌输,不但达不到灌输的目的,反而可能转变为负能量。总之,正能量的灌输必须有效,必须重视和追求有效性,才能发挥正能量的应有作用,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
(四)学生成长的需要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对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青年,最大的优势是年轻,有激情,有梦想,有干劲,敢冒险,敢创新。最大的弱点是缺乏历练,缺少经验,欠缺磨砺,容易浮躁,不够成熟稳重。一方面,他们青春亢奋,热血沸腾,活力四射,充满憧憬,充满幻想,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他们面对复杂社会,是非辨识能力差,面对挫折和打击,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常常感到迷茫、困惑、疑虑甚至失望、绝望。青年能否成为正能量的化身,能否成为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发现者、制造者,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前途。大学生是青年的主体,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正能量的指引、引领、激励。高校思政课正能量的灌输及其有效性,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左传》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孔子说“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现代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与奉献。只有每个人心中充满“正能量”,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少一些猜忌与矛盾,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只有每个人心中充满“正能量”,那么整个社会将会更加公平正义、真诚友爱、安定有序;只有每个人心中充满“正能量”,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在明媚阳光的照耀和温暖下克服重重阻碍勇往直前。正能量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催化剂。如果人人身上都怀着正能量,如果整个社会充满正能量,如果天天都在发生、制造、传播着正能量,无疑有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培养的人才能否为国家所用,为社会所需,取决于学生身上是否具有正能量,取决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正能量的灌输是否积极有效。因此,高校思政课理所当然必须重视正能量的灌输,必须努力提高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将社会的正能量、教材的正能量、教师身上的正能量成功地传递、传承给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正能量,转化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正能量。从而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的建设者、推动者、贡献者,而不是破坏者、反对者、麻烦制造者。
三 高校思政课提高正能量灌输有效性的策略途径
高校思政课必须灌输正能量,灌输正能量必须讲究效果,让学生愉快接受正能量,消化吸收正能量,进而引起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
有论者提出,我们在与别人交换能量时,必须传递正能量而非负能量,传递正能量的核心不是“代替”,也不是“填充”,而是“激活”。主张借鉴生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酶,酶能促使和推动物质产生质的蜕变。认为,学习中也存在一种“知识酶”,它能给人以启发,使你大脑中沉淀的知识活起来,为你所用。教师给学生灌输正能量时,要善于试着去激活学生的“知识酶”,让他们自己去顿悟,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找到这种“知识酶”,如何让“知识酶”发生作用,激活学生身上的正能量,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探索。
传播和灌输正能量是思政课的根本政治要求。实事求是地说,过去我们的思政课也一直在灌输和传递正能量,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劝说、引导,学生却在下面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听进去,完全不当回事,效果不尽如人意。实在让人心疼,很值得我们反思。endprint
程红、张天宝分析了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认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二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因素,包括课程和教材。三是教学活动的中介手段,即教学手段。四是教学活动的空间结构,主要是师生关系、学生与教材的组合关系结构。
如何提高正能量灌输的有效性?对此,学者们有过一些探讨。例如:汪大海、何璐从人员、内容、载体、效果层面提出了正能量有效传播的管理策略。舍娜莉给出了思政课正能量的传导路径:鼓励“思想碰撞”,激活正能量;追求“知识共振”,传导正能量;借助“问题疏导”,放大正能量。胡刚建议改革教学方式,优化传递环境,增强传递主体的正能量,转变传递方式,讲究传递艺术,提高传递对象的觉悟性,增强大学生的抗干扰能力。虞文清要求,我们在灌输正能量时,理论研究要理直气壮,舆论宣传要理所当然,时事评论要理正词严。还有人提出了“多、快、好”的建议。所谓多,就是呈现课堂正能量,丰富教学内容与模式;快,指发挥网络“正能量”,拓展教育途径;好,即传递社会“正能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等等。
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灌输正能量,要提高有效性,顺利传递正能量,有效激活正能量,达到入耳入脑入心教育学生的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一)教师自身要有正能量,在学生面前展现正能量
有一篇博文说到,做一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应当为师有道,公正无私地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为教有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长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人有品,用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教师是教育者,是課堂的核心和灵魂,是学生的导师,无疑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最深最持久,甚至影响学生的整个一生。高校思政课灌输正能量,要想提高有效性,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身具有正能量,是正能量的生发者、凝聚者、践行者,能够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传递正能量。“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正能量的磁场和源头,其正直的思维、正面的语言、正直的行动,对其下属和员工都会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思想防线;要用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去带动员工,带头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人师表是教师身上永远的正能量。“我们的善良、宽容、正直、睿智、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如阳光一般普照着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会感受到温暖,也会逐渐地成为温暖的人,教师积极的情趣会激发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发挥出自己身上的正能量,还要传递和激发出学生身上的正能量,要引导学生懂得爱与感谢,多做好事善事,助人为乐,有责任感,遵守道德,讲诚信,增加这个社会的正能量,遏制负能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成为正能量的化身,坚持“四个自信”,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应当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笃行。应保持阳光、开朗、乐观心态,积极健康向上,奋发进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心地善良,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富有爱心、正义感、责任感,关心爱护学生,时刻不忘给学生以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美。
(二)外部环境要有利于正能量的灌输
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取决于他的人际环境。不同的人给你不同的人生。励志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认为,要想成功,就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要想拥有健康,就要跟健康的人在一起;要想快乐,就要跟快乐的人在一起。现在学校德育中存在一种“5+2=0”现象。所谓“5+2=0”,是指学生在校5天接受的教育,在周末2天就被接触到的负面现象抵消,甚至负面影响还大于学校的正面教育,教育效果为0。这就告诉我们,孤立的学校教育是难以奏效的,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正能量的灌输,光有学校教育,光有思政课,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家庭、学校、社会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既立足学校教育,又重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教材里看到的是一片光明、美好,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耳闻目睹的是一片黑暗、丑恶,形成巨大反差,以致怀疑学校教育,怀疑思政课,怀疑正能量。为此,党和政府必须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大对媒体舆论的管控力度,加强对网络、论坛、贴吧、新媒体、自媒体等的监控,确保领导权、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党和政府手里,始终可防可控可治,有序有道。图书、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要有正能量意识,坚持内容为王,强化社会责任,加强内容审查,多宣传、传播正能量,不让负能量上书上报上网,营造风清气正、文明清新的舆论环境。实现正能量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引导舆论健康发展,使之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利于实现中国梦。
(三)传递方式要改革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所当然是肩负着光荣使命的思政工作者,首先要敢于传递正能量,其次要善于传递正能量。所谓敢于传递正能量,就是我们在传递正能量时要理直气壮,充满自信,心底无私,无所畏惧。也就是我们在心里要有足够的底气,认识到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思政课教师的重大责任,义不容辞,必须不折不扣完成。所谓善于传递正能量,就是我们要在传递方式、方法、技巧、手段上多下功夫,多花心思,多想办法,不断创新出新,追求最佳效果。须知,课堂上正能量的传递并非只有灌输一种,要重视渗透教育,将正能量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之中。正能量灌输要与学生的专业、思想、情感、心理相结合,既要有正面宣传引导,又要有润物无声的渗透。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正能量宣传,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将社会的公平正义,将人类的善良美德,传递给学生。即使正能量的灌输,也不应一味板着面孔,正襟危坐,要设法采取学生比较喜欢、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正能量的传递,既要有课堂上的苦口婆心,耐心说教,循循善诱,又要有生活中的现实教育、榜样影响,善于发现和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导向作用及激励作用,引导、感召学生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实践者。总之,灌输、传递正能量,必须克服简单粗暴的方式,克服敷衍塞责的应付式心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使命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出发,力求形式多样化、手段新颖化、传输立体化,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正能量,感染正能量,受到良好教育。endprint
(四)要融入感情,平等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是触及人的思想灵魂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感情基础,很多事情就可以化难为易,迎刃而解。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传递正能量为己任的思政课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融入自己的感情,动之以情,因為“运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正能量的灌输,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情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收到实效。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真诚信任的师生关系?当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动“示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回应。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放下身段,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与他们平等谈心谈话、交流交友,详细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让他们看到公平正义,看到公序良俗,看到道德法治,看到世间美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之情,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导。”思政课教师不但要用知识、学识、水平,而且要用人格、品德、风范来影响、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否则,如果教师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心理、情感、需求的了解,不知道学生平时想什么、盼什么、聊什么,正能量灌输犹如隔空喊话,隔靴搔痒,不能激荡学生的思想灵魂,无法触及学生的痛点、兴奋点、兴趣点,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不但要重视正能量灌输,理直气壮地宣传正能量,而且必须致力于改进改善正能量灌输的方式方法、技巧手段,努力提高灌输的有效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能不辱使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参考文献
[1]陆士桢,焦阳.青年工作与凝聚社会正能量[J].中国青年研究,2014(04).
[2]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N].中国教育报,2007-05-08-(6).
[3]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05).
[4]陈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内涵及评价依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5).
[5]陈晖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实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
[6]叶泉伟.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正能量[J].学周刊,2014(12).
[7]张怡.提升课堂教学的“正能量”[J].新课程(综合版),2013(10).
[8]闫老师.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质量[EB/OL].新浪博客2011-11-23,http://blog.sina.com.cn/s/blog_
6f5808630100w2io.html.
[9]蔡红建.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传播好正能量[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05).
[10]佚名.能量到底来自哪里?[EB/OL].http://www.xunzhang.com/mingli.aspx?Id=1590.
[11]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05).
[12]汪大海,何璐.大学生中“正能量”的传播路径与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4(04).
[13]舍娜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能量传导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9).
[14]胡刚.高校思政课传递正能量教学改革探析[J].时代教育,2015(09).
[15]虞文清.理论、舆论与评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善于释放正能量[J].潮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16]吴倩妮,王芳.浅析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递“正能量”[J].黑河学刊,2014(05).
[17]jerrychenzg.做一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EB/OL].新浪博客2013-06-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
3d2634890101l5o1.html.
[18]许艳明.试析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开发及传递[J].管理观察,2015((14).
[19]杨荣贵.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要重视正能量的传播[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2).
[20]王福强.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1]张守江.“5+2=0”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01).
[22]许艳明.试析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开发及传递[J].管理观察,2015(14).
[23]冶一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J].青海教育, 2008(01).endprint